我们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13人赞同了

花草树木03

我们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13人赞同了,第1张

我们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13人赞同了
导读:我们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13 人赞同了文章为你朗读11 分钟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保护我们所处的这个生态系统。图为3月13日,河北省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志愿者将1个月前成功救助的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及一只

我们该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13 人赞同了文章

为你朗读

11 分钟

野生动物作为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保护就是保护我们所处的这个生态系统。图为3月13日,河北省沧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志愿者将1个月前成功救助的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及一只赤麻鸭放飞。

图为在陕西省合阳县黄河湿地内栖息的天鹅。雷军红摄

中国环境报记者刘晓星

  “罗代表,你今年关注啥问题?”

  “继续关注野生动物保护。”

  “《野生动物保护法》去年底不是进行了修订吗?”

  “对,但还得不断完善。”

  这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罗胜联、兰念瑛同桌吃饭时的对话。

  对于罗胜联的一番话,来自江西农村的兰念瑛点头赞同:“我们村附近山林茂密,林中生存着大量野猪,村民们刚种的红薯、萝卜等农作物,半夜就会遭到野猪‘清洗’。村民补种后,还是会继续遭到破坏,让大家无可奈何。”

  针对兰念瑛所说,罗胜联认为,在野生动物保护立法中,野生动物保护界限必须要明确界定,既要保障野生动物的生存,又要防止野生动物对人类的侵害,更要防止人类借口有这种侵害行为的发生而对野生动物大开杀戒。

  自《野生动物保护法(修订草案)》(以下简称《修订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后,引发了社会舆论的关注。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和罗胜联、兰念瑛一样,不少代表委员围绕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进行了深入探讨。

  如何更好地保护野生动物?人们该怎样与野生动物相处?围绕相关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关注 1 驯养繁殖能否真正达到保护目的?

  研究表明,当初立法者所期望的“驯养繁殖以利保护”并没有真正达到目的

  在业内人士看来,《修订草案》虽然提出了“保护优先”的原则,但在具体规定中依然将野生动物视为“资源”,并在具体条文中多次提及“利用”,这也是目前各界争议最多的一点。

  为何在时代背景与上世纪80年代大不相同的今天,立法依然沿用了“野生动物是一种资源”、“保护是为了利用”理念?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周珂表示,这是因为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包袱很沉重”。

  周珂指出,早在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制订时,由于当时 *** 没有能力投巨资建设野生动物保护区,因此这种“驯养繁殖以利保护”的思想就成为那个阶段的权宜之计。这一思想不仅贯穿了整个《野生动物保护法》,把对野生动物的开发和利用明确写入“

保护区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颈鹤、雪豹、藏羚、盘羊、藏野驴、藏雪鸡、玉带海雕、白尾海雕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棕熊、猞猁、兔狲、藏原羚、猎隼、秃鹫、红隼等。区内还生长着许多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如: *** 沙棘、掌业大黄、马尿泡、合头菊等。另外,还生存着大量的棕头鸥、班头雁、赤麻鸭等珍稀水禽。根据已有资料和2000年7月的考察结果,保护区鸟类即达100余种,可见,色林错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珍稀水禽的栖息地、繁殖地,保护价值非常大。

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黑颈鹤越冬栖息地亚高山沼泽化高原草甸湿性生态系统。此外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灰鹤、苍鹰、鸢、雀鹰、普通鵟 、白尾鹞、斑头鸺鹠7种。云南省保护动物有:豹猫、斑头雁、小鸊鷉、凤头鸊鷉、赤麻鸭、翘鼻麻鸭、绿翅鸭、鹊鸭、针尾鸭、绿头鸭、斑嘴鸭等。

赤麻鸭

赤麻鸭(学名:Tadorna ferruginea)又名黄鸭、黄凫、渎凫、红雁。栖息于开阔草原、湖泊、农田等环境中,以各种谷物、昆虫、甲壳动物、蛙、虾、水生植物为食。繁殖期4~5月,在草原和荒漠水域附近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6~10枚,卵椭圆形,淡**,雌鸟负责孵卵。

编辑摘要

赤麻鸭 - 形态特征

赤麻鸭赤麻鸭雄鸟头顶棕白色;颏、喉、前颈及颈侧淡棕**;下颈基部在繁殖季节有一窄的黑色领环;胸、上背及两肩均赤黄褐色,下背稍淡,腰羽棕褐色,具暗褐色虫蠹状斑;尾和尾上覆羽黑色;翅上覆羽白色,微沾棕色;小翼羽及初级飞羽黑褐色,次级飞羽外侧辉绿色,形成鲜明的绿色翼镜。三级飞羽外侧三枚外侧棕褐色。 *** 棕黄褐色,其中以上胸和下腹以及尾下覆羽最深;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

雌鸟羽色和雄鸟相似,但体色稍淡,头顶和头侧几白色,颈基无黑色领环。

幼鸟和雌鸟相似,但稍暗些,微沾灰褐色,特别是头部和上体。

虹膜暗褐色,嘴和跗跖黑色。

大小量度为:体重雄性1000—1656克,雌性969—1689克,体长雄性516—670毫米;雌性5lO一680毫米;嘴峰雄性42—50毫米;雌性36一46毫米;翅雄性350—390毫米,雌性312—380毫米;尾雄性115—165毫米,雌性115一165毫米;跗跖雄性54一63毫米,雌性50一58毫米。

赤麻鸭 - 分布范围 赤麻鸭分布图分布于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包括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地区、 *** 半岛以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非洲中南部地区,包括 *** 半岛的南部、撒哈拉沙漠(北回归线)以南的整个非洲大陆。印度次大陆及中国的西南地区(包括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巴基斯担、斯里兰卡、马尔代夫以及中国 *** 的东南部地区等。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包括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以及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香港、海南岛。

中国广泛繁殖于东北、西北及至青藏高原海拔4600m处,长江以南越冬。数量较多。

赤麻鸭 - 生活习性

赤麻鸭赤麻鸭栖息于江河、湖泊。、河口、水塘及其附近的草原、荒地、沼泽、沙滩、农田和平原疏林等各类生境中,特别是平原上的湖泊地带最喜欢栖息。主要在内陆淡水生活;有时也见于海边沙滩上和咸水湖区。在远离水域的开阔草原上也见有栖息。繁殖期成对生活、非繁殖期则以家族群和小群生活,有时也集成数十、甚致近百只的大群。性机警,很远见人就飞。

赤麻鸭主要以水生植物叶、芽、种子、农作物幼苗,谷物等植物性食物为食,也吃昆虫、甲壳动物、软体动物、虾、水蛭、蚯蚓、小蛙和小鱼等动物性食物。觅食多在黄昏和清晨,有时白天也觅食,特别是秋冬季节,常见几只至20多只的小群在河流两岸耕地上觅食散落的谷粒,也在水边浅水处和水面觅食。

赤麻鸭是迁徙性鸟类。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当繁殖地的冰雪刚开始融化时就成群从越冬地迁往繁殖地。1O月末至11月初又成群从繁殖地迁往越冬地。迁徙多呈家族群或由家族群集成更大的群体迁飞。常常边飞边鸣。多呈直线或横排队列飞行前进。沿途不断停息和觅食。在停息地常常集成数十甚至近百只的更大群体。

赤麻鸭 - 生育繁殖

赤麻鸭赤麻鸭二龄时性成熟。通常一年繁殖一次,偶尔有二年繁殖二次的。这或许是之一窝繁殖未成功的补偿性窝。繁殖期4—6月。通常繁殖在开阔的平原,但在 *** 也发现在5700米的高山上繁殖的。配对的结合一般较为固定。交配在水中或地上进行。交配前雌鸭颈部向前伸直,头低向地面,并发出“嗄嗄”叫声,来回在雄鸭周围走动;雄鸭此时也伸长脖子走向雌鸭,随后衔住雌鸭肩羽,上到雌鸭背上进行交配。

营巢于开阔平原草地上天然洞穴或其他动物废弃洞穴和墓穴中;也营巢于山间和湖泊岛屿上的土洞和石穴中。在新疆也见营巢于草原荒漠地上洞穴和胡杨树洞内。巢由少量枯草和大量绒羽构成。窝卵数6一12枚,多为8一10枚。每天产卵一枚。卵的大小为64一69×45一47毫米,重74—85克;形状为椭圆形,颜色为淡**,卵产齐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单独承担,雄鸟在巢附近警戒,遇危险时则高声鸣叫以示警,有时雄鸟还飞向入侵者做出攻击姿式进行恐吓。离巢时用绒羽将卵盖住,然后才随雄鸟一起外出觅食。觅食结束后雄鸟又伴随雌鸟飞回巢中,然后才离开雌鸟栖息于巢附近警戒。孵化期27一30天。5月初即有雏鸟孵出。在东北雏鸟孵出的时间稍晚,最早见于5月末至6月初。雏鸟早成性。孵出后即长满了绒羽,并会游泳和潜水。[1][2]

赤麻鸭 - 物种现状

赤麻鸭赤麻鸭在中国的种群数量曾经是相当丰富的。赤麻鸭在中国北部冬季和迁徙期间是最为丰富的,在长江下游地区也极为普遍和常见,是中国主要产业鸟类之一。但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狩猎和生境被破坏,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据国际水禽研究局1990年组织的亚洲隆冬水鸟调查,中国赤麻鸭的越冬种群数量仅为2834只,印度9995只,尼泊尔2398只,巴基斯坦3982只,缅甸1959只,其他亚洲国家几乎没见到或很少见到。在欧洲和北非,种群数量亦迅速减少,欧洲不足50对,北非1970年调查为1000对,摩洛哥50对左右。目前世界总的种群数量约3万只。

赤麻鸭 - 物种保护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