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冬藤可以这样用

植物种植0176

忍冬藤可以这样用,第1张

忍冬藤可以这样用
导读: 我导读 大家对忍冬藤可能不熟悉,但金银花一定是知道的。忍冬藤就是金银花的藤,他们是一家的。忍冬藤在冬天依然还可以傲立雪中,所以它的药性就比较寒凉,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 药用

我导读

大家对忍冬藤可能不熟悉,但金银花一定是知道的。忍冬藤就是金银花的藤,他们是一家的。忍冬藤在冬天依然还可以傲立雪中,所以它的药性就比较寒凉,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下面我为大家具体介绍。

药用忍冬藤

《名医别录》:“主寒热身肿。”《滇南本草》:“宽中下气,消痰,祛风热,清咽喉热痛。”

忍冬藤甘寒,可清热解毒,散痈消肿,治痈肿疮毒者,常配伍连翘、蒲公英、黄芪、当归、甘草等。

忍冬藤与连翘配伍,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治疗外感风邪,身热不解,咳嗽气急鼻痛,口渴,有汗或无汗,苔薄白或黄,脉滑而数者。

忍冬藤与桑叶配伍,忍冬藤清热解毒,治温病发热,邪在卫分气分,而有双解之功;桑叶有疏散风热之效,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之肺卫表证。二药伍用,有疏风清热,宣肺平喘之功。治疗风温初起,但咳,身热不甚,口微渴。

忍冬藤又能清经络风湿热邪而止疼痛,治疗风湿热痹所致关节红、肿、痈、屈伸不利者,可单用忍冬藤煎服或浸酒用。

来源 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茎枝。秋、冬二季采割,晒干。

异名 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

性味 味甘,性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疏风通络。 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注意事项 脾胃虚寒,泄泻不止者禁用。

用法用量 9~30g。

食膳与实际应用

忍冬藤以外皮枣红色、质嫩带叶者为佳。

忍冬藤煎液

出药疹

做法 忍冬藤100 150g,水煎20~30分钟,外用。

解析 给大家推荐的这个 *** 用到大量的忍冬藤,单用这一味药就可以治疗药疹。将煎取的药液用来擦洗患处,每日连续洗多次,一般用2 3天能见效了。

如果是全身性的药疹,起的疹子并不仅是某一处,而是全身都有,那就可以把忍冬藤再加量,比如用上200g或者300g,煎煮之后再兑入温水,进行全身性的药浴。

为什么一味忍冬藤就会起到这么好的效果呢?忍冬藤性寒,味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以治疗热毒,如痈肿、疮,还有不同的疔等,还可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忍冬藤可以“气分滞结散,血分毒气清”,在气分的滞结它可以散,在血分的热毒它可以帮忙清,所以说它的效果非常好,但是使用忍冬藤的时候,用量一定要大。

忍冬藤目前在中药市场中的价格是非常便宜的,买上100g或200g也花不了多少钱。在临床当中忍冬藤也常被用来治疗各类的湿疹和一些瘙痒性的皮肤病,往往都能取得一些不错的效果。

好书推荐

内容介绍

本书按2015版《中国药典》排序,将其中618种中药饮片进行了描述,包括:来源、用药部位、性状、性味、功能、用法。 每味中药饮片用四句七言旧体诗的形式进行了高度概括,读起来朗朗上口,有极强的韵律感。能够帮助喜欢中医药的各界人士对中药知识的快速记忆,经广州中医药大学部分学生实践,普遍认为效果非常好。

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中医周痹的范围,其多系统损害为中医的五脏痹。在本病的治疗上,刘完素《宣明论方》提出:"--本痹不痛,能上下周身,故名之,大豆蘖散主之。"周痹的病机及其变化规律为一本一标五痹,因此在治疗上应固本祛邪宣痹。但本虚为素体不足,五脏亏虚,而其中有各脏器亏虚的主次,及气血阴阳的多寡;标实为痰瘀互结,阻滞三焦,而其中痰瘀各类,及滞有轻重;五痹为气血闭阻,形成脏痹,而其中各脏的痹阻情况不一。在治疗中要主次分明,根据临床证候分型治疗。在主病一本一标的病机中常见的症型有痰瘀阻滞,热毒壅盛;肝肾阴虚,虚热内生;脾肾阳虚,气血不足;五脏俱亏,余邪留连等。而在病情变化,五脏损伤,形成五脏痹时,则可形成"肺痹""心痹""脾痹""肝痹""肾痹"等,应按不同的脏痹分而治之。

1.针对病机,分型论治

1.1痰瘀阻滞,热毒炽盛

临床表现:面部蝶形红斑或面部红赤,高热(38。5C以上)或不规则热,关节痛或全身肌肉骨骼疼痛,口腔溃疡,口干咽干,脱发,小便黄,大便干或溏,舌红绛,苔白或黄,脉滑数或洪数。血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减少,血沉增快,小便正常或有尿蛋白,可有少量浆膜腔积液,抗核抗体多为阳性,滴度较高,有关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IgG增高,补体C3降低。

证候分析:本证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急性发作期或由于撤减激素不当,引起暴发性发作,或由于外感、劳累诱发稳定期的红斑狼疮急性活动。中医认为本证候的出现是由于体虚痰瘀阻滞,日久化火,加之外邪诱发宿疾,火邪内蕴,热毒炽盛,出现上述一系列症状。

治则:清火解毒,清气凉营

方药:狼疮解毒方加减:黄芩忍冬藤连翘知母生石膏生地丹皮草河车千斤拔羚羊角粉青蒿六月雪

临床应用:本方气营两清,解毒去火,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的主方。高热不退者石膏可重用至60~100克,面部蝴蝶斑或红赤者,重用生地,另加紫草;关节或周身疼痛者,重用忍冬藤,另加海风藤、川牛膝;血细胞及血小板低者加用苦参、茜草等。

1.2肝肾阴亏,虚热内生

临床表现:面部蝶形红斑,皮肤光敏感,或面部红斑呈暗红色,双手红斑及甲下红斑,皮疹,发热或自觉内热,五心烦热,口咽干燥,失眠多梦,腰酸乏力,目赤心烦,牙龈出血,舌质红,苔少或薄黄,脉细数或数。血细胞减少或正常,可有蛋白尿,血沉略快,有关抗体阳性,补体降低,免疫球蛋白增高或正常。

证候分析:本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较轻患者或慢性活动期,或应用激素治疗后病情尚未完全控制。中医认为由于五脏亏损以肝肾阴虚为主,加之痰瘀阻滞,虚火内生,而出现阴虚内热的一派症状。

治则:补肾养肝,滋阴清热

方药:狼疮养阴方加减:生地当归枸杞子山萸肉六月雪黄芩忍冬藤元参花粉虎杖茯苓女贞子

临床应用:本方滋养肝肾,清热养阴,因本证是系统性红斑,发痒者可加用蝉衣、赤芍;面部皮损高出皮面或增厚,阵发性发红者加用山豆根、草河车;腰酸乏力者加用熟地、牛膝;急躁易怒者加用白芍、柴胡;长期低热不退加用青蒿、地骨皮;心烦加栀子。红斑狼疮慢性活动的基本证型,因此本治法的应用最多,应檬奔湟沧畛ぁ

1.3脾肾阳虚,气血不足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经年不愈,面色不华,或面色晃白,或面色暗黑,神疲乏力,少寐心烦,怕冷怕热,或午后洪热,或不规则低热,四肢发凉,双手雷诺氏现象,头发无光泽,易折及脱落,月经量少,或有浮肿,舌淡有齿痕,苔白,脉细。血细胞低,色素低,尿蛋白常期丢失,相关抗体阳性,但滴度不甚高,免疫球蛋白正常或偏低。

证候分析:本证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病程较长,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使机体的抵抗力降低,或由于血中的红细胞抗体或其它血细胞抗体使血中有形成份破坏。中医认为病程日久,实证渐退,耗伤脾肾,气血生化无源,临床上表现出气血两虚脾肾不足,以虚损症状为主。

治则:健脾补肾,益气养阴

方药:狼疮双补方加减:黄芪白术生熟地山萸肉当归枸杞子杜仲续断龟板胶落得打泽泻茯苓

临床应用:本方具有脾肾双补、气血双补的功效,常用于病程较长,体质较差,身体衰弱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或大量西药冲击治疗之后,身体出在虚损状态,用本病调补气血阴阳,增强自身体质,根据气血阴阳的不同虚损程度可分别以黄芪为君或以生地为君,两药为君药时用量均可在60克以上。有雷诺氏现象者,可加用川芎、肉桂、元胡、青蒿等。

1.4五脏俱亏,余邪留连

临床表现:患者久病不愈,病情时有反复,面部红斑发暗或色素长期不退,自觉面部升火,无暴发性发作,自觉乏力,神疲,心烦易怒,口腔溃疡,气短,食欲不振,下肢浮肿,腰膝酸软,舌淡白或淡红,或舌胖有齿痕瘀斑,苔白,脉沉细或细数。轻中度贫血,血中白细胞正常或降低,血沉正常或稍快,免疫球蛋白低,有关抗体阳性。

证候分析:本证型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病程日久,身体虚弱而狼疮反复慢性活动,或由于疾病侵犯多个脏器,造成各脏器功能低下。中医认为本证为五脏俱虚,原有痰瘀留连不去或因抵抗力低下,反复外感,而正虚又不能祛邪外出,疾病反复活动,出现一系列虚损症状。

治则:平补五脏,扶正祛邪

方药:狼疮补脏方加减:黄芪山药当归白术绞股蓝忍冬藤落得打鬼箭羽女贞子白芍川芎茯苓

临床应用:本方调补五脏,又能祛邪,常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慢性活动。因本证型以虚损为主,余邪留连应以补虚为主兼以祛邪,临床上如见病情有活动,应用大量祛邪之品常因正气虚损太甚而不能达祛邪目的,故在补五脏的基础上,加用一些祛邪外出的药物,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针对变证五脏分治

2.1肺痹论治

2.1.1气阴两虚,痰热内阻

临床表现:咳嗽,咯痰粘或咯痰有泡沫,胸闷憋气,进行性呼吸困难,动则气喘,口干心烦,面色少华晦暗,发热以反复低热为主,可伴有全身红斑狼疮损害的兼症,舌淡苔白,脉濡数。胸部拍片可见有两肺条索状和小结节状阴影。血白细胞降低,小便可有少量蛋白,血沉增快,有关抗体阳性,合并感染时,白细胞增高,两肺片有相关改变。

证候分析:本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侵犯肺脏形成狼疮性肺炎,肺纤维化的表现。因气血闭阻,肺脉受损,肺气不荣,肺阴不布,气阴两虚,痰聚而化热,痰热内阻于肺而成该证。

治则:益气养阴,化痰清热

方药:狼疮补肺方加减:黄芪生地沙参麦冬桑白皮竹茹桔梗川贝母黄芩白术茯苓落得打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肺纤维化的主方,治疗中可加大川贝母及落得打的用量,分别用至30~40克,感染明显时加鱼腥草、败将草,气短明显时加紫河车、沉香,咳嗽严重者加百部、五味子,咯痰不爽加鲜竹沥。

2.1.2肺气不足,饮聚胸胁

临床表现:胸闷气短,胸痛,呼吸转侧痛甚,面部红斑或面白,关节疼痛,舌红,苔腻,脉滑数。胸部透视可见大量胸水,或有胸膜增厚,或胸腔包裹性积液,白细胞下降(伴感染时白细胞增高)。

证候分析:本证为狼疮性胸膜炎,胸腔积液。由于肺脉痹阻,水液运行不畅,水停胸胁。本证的胸水与普通的悬饮引起的胸水不同,在治疗中本证应特别重视原发病的治疗。

治则:益气补肺,蠲饮逐水

方药:狼疮蠲饮方加减:黄芪白术生地苡米五味子葶苈子枳壳桑白皮丝瓜络元胡忍冬藤落得打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性浆膜炎胸腔积水的主要方剂。在治疗中,饮聚胸胁不宜抽水,宜宣肺化饮,可重用葶苈子30~40克,配苡米、白术健脾益肺,助蠲饮之力,配丝瓜络、忍冬藤通络活血以助化饮。如合并心包积液及关节腔积液可加用白芥子、桑枝、牛膝等。

2.2心痹论治

2.2.2心气不足,心血亏虚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动则尤甚,重者不能平卧,头晕乏力,自汗盗汗,口干,四肢怕冷,兼有狼疮活动的其它症状,舌淡或舌暗苔白,脉结代或细弱而数。心肌酶明显增高,心电图有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表现,超声可见有心包积液等。有关狼疮的其它检查异常。

证候分析:本证是狼疮性心肌炎或狼疮性心包炎造成的损害,由于心肌损害可出现心肌无力,心力衰竭,或影响心脏传导系统出现心律失常。心主血脉,心之气血不足,血脉闭阻,而见上证及脉结代之象。

治则:益气养血,补心安神

方药:狼疮保心方加减:黄芪人参甘草五味子麦冬玉竹五加皮当归枳实丹参何首乌葶苈子

临床应用:本证治疗要加强心肌营养,恢复损伤的心肌细胞功能,本方保元汤,五味子汤基础上化裁成狼疮保心方,临床可合用天王补心丹或加用灵芝、枣仁、生地等加强养心作用;还可加用川芎、三七、赤芍、红花以改善心肌供血。

2.2.2痰浊阻滞,血脉瘀阻

临床表现:心悸气短,心胸痞闷胀满,或心悸怔忡,短气喘息,胸闷不舒,心痛时作,兼有狼疮活动的症状,舌苔白腻、滑腻或舌质暗有瘀点、瘀斑,脉滑数或脉虚结代。心肌酶增高,心电图有心肌缺血表现,心律失常,超声检查可有心包积液,有关抗体性。

证候分析:本证是狼疮性心脏血管炎,心肌缺血或狼疮性心包炎引起的症状。由于痰浊内阻,心血瘀阻而出现胸痹心痛的症状,但应与中医原发的胸痹相鉴别,治疗中也应多从原发的狼疮病着手。

治则:化痰宁心,活血化瘀

方药:狼疮逐瘀方加减桃仁红花川芎赤芍生地半夏陈皮枳实栝蒌落得打六月雪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肌缺血的主方,在治疗中如狼疮活动引起血小板下降过多,有出血倾向者,可减少活血药物的数量,加用益气药黄芪、人参等使气行血行;以痰浊阻滞为主者,加用竹茹、苡米、茯苓等。

2.3肝痹论治

2.3.1肝脾两虚,湿热瘀滞

临床表现:胁肋部隐痛,恶心厌食,食欲不振,或有轻度黄疸,面部红斑晦滞,胁下有否块,小便色黄,大便干,舌暗淡,苔黄腻,脉弦细或弦滑。白细胞降低,血浆蛋白下降,白球蛋白比值倒置,转氨酶增高,超声可见肝内部分纤维化,或有肝脾肿大。

证候分析:本证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损害肝脏的狼疮肝炎,在红斑狼疮中相对少见,由于肝损伤而出现肝功能异常及消化道症状,病程日久引起肝纤维化,宜尽快控制狼疮活动,由于气血闭积肝脉产生肝痹,湿热痰内阻,横犯脾胃,郁滞气机而出现以上症状,要争取早期治疗。

治则:舒肝健脾,活血利湿

方药:狼疮养肝方加减:柴胡黄芩公英茵陈黄芪白术茯苓郁金落得打苡米陈皮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肝炎的主方。病初肝功能损害明显时重用茵陈、黄芩加五味子、女贞子;日久乏力神疲,胁下痞块则加用龟板、鳖甲、绞股蓝,重用黄芪、白术;肝纤维化者,除应用龟板、鳖甲外加活血化瘀药物桃仁、红花、丹参、莪术等。

2.3.2肝郁气滞,心肝炎旺

临床表现:头晕头痛,或恶心呕吐,或癫痫样抽搐,甚至昏迷惊厥,或表现为烦燥,失眠,幻觉猜疑,妄想,强迫观念等。舌淡或舌红,苔黄脉弦滑。血白细胞下降,抗心磷酯抗体阳性,计算机断层检查可有脑部血管的相应变化征象。

证候分析:本证为狼疮活动期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肝郁化火,心肝火旺,上灼清空,"清阳之府"被扰而出现以上症状。

治则:舒肝解郁,清心宁神

方药:狼疮清肝方加减:黄芩龙胆草黄连莲子心天麻柴胡白蒺藜生地栀子人工牛黄水牛角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性脑病的主方。出现精神症状者可加磁石、枣仁、远志;痰多加天竺黄、青礞石;抽搐加蜈蚣、全虫;脑血管意外者按中风辨证论治。

2.4脾痹论治

2.4.1脾胃不和,升降失常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大便次数多或便秘,重证者可有呕吐,腹部彭胧,无大便,无肠鸣(肠梗阻)。舌淡红苔厚腻,脉弦或沉弦或滑。胃肠道物理检查可有胃、肠梗阻、肠炎等相关的变化。

证候分析:本证是狼疮性胃肠道损害出现脾胃功能失调,脾气不升,胃气不降所致。

治则:健脾和胃,升清降浊

方药:狼疮和胃方加减:陈皮半夏苏叶黄连枳实枳壳元参生地大黄木香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性胃肠道损害的主方。本证以胃肠功能失调为主,偏虚者可加吴茱萸、肉桂、白蔻;吐酸水加瓦楞子、佛手、香元;胃痛加砂仁、白蔻;肠梗阻配合外科治疗。

2.4.2脾虚失运,气血亏虚

临床表现:低热或自觉内热,面色不华,乏力倦怠,食欲不振,腰酸腿软,舌淡白,苔白,脉细无力。血细胞下降明显,或有肌酶谱普遍增高。

证候分析:本证是狼疮损害血液系统,引起全细胞下降,或狼疮损害全身肌肉出现肌无力症状。脾主四肢肌肉,脾失健运,气血不足,全身失养而出现以上症状。

治则:益气健脾,生血和血

方药:狼疮归脾方加减:黄芪党参当归生熟地山萸肉白芍川芎甘草茯苓白术鹿角片紫河车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性血液系统损害,全血细胞降低的主方。血细胞及血色素过低,加用阿胶、鹿角胶;白细胞低加用苦参、冬虫夏草;血小板低加用茜草、地榆;肌无力加落得打、丹参、西洋参、忍冬藤等。

2.5肾痹论治

2.5.1肾阴亏虚,精微外泄

临床表现:低热,自觉内热,五心烦热,面部红斑,腰酸乏力,舌红少苔,脉细数。持续蛋白尿,尿蛋白常在(+2~+4),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大于2克,血细胞可有降低,血沉增快,抗双链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

证候分析:狼疮性肾炎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最常见的脏器损害,最初以蛋白尿为主,后发展成肾衰竭,由于肾阴不足,内生虚热,肾虚不固,精微外泻而出现以尿蛋白丢失为主证。

治则:养阴清热,补肾固精

方药:狼疮地黄丸加减:生地丹皮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黄芪鬼箭羽元参女贞子白花蛇舌草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性肾炎的常用方剂。以六味地黄丸为主方,少佐黄芪以益气,如伴有内热化毒表现可加用漏芦、地丁;小便不利加车前子、石苇;腰痛加续断等。

2.5.2阴阳两虚,水湿内停

临床表现:面色不华,红斑变暗,腰酸乏力,手足发冷,咽部不适有微热感,下肢浮肿,甚则全身浮肿,或腹水,舌淡,苔白,脉沉或沉滑、弦滑。贫血,大量蛋白尿,血浆蛋白严重降低,血中尿素氮偏高,相关抗体阳性,超声检查可见肾脏炎性损害。

证候分析:本证由于狼疮肾,病程较长,大量蛋白漏出,形成低蛋白血证而见水腹水等,常同时伴有贫血,高血压等。病程日久,由阴及阳,阴阳两虚,水湿不化,泛滥而成本病。

治则:滋阴助阳,利水消肿

方药:狼疮补肾方加减:仙灵脾生熟地山萸肉泽泻茯苓猪苓赤小豆黄芪白术车前草白花蛇舌草

临床应用:本方是治疗狼疮肾炎水肿的常用方剂。狼疮性肾炎日久多从肾阴虚转化成阴阳两虚,应用调补之品治疗是常用之法。本证治疗中不用附子、肉桂等热性药,以防伤阴加重病情,另外注意不可应用肾毒性药物。如出现严重"水肿""关格"等则另病论治。综上所述,周痹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本病,有独特的疾病规律及固定的辨证标准。而周痹的气血痹阻重点体现在某一器官时就形成了五脏痹,此时为周痹的变证及发展,按各脏痹的不同证候进行论治,但在各脏痹产生的同时,本病周身痹阻的病机并末消除,只是体现的重点不同。因此临床治疗各脏痹的同时,要照顾到本病的治疗。另外,本病的主要病机变化是五脏亏虚,邪阻三焦,因此在治疗中要注意随时调补五脏气血,疏通三焦气机。黄芪、生地、山药、五味子、白芍等成为了各阶段治疗的常用药物。

提醒您:红斑狼疮中医研究之一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 *** ,使用前请遵医嘱。

一、治多发性疖肿秘方(6首)

11归芍地甲汤

来源张怀亮,《国医论坛》(4)1987年

组成当归15克,赤芍12克,熟地20克,山甲、连翘各12克,丝瓜络、生黄芪各30克,皂刺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养血活血,透脓通络。

方解方中熟地、当归滋养阴血;赤芍、丝瓜络活血通络;连翘清热解毒;生黄芪、山甲、皂刺托里消肿、透脓生肌;且黄芪固护卫表而抗御外邪;山甲性善走窜,专于行散,长于通达经络;皂刺辛散通经,具有很强的温通散结作用,对于疮疖具有迅速消散之功。合而用之,可清热解毒,透脓外出,养血活血,通达经络,颇切病机,故不失为治疗多发性疖肿的一张良方。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大便燥结者,加大黄9 25克;小便赤涩者,加木通15克;心烦急躁者,加焦栀子30克;舌红者,加丹皮10克;苔黄口苦者,减黄芪,加黄连10克;苔白腻者,加生苡仁30克。

疗效治疗9例,用药平均8剂,均获痊愈。

附记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抗生素及外用药。忌食辛辣鱼腥之物。

12仙遗地黄汤

来源曹恩溥,《中国中医秘方大全》

组成仙遗粮15克,生地、紫花地丁各12克,白鲜皮、苦参各10克,紫草、白芷、丹皮各6克,板蓝根、金银花、连翘各12克,黄芩8克,泽泻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排脓内托,透邪解毒。

方解方中仙遗粮甘淡平,清热利湿、解毒祛风,经临床实践,治疗反复发作之疮疡湿毒有效;生地黄甘寒苦,清热凉血,滋阴降火,与仙遗粮同为方中主药;配连翘、金银花、紫花地丁、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丹皮、紫草凉血散血;白鲜皮、苦参、黄芩、黄柏祛风清热燥湿;泽泻甘淡,专功利湿行水、导热下行;白芷轻宣发表、祛风散邪,全方共奏清热凉血、祛风利湿之效。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风热上犯,热疖多在头面者,加山栀、防风、野菊花;湿热下注,疖多在身体下部,加败酱草、黄柏、苍术;热毒内盛,加生甘草、大青叶、生石膏;阴虚内热,加地骨皮、银柴胡、知母、石斛;气血虚,加黄芪、当归、熟地、甘草;皮肤并发湿疹,加地肤子、车前子、六一散。

疗效治疗多发性疖肿200例,全部治愈(服中药期间一概不用西药)。服药最少6例见效,最多46剂始瘥,平均服药17剂。

13消疖汤

来源姚庆云,《浙江中医杂志》(8)1985年

组成昆布、海藻各9克,蒲公英、紫花地丁、白茅根各15克,赤芍、黄芪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解肌肤热毒,行瘀散结消肿。

方解祖国医学认为疖肿的形成系湿热火毒蕴结于肌肤,痰气瘀血凝集而成。方中昆布、海藻咸寒软坚、泄热行水;赤芍行气散结;蒲公英、紫花地丁清解肌肤热毒;白茅根清热祛湿,且赤芍、茅根还有凉血行瘀之功;黄芪益气托毒固表,诸药合用,治疗小儿多发性疖肿,疗效颇佳。

主治小儿多发性疖肿。

疗效治疗41例,服药3 9剂,平均46剂,结果痊愈(疖肿消失,3个月无复发)29例,显效(疖肿消失,3个月内有少量复发)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68%。

14解毒消肿汤

来源张生华,《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年》

组成甘草、紫花地丁各30克,金银花、连翘、皂角刺、丹皮、黄芪、生地、赤芍、白芷各10克,大黄3 5克(后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此方7 10岁小儿剂量。可视年龄大小进行适当增减。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益气凉血、托毒拔脓。

方解方中重用甘草、紫花地丁清热解毒;辅以金银花、连翘以增解毒消肿之功;丹皮、赤芍、大黄凉血解毒;黄芪、皂角刺、白芷益气托毒拔脓。诸药合用,攻补兼施而以攻邪为主,经临床证实,本方对多发性疖肿有较好疗效。对反复发病者,应坚持服用,可收全功;大便溏泻者,一般不必停药。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发热者,加生石膏;经久不愈、气阴两伤者,重用黄芪,并加石斛、玄参、白术、茯苓;挟暑湿者,加香薷、六一散、车前子。

疗效治疗49例,同时配合局部切开,引流等外治法。结果痊愈41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达100%。

15疖肿汤

来源李林,《儿科学术会议论文资料汇编·1988年》

组成野菊花、蒲公英各15克,紫花地丁、连翘、石斛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数次频服。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方解方中以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佐以石斛滋养胃阴,以防苦寒药败胃之弊。再结合临床辨证,适当配合仙方活命饮,四妙汤等成方,并辅以外治,切合病机,配伍恰当,可适用于各期多发性疖肿的治疗。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清热解毒药不仅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还对机体的非特异性及特异性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而诸如穿山甲、皂角刺的消肿排脓作用,生黄芪的托毒排脓、益气收敛作用以及外用法的拔毒生肌作用等,更是单用西药抗生素所难以实现的。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红肿,加皂刺、花粉、浙贝母;有脓,加当归、山甲;脓稀,加黄芪;痛甚,加乳香、没药;便溏,加山楂;便秘,加大黄、瓜蒌仁;硬结经久不破溃者,合用仙方活命饮;经久不愈,体虚毒甚,续发不断,脓稀不稠者,合用四妙汤;疖肿初起,局部外用三黄膏;脓已成或已破溃,外用青银膏或九一丹;溃后流水,则用九华膏。

疗效治疗85例小儿多发性疖肿,用药2 3天即明显好转,疗程平均为1 3周,结果治愈率为875%,有效率为91%。

16托补消炎汤

来源汤琢成,《四川中医》(6)1986年

组成金银花、紫花地丁、鱼腥草、千里光各30克,黄芪、党参、连翘各20克,川连10克,甘草6克(儿童用量酌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口服2次。

功用托补消炎。

方解多发性疖肿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皮肤化脓性疾病,多缠绵难愈。本病的发生,多因外受风热,湿热,暑热之邪,继而化火化毒,热毒壅聚或兼有内郁湿热,营卫不和所致。方中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鱼腥草、甘草清热解毒;川连、千里光解毒燥湿;黄芪、党参益气托毒,共奏托补消炎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方中金银花、紫花地丁、连翘、鱼腥草、白头翁、川连、黄芩、黄柏对金**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制或杀灭的功用。加丹参以活血祛瘀,配甘草以增强药力,重用黄芪、党参及白术,大补正气,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使“气血旺而外邪不能感”,有经治愈后不再复发之功。

主治多发性疖肿。

加减凡内郁湿热较重者,酌加黄芩、黄柏各15克;对治疗过程中仍有新发者,酌加白头翁、丹参各20克;有气血两虚者,加白术20克,并加大黄芪剂量至30克。局部外治,可加用三黄洗剂及芙蓉膏。治疗中一律停用西药。

疗效汤一鹏报道,用本方治疗多发性疖肿60例,病程均在3个月左右,最长1例达5年。结果治愈48例(占80%),有效10例(占167%)。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治愈者中,最多服药35剂,最少7剂,平均服药20剂。

二、治痈疽秘方(11首)

21加味三星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元参15克,焦山栀9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

方解发疽,以阳实证居多,方中以金银花、蒲公英、生甘草清热解毒;配以元参、焦山栀泻火清热,以增清热解毒之功,且无寒冷郁遏之弊。全方药专效宏,奏效颇佳。

主治发疽(脑疽),证见初起红肿焮痛,根盘坚硬高突,形寒身热,或高热不解,脉弦或洪数,苔白腻或黄腻。

加减便秘热结,加生首乌9克,以清热解毒而通利大便;局部坚肿殊甚,加炙山甲、皂角刺以消肿透脓;湿重者,加藿香、川朴、茯苓、滑石等以化湿渗湿。

疗效临床多年使用,效果颇著。

22鹿角托里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鹿角胶(或鹿角片)9克,生黄芪、白茯苓各12克,当归、白芍各9克,金银花15克,远志肉、生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温扶督阳,托里排脓。

方解方中以鹿角胶(或鹿角片)温阳而解阴寒郁结之滞;芪、归、芍、草相伍以益气和血而兼有托毒透脓之功;并以金银花解毒清热;远志温行散结,使之阴寒渐解而脓毒得以透达。阳复、毒清则疮自愈。

主治发疽(脑疽),症见疮色暗干塌,麻木不仁,畏寒少热,神疲纳呆,脉沉细无力,属正虚阴涸之证。

加减如阴盛火亢,有糖尿病史者,加天花粉12克,并倍用生芪。

疗效验之临床,确有良效。

23黄芪托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生黄芪23克,当归身、陈皮、泽泻各6克,生白芍、广郁金各5克,怀山药、金银花、白茯苓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功用益气托毒,排脓去腐。

方解痈疽成脓腐溃,正虚不能托毒,根盘散漫不收,脓稀而腐肉不脱,治宜益气托毒、排脓去腐。方中生芪补气,配以归芍具有排脓托毒之功;合山药健脾,能助新肉生长;郁金理气与当归并用,有行血消肿之效;配以金银花解毒;茯苓、泽泻利湿,故能托毒消肿,去腐生新,符合疮疡溃后病机。本方用于统治一切溃疡的托毒排脓之用,施之临床,均有确效。阴疽则脓出清稀,腐肉不脱,本人每在温阳托毒汤及黄芪托毒汤的基础上,根据辨证情况而加减施治,每收良效。

主治阴疽脓出清稀,正虚不能托毒,根盘散漫不收,腐肉不脱。

加减如食欲不振,加焦六曲12克,炒蔻仁、枳壳各3克;睡眠差,加炒枣仁12克;血虚,加制首乌9克。

疗效临床屡用,均获佳效。

24舒筋活血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川楝子9克,炒元胡、当归尾、陈皮各6克,川连1克,赤芍45克,制乳没9克,生甘草2克,忍冬藤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活血,舒筋通络。

方解髂凹流注,儿童及妇女罹患居多。多因外感湿热或感染所致。终成邪毒郁结、气血凝滞之证,故方用川楝子泻湿热,而入肝舒筋;配元胡活血行气,通滞止痛,同为主药;少佐川连清火解毒;辅以当归、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而定痛;忍冬藤、甘草解毒通络,合用共奏理气活血、舒筋通络之功。本方用药,量轻而效佳,一般服药后,痛止而挛急之筋渐弛,然后随症理气化瘀适当施治,每多得消散之效。

主治髂凹流注、每伴大腿挛缩现象。

加减若气滞甚,加木香3克,青皮6克,制香附9克;坚结瘀阻,加桃仁9克,红花3克,皂角刺45克;热重,加天花粉9克,川连倍用;湿重,加赤苓、生苡仁各12克。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25归芪解毒汤

来源唐汉钧,《名医方录》

组成当归、丹参、黄芩、穿山甲、皂角刺各12克,生黄芪15克,赤芍、金银花、连翘各9克,紫花地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消肿,托里解毒。

方解痈疽(有头疽)热毒型多见于中壮年正实邪盛。方用当归、丹参、赤芍和营活血;紫花地丁、金银花、连翘、黄芩清热解毒;生芪益气托毒,与活血药同用,其托里解毒之功尤著;穿山甲、皂角刺攻坚消肿。诸药合用,共奏清热消肿,托里解毒之功。本方重在解毒消肿,以托里为辅,用于热毒型痈疽之症,每收良效。

主治热毒型痈疽(有头疽)。

疗效治疗32例,均获痊愈。疗程最短15天,最长60天。

26扶正解毒汤

来源唐汉钧,《名医方录》

组成党参12克,白术9克,云苓12克,生甘草3克,当归12克,生地15克,川芎、赤芍、金银花、连翘、黄芩各9克,黄连6克,皂角刺、穿山甲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养荣,清热托毒。

方解年迈体虚,气血不足之正虚型痈疽(有头疽),多见于年迈或久病体虚之人。治宜益气养血,清热托毒。本方系由八珍汤加味而成。方用四君(参、术、苓、草)补气,四物(归、地、芍、芎)补血,合之为八珍汤气血双补以扶正;加金银花、连翘、黄芩、黄连清热解毒泻火;皂角刺、穿山甲攻坚消肿。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荣、清热托毒之功,故用之多效。

主治正虚型有头疽(痈)。

疗效治疗52例,结果痊愈51例。1例因年老体虚并发紫癜性肾炎而死于肾功能衰竭。

27养阴清托汤

来源唐汉钧,《名医方录》

组成生地15克,麦冬、白芍、天花粉各12克,玄参9克,黄芪18克,皂角刺、穿山甲各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养阴生津,清热托毒。

方解阴虚型有头疽(痈)多见于糖尿病患者。治宜养阴生津,清热托毒。方中以生地、麦冬、白芍、天花粉、玄参养阴清热;黄芪益气托毒;皂角刺、穿山甲攻坚消肿,合黄芪以托毒外出。故用之临床,每收良效。

疗效治疗45例,结果痊愈44例,1例死于败血症。

28双活祛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羌独活各3克,防风3克,大秦艽、当归各9克,赤芍5克,制半夏6克,白芷3克,细辛1克,忍冬藤、炙僵蚕各12克,白茯苓、川牛膝各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解表祛寒,活血消肿。

方解阴疽之成,多因素禀体虚,抵抗力低下,外受风寒湿邪侵袭,蕴结在里,致使气血凝滞,不得宣散而发,或因 情感 内伤,肝气郁结而致。故方用羌独活、防风、细辛、白芷以解表祛风寒,用量宜轻,其旨不在于发汗,而在开腠宣通;佐以当归、白芍活血;僵蚕散结,秦艽祛风湿,合之以达祛邪消肿之效。为外邪所致本证的内消方。

主治阴疽初起(深部脓肿早期),局部色白坚硬、不痛或似有酸痛、形寒、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属半阴半阳之证。

疗效多年临床使用,效果甚佳。

29和营托毒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生西芪9克,川桂枝4克,炒当归9克,赤白芍9克,炙甘草6克,忍冬藤12克,陈皮6克,白茯苓9克,炙僵蚕12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益气和营,托里消肿。

方解深部脓肿,部分表邪已解,而局部硬结。方中以生西芪益气;当归、赤白芍养血活血;配以桂枝、甘草调和营卫;忍冬藤解毒通络;陈皮理气;僵蚕散结;茯苓利湿,从益气和营而达到温经通络、解凝散结之功,寓扶正祛邪,以使内消或移深居浅为目的。此方并可用于溃后的坚肿不消,亦能取得消肿托毒之效。

主治深部脓肿。部分表邪已解,而局部硬结,根盘散漫,尚未成脓的。脉弦细或沉细有力。多因正气不足,不能化毒行消或无力托毒。

疗效屡用屡验,效果甚佳。

210透脓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生黄芪12克,当归身、白芍、皂角刺各9克,忍冬藤12克,炙甲片4克,甘草节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托毒透脓。

方解深部脓肿,失治酿脓,每见寒化为热。既失内消之机,当透脓达外为法,移深居浅,而不致内陷筋骨。方用生黄芪益气托毒;当归、白芍养血活血,合之为用则托毒透达之功尤著;辅以忍冬藤、甘草节解毒通络;山甲片、皂角刺攻坚排脓,以助透达之力。合用共奏托毒透脓之功。

主治深部脓肿化脓期。加减随证辅以外治之药,其效始著。

疗效屡用效佳。

211疏气消肿汤

来源凌云鹏,《临证一得录》

组成炒柴胡、川芎、赤芍各4克,当归、青皮、炒枳壳各6克,忍冬藤12克,制香附9克,全蝎1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理气和络,活血散结。

方解胁肋深部脓肿,大多因 情感 内伤所致。方中以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柴胡、青皮、香附、枳壳理气解郁行滞;辅以忍冬藤解毒通络;全蝎搜风散结。其中柴胡、青皮并为胁肋部位的引经药,用以引导各药直达病所,疏理气机,通行脉络,而得内消。

主治深部脓肿(胁疽、肋疽)。

加减若局部皮肤微热,或舌苔燥腻,脉见弦劲,为郁久化火之兆,势将酿脓,此时宜加丹皮6克,焦山栀9克,龙胆草2克,茯苓12克以清泻郁火,力求内消。

疗效临床屡用,屡收卓效。

附记上述所选凌氏之方,亦为笔者所常用。笔者临床运用,曾多以古方加减为治,虽屡见效验,有的并不够理想。自得凌氏之方,验之临床,每收佳效,疗效较前有所提高。确为临床经验之良方。病邪有深浅,证情有轻重,加之病情之发展演变,有的很难以一方而收全功。故多备选数方,以供临证随证选用,加减施治,守一方或随证更方。务使方证合一,治无虚投,疗效始著。

忍冬藤的功效是清热解毒,疏风通络。主治: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性寒,味甘。归肺经、胃经。脾胃虚寒,泄泻不止者禁用。每味药在中药处方中有不同作用。使用中药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用药最为稳妥。

蒲公英相信大家小时候都有见到过,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植物,但是蒲公英并不是只有你看到只能看,其实蒲公英还可以吃,而且可以用来做中药材,那么蒲公英在食用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蒲公英不能和什么一起吃呢?蒲公英有哪些食用禁忌呢?

1、不能和忍冬藤一起吃

蒲公英和忍冬藤都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但是两者的成分相冲突,如果一起食用会使人感觉疲乏无力、昏昏欲睡,所以蒲公英和忍冬藤不能一起吃。

2、不能与辛热食材一起吃

蒲公英是大寒的食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它不能和其他辛热的食材一起食用,如果同时两者属性相克,不但降低了蒲公英的功效还会产生腹痛、腹泻的副作用。

3、蒲公英和什么一起吃好

1,蒲公英搭配荆芥、大青叶一起熬药,具有治疗感冒伤风的作用。

2,蒲公英和猪肚一起食用可以治疗慢性胃炎。

3,蒲公英喝蜂蜜一起食用能够治疗便秘等症状。

4,蒲公英和马齿苋一起熬药取汁,涂抹于伤患处,能够治疗油彩皮炎。

5,干蒲公英和鱼腥草一起碾磨成粉,加上蜂蜜对于治疗气管炎有一定功效。

4、蒲公英的禁忌人群

1,蒲公英属于大寒的食材,体虚胃寒的朋友不宜食用,以免加重体内寒气,而导致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

2,过敏性体质人群慎食,如果食用蒲公英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

3,阳虚外寒、脾胃虚弱的朋友忌食,以免加重病情。

5、吃蒲公英的注意事项

食用蒲公英需要控制好量,每天30~40克较佳,过多食用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6、蒲公英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本品注射液试管内对金**葡萄球菌耐药菌株、溶血性链球菌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肺炎双球菌、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及卡他球菌也有一定杀菌作用。本品醇提液1:400能抑制结核菌,但煎剂1:100无效。其1:80的水煎剂能延缓ECHO11病毒细胞病变,醇提物(31mg/kg)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对某些真菌亦有抑 *** 用。对幽门弯曲杆菌有良好的杀灭作用。

2通乳:本品叶有疏通乳脉管之阻塞,促进泌乳的作用。

3抗肿瘤作用:药用蒲公英中提取的多糖(Tof一CFr),以40、2、600mg/kgip给于接种MM46肿瘤细胞的C3H小鼠,前期给药未见作用,但11-20d和2-20d的后期隔日给药则有效。对肿瘤细胞的迟延型过敏反应(T一DHR),在ddy一Ehrlich(同种肿瘤)系和C3H一MM46(同系肿瘤)系中,Tof一CFr后期给药其足跖反应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上升。在ADMC系中,Tof一CFr与已知能活化巨噬细胞的糖原相比,具有更强的激活能力。

4利胆作用:国外研究,本品有利胆作用,临床上治疗慢性胆囊痉挛及结石症有效。此外本品尚有利尿健胃,轻泻等作用。

忍冬藤为忍科植物忍冬、华南忍冬、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等的茎枝,忍冬藤有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的功效,忍冬藤别名忍冬、银花藤、金银藤、老翁须,金钗股、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鸳鸯草、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藤、甜藤、二花秧,脾胃虚寒,泄泻不止者禁用忍冬藤。

  功效分类:清热解毒药;通络药。

  科属分类:忍冬科。

  别名:老翁须、金钗股、大薜荔、水杨藤、千金藤、鸳鸯草、鹭鸶藤、忍冬草、左缠藤、忍寒草、通灵草、蜜桶藤、金银花杆、甜藤、右篆藤、右旋藤、二花秧、银花秧、金银藤、金银花藤、净制忍冬藤、二花藤。

  性味: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经;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通络。

  主治:温病发热;疮痈肿毒;热毒血痢;风湿热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或入丸、散;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或熬膏贴,或研末调敷衍,赤可用鲜品捣敷。

  来源:忍冬藤为忍科植物忍冬、华南忍冬、菰腺忍冬、黄褐毛忍冬等的茎枝。

  忍冬藤的作用

  忍冬藤甘,寒。归肺、胃经。能清热解毒,疏风通络。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疡,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

  1、忍冬藤治四时外感、发热口渴,或兼肢体酸痛者:忍冬藤(带叶或花,干者)一两(鲜者三两)。 煎汤代茶频饮。 (《泉州本草》)

  2、忍冬藤治风湿性关节炎:忍冬藤一两,稀莶草四钱,鸡血藤五钱,老鹤草五钱,白薇四钱,水煎服。 (《山东中药》)

  3、忍冬藤治热毒血痢:忍冬藤浓煎坎。 (《圣惠方》)

  4、忍冬藤治恶疮不愈:左缠藤一把。捣烂,入雄黄五分,水二升,瓦罐煎之,以纸封七重,穿一孔,待气出,以疮对孔熏之,三时久大出黄水后,用生肌药取效。亦治轻粉毒痈。(《余居士选奇方》)

  5、忍冬藤治一切痈疽:忍冬藤(生取)五两,大甘草节一两。上用水二碗,煎一碗,入无灰好酒一碗,再煎数沸,去滓,分三服,一昼夜用尽,病重昼夜二剂,至大小便通利为度;另用忍冬藤一把烂研,酒少许敷四周。 (《外科精要》忍冬酒)

  6、忍冬藤治疮久成漏:忍冬草浸酒常服。 (《证治要诀》)

  7、忍冬藤治痈疽发背、肠痈、奶痈、无名肿痛,憎寒壮热,类若伤寒:忍冬草(去梗)、黄芪(去芦)各五两,当归一两二钱,甘草(炙)八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酒一盏半,煎至一盏,若病在上食后服,病在下食前服,少顷再进第二服;留渣外敷。未成脓者内消,已成脓者即溃。 (《局方》神效托里散)

  8、忍冬藤治毒草中毒:鲜金银花嫩茎叶适量,用冷开水洗净,嚼细服下。 (《上海常用中草药》)

  9、忍冬藤治诸般肿痛,金刃伤疮,恶疮:金银藤四两,吸铁石三钱,香油一斤。熬枯去滓,入黄丹八两,待熬至滴水不散,如常摊用。 (《乾坤生意秘韫》忍冬膏)

  二、忍冬藤的食用 ***

  忍冬藤酒

  配方:忍冬藤150克、生甘草30克、好白酒200毫升。

  制法:将忍冬藤核甘草加水2000毫升,浓煎1小时,再加入白酒,煎煮数沸,过滤去渣,装瓶备用。

  用法:每日3次,每次30--50毫升,或随量饮服。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主治:热毒疮痈。

  忍冬地丁茶

  组成:蒲公英30克、忍冬藤20克。

  制法:上二味用清水适量煎沸后,闷泡15分钟,取汁代茶饮。药渣以纱布包裹在患处热湿敷。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通络消痈。

  主治:急性乳腺炎, *** 肿痛,扪及浸润性肿块,伴发热者。

  禁忌:脾胃虚寒者慎用。

  按语:忍冬藤为金银花的茎叶,性味甘寒,功能清热解毒通络。常用于温病发热、热毒血痢、痈肿疮毒、筋骨疼痛及传染性肝炎。中医理论认为忍冬藤除有金银花的清热解毒作用外,尚有宣通经络的特点,对消散 *** 痈肿的功效似较金银花为优。

  出处:《中医良药良方》

  忍冬藤夏枯草茶

  组成:忍冬藤、夏枯草各30克、蒲公英、玄参各15克。

  制法:上药用量减1/3,共捣碎,置保暖瓶中,冲入适量沸水,盖闷20分钟。不拘次数,代茶饮服。每日1剂。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散结。

  主治:瘁腮而见发热,耳垂下腮部漫肿疼痛,坚硬拒按,咀嚼困难,咽红肿痛等。

  禁忌:脾胃虚弱者慎用。

  

夏枯草的功效与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夏枯草具有药用的效果,我们可以采用夏枯草来年治疗一些疾病,例如咳嗽和痰多,夏枯草能起到凉血和止血的功效呢,另外一方面是食用,我们可以用夏枯草做出很多药膳。

  夏枯草性寒,味甘、辛、微苦,具有清泄肝火、散结消肿、清热解毒、祛痰止咳、凉血止血的功效,适用于淋巴结核、甲状腺肿、乳痈、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骨疼痛、肺结核、血崩、带下、急性传染性黄疸型肝炎及细菌性痢疾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夏枯草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并能扩张血管,其所含芦丁有抗炎作用,并能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少脆性,降低肝脂。夏枯草还有 *** 癌细胞的作用。

  在大部分的眼里,蒲公英永远只是种杂草,唯一特别之处,或许就是开花时降落伞样的种子漫天飞舞了。药书《本草正义》载有:“蒲公英,其性凉,治疔疮、痈疡、红肿热毒诸证,可服可敷,颇有应验,而治乳痈乳疖,红肿坚块,尤为效捷。鲜者捣汁温服,干者煎服,一味亦可治之,而煎药方中必不可缺此。”中医认为,蒲公英是一种很宝贵的药材和食材,营养价值很高,浑身都是宝。老中医开的药方很多都含有蒲公英这一味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