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蜊粉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植物种植033

蛤蜊粉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第1张

蛤蜊粉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导读:出处出自《本草汇编》;《纲目》:海蛤粉者,海中诸蛤之粉,以别江湖之蛤粉、蚌粉也。近世独取蛤蜊粉入药,然货者亦多众蛤也。大抵海中蚌蛤蚶蛎,性味咸寒,不甚相远,功能软散,小异大同,非若江湖蚌蛤,无咸水浸渍,但能清热利湿而已。 拼音名Ge Li

出处出自《本草汇编》;《纲目》:海蛤粉者,海中诸蛤之粉,以别江湖之蛤粉、蚌粉也。近世独取蛤蜊粉入药,然货者亦多众蛤也。大抵海中蚌蛤蚶蛎,性味咸寒,不甚相远,功能软散,小异大同,非若江湖蚌蛤,无咸水浸渍,但能清热利湿而已。

拼音名Ge Li Fěn

英文名powdered shell of clam

别名 蛤粉、海蛤粉

来源

药材基源: 为蛤蜊科动物四角蛤蜊的贝壳,经加工制成的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actra veneriformis Reeve

原形态四角蛤蜊,贝壳略呈四角形,质坚,壳长36-48mm,壳高34-46mm,壳宽28-37mm,壳顶突出,略向前屈,并向内卷,位于背缘中央略靠前方。小月面及楯面心形。壳面中部膨胀,并向前后及近腹缘急遽收缩,壳顶白色,幼小个体通常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条狭黑边。生长线略粗,形成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壳内面白色,略具光泽。外韧带小,淡**膜状;内韧带发达,呈三角形,黄褐色。铰合部狭长,左壳具1枚分叉主齿,右壳有2枚主齿排列成八字形。两壳前后侧齿均呈片状,左壳单片,右壳为双片。前闭壳肌痕略小,卵圆形;后闭壳肌痕稍大,近圆形。外套窦不甚深,末端钝圆。外套膜边缘双层,内缘有分枝的小触手。小管黄白色,末端具触手。足部发达,呈斧状。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及浅海泥沙滩中。栖埋深度50-100mm ,喜栖息于近河口沿海。北方生殖季节在4-6月。

资源分布: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炮制取蛤蜊壳入炭火中烧锻后研成细粉。吴球:凡用蛤粉,取紫口蛤蜊壳,炭火锻成,以熟栝楼连子同捣,和成团,风干用,最妙。

性味味咸;性寒

归经肺;肾;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利湿;软坚。主治胃痛;痰饮喘咳;水气浮肿;小便不通;遗精;白浊;崩中;带下;痈肿;瘿瘤;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0-100g;或入丸、散,3-10g。外用:适量,调敷。

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附方1治痰火喘嗽: 蛤蜊壳洗净,放炭火上烧焙,去火毒,为末,磁器收贮,遇痰火症,取一两,分为三服,少吃晚饭,先用面糊调,捏丸如黄豆大,少用滚水,将丸药二、三口吞下,旋丸旋吞,不可放干。 (《经验广集》蛤蜊散)2治气虚水肿浮胀: 大蒜研烂,以蛤粉和,无分两,可丸即止,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白汤下。 (《百一选方》)3治小便不通: 蛤粉半两,麻根半两。捣细罗为散,每于空心,以新汲水调下二钱。(《圣惠方》) 4治虚热遗精: 黄柏(炒)、知母、蛤粉各一斤。青黛(飞)为衣,粥丸服。 (《医学六要》)5治胃气痛: 瓦楞子十个,蛤蜊壳十个。二味火锻,共为细末,姜汤送下。(《梅氏验方新编》)6治心脾疼: 真蛤粉一钱(炒),桂(去皮)一钱,干姜(炮)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 (《百一选方》)7治汤火伤: 蛤蜊壳烧研为末,油调涂之。(《养生必用方》)8治吹奶: 蛤粉三分,槐花三分,麝香一分(细研)。 捣细罗为散,不计时候,以热酒调下一钱。 (《圣惠方》)9治肺痈: 蛤蜊,童便锻研,甘桔汤日进三服。 (《本经逢原》)十治雀目: 真正蛤粉, 炒**为细末,上油蜡就热和为丸,如皂子,纳于猪腰子中,麻缠蒸熟食之,可配米粥。 (《儒门事亲》)

各家论述

1 王好古:蛤粉乃肾经血分之药,故主湿嗽、肾滑之疾。

2《本草衍义补遗》:蛤粉治痰气,能降、能消、能软、能燥。

3《纲目》:(蛤蜊粉)寒制火而咸润下,故能降焉;寒散热而咸走血,故能消焉;坚者之以咸,取其属水而性润也;湿者燥之以渗,取其经火化而利小便也。

4《本草经疏》:蛤粉味咸气寒无毒,为诸痰之要药。盖痰未有不由火气上炎煎熬津液而成,咸能软坚润下,得之则火自降,痰结自消矣。

5 朱震亨:治热痰、湿痰、老痰、顽痰,疝气,白浊,带下。同香附末,姜汁调服,主心痛。

6《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定喘嗽.止呕逆,消浮肿,利小便,止遗精白浊,心脾疼痛,化积块,解结气,消瘿核,散肿毒,治妇人血病。油调涂汤、火伤。

7《本草备要》:与牡蛎同功。

8《本经逢原》:清肺热,滋肾燥,降痰清火,止咳定喘,消坚癖,散瘿瘤。

9《本草再新》:除烦止渴,利大小便。

摘录《中华本草》

1、梦见蚌粉的吉凶指数

一时盛运,而可成功发展之吉兆,但因根基薄弱,孤军奋斗,缺乏耐久力以致好景不长,故若轻浮疏忽便招致失败,戒之,但须知火多成灾之理,尤须提防火灾或烫伤之事,但若人格与地格皆属数者,他格有凶数则:贪*好欲而无节制。中吉

吉凶指数:93(仅供参考)

2、梦见蚌粉的宜忌

「宜」宜搭顺风车,宜回忆老邻居,宜酒后吐真言。

「忌」忌会旧友,忌申请休假,忌庆祝生日。

3、梦见蚌粉的预兆

梦见蚌,预示你将和一个倔强但很诚实的人交往。

恋爱中的人梦见蚌粉,说明天作之合,有缘夫妻,经得起考验,婚姻可成。

梦见蚌,表示你将和一个倔强但很诚实的人交往。

梦见蚌粉 ,如果有机会参加聚会时多与不同典型的人交流吧。不要老是跟自己熟悉的人窝在一起。放开胸怀接纳不同团体的人,也会带来扩展视野的机会,幸运当然也倍增。而且在与众人的交谈中有著什么幸运的想法浮现呢,像是对工作上或创作上有利的点子就这样灵光一闪让你抓住好灵感的可能喔。

怀孕的人梦见蚌粉,预示生女,忌动土房流产。

做生意的人梦见蚌粉,代表平顺得财,慎防小人陷害,稍有变动。

本命年的人梦见蚌粉,意味着先苦后甘,检讨过去,策划将来,后半年较好。

梦见蚌粉,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橙色 ,桃花位在 西北方向 ,财位在 正东方向 ,幸运数字是 3 ,开运食物是 番茄

梦见蚌,表示你将和一个倔强但很诚实的人交往。

怀孕的人梦见蚌兰花,预示生女,又是千金,命中注定,何必感叹。

上学的人梦见海蚌,意味着心情放松,专心一致则有希望录取。

做生意的人梦见捡到蚌,代表有财利,但是多劳累,改变经营方式为佳。

怀孕的人梦见吃蚌,生女,忌动土,预防流产。

怀孕的人梦见亚洲蚌,预示春占得女,冬占得男顺利。

梦见好多蚌,按周易五行分析,财位在 正西方向 ,桃花位在 西南方向 ,幸运数字是 0 ,吉祥色彩是 红色 ,开运食物是 辣椒

本命年的人梦见蚌吃人,意味着大致顺利,在安定中慎防意外,过刚遭受失败。

梦见蚌,预示你将和一个倔强但很诚实的人交往。

恋爱中的人梦见摸到蚌,说明初恋波折多,而后成夫妇,婚姻平顺。

梦见蚌兰花 ,小心应答,这两天估计会被人套话哦!不想透露过多隐私的话,还是保持低调一点的好!未向家人告知恋情的朋友,这两天倒是个不错的坦白机会!

梦见吃蚌,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 绿色 ,桃花位在 东南方向 ,财位在 正南方向 ,幸运数字是 6 ,开运食物是 牛肉

蚌埠

[ bèng bù ]中 国 市 名。 在 安 徽 省 北部,相传因盛产河蚌而得名。

鹬蚌相危

[ yù bàng xiāng wēi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鹬蚌相争

[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老蚌生珠

[ lǎo bàng shēng zhū ]原比喻年老有贤子。 后指老年得子。

剖蚌得珠

[ pōu bàng dé zhū ]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同“剖蚌求珠”。

鹬蚌相持

[ yù bàng xiāng chí ]《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 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蚌病生珠

[ bàng bìng shēng zhū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同“蚌病成珠”。

瓦器蚌盘

[ wǎ qì bàng pán ]泛指粗陋的食器。 形容生活俭朴。

剖蚌求珠

[ pōu bàng qiú zhū ]将蚌壳剖开,以取里面的珍珠。比喻求取贤良良的人材。

鹬蚌相斗

[ yù bàng xiāng dòu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蚌病成珠

[ bàng bìng chéng zhū ]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鹬蚌

[ yù bàng ]比喻两相对峙的人和物。

蚌珠

[ bàng zhū ]蚌体内产的珍珠,老蚌生珠,比喻晚年得子。

老蚌

[ lǎo bàng ]对有贤子者的誉称。

灵蚌

[ líng bàng ]即蚌。因能产珠,故称。

河蚌

[ hé bàng ]双壳纲,珠蚌科,无齿蚌属贝类的通称。 外形为椭圆或卵圆形。壳薄易碎。胶合部窄,无齿。雌雄异体。肉可供食用,或作饲料。有的能用来淡水育珠,如背角无齿蚌。

驳蚌

[ bó bàng ]亦作“驳蚌”。色彩斑驳的蚌蛤。

蚌壳

[ bàng ké ]蚌的外壳。古代常用来占卜。

鱼蚌

[ yú bàng ]鱼和蚌。泛指鳞介类水产。

珠蚌

[ zhū bàng ]1珍珠牡蛎的俗称。 数种燕蛤属及珠母贝属的大的海洋双壳类软体动物之任一种,经常产生珍珠。 2珠蚌属或有关属的任何贻贝。 3喻指明月。

蚌镰

[ bàng lián ]用蚌壳磨制的镰刀。

蚌胎

[ bàng tāi ]1指珍珠。 古人以为蚌孕珠如人怀妊,并与月的盈亏有关,故称。2比喻精粹的学识。 3指优秀的作品。

蚌砚

[ bàng yàn ]亦作“蜯砚”。见“ 蚌研 ”。

蚌江

[ bàng jiāng ]蟹的一种。蚌,通“ 蜂 ”。

蛤蚌

[ gé bàng ]犹蚌蛤。

蚌蠹

[ bàng dù ]即白蚁。蚌,通“ 蜂 ”。

蚌蜃

[ bàng shèn ]蚌和大蛤。古代常混用以指蚌。

蚌舞

[ bàng wǔ ]俗称蚌灯,秧歌队中常见的舞蹈节目,一般由两个人配合表演,男的扮渔翁,女的身背由竹篾扎成的大蚌壳,扮蚌壳精,表演渔翁捉蚌的故事

蚌粉

[ bàng fěn ]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 性寒, 无毒, 目前医学上常用来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

蚌浆

[ bàng jiāng ]蚌内加入冰片、麝香等药物后肉化成的浆水。古代用以医治火烧、开水浇泼造成的创伤。

1、梦见蚌粉的预兆

一时盛运,而可成功发展之吉兆,但因根基薄弱,孤军奋斗,缺乏耐久力以致好景不长,故若轻浮疏忽便招致失败,戒之,但须知火多成灾之理,尤须提防火灾或烫伤之事,但若人格与地格皆属数者,他格有凶数则:贪*好欲而无节制。中吉

吉凶指数:93(内容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2、梦见蚌粉的宜忌

「宜」宜搭顺风车,宜回忆老邻居,宜酒后吐真言。

「忌」忌会旧友,忌申请休假,忌庆祝生日。

3、梦见蚌粉是什么意思

梦见蚌,预示你将和一个倔强但很诚实的人交往。

恋爱中的人梦见蚌粉,说明天作之合,有缘夫妻,经得起考验,婚姻可成。

梦见蚌,表示你将和一个倔强但很诚实的人交往。

梦见蚌粉,如果有机会参加聚会时多与不同典型的人交流吧。不要老是跟自己熟悉的人窝在一起。放开胸怀接纳不同团体的人,也会带来扩展视野的机会,幸运当然也倍增。而且在与众人的交谈中有著什么幸运的想法浮现呢,像是对工作上或创作上有利的点子就这样灵光一闪让你抓住好灵感的可能喔。

怀孕的人梦见蚌粉,预示生女,忌动土房流产。

做生意的人梦见蚌粉,代表平顺得财,慎防小人陷害,稍有变动。

本命年的人梦见蚌粉,意味着先苦后甘,检讨过去,策划将来,后半年较好。

梦见蚌粉,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橙色,桃花位在西北方向,财位在正东方向,幸运数字是3,开运食物是番茄

梦见蚌,表示你将和一个倔强但很诚实的人交往。

上学的人梦见亚洲蚌,意味着再接再厉,不怕失败终能如愿录取。

梦见蚌,预示你将和一个倔强但很诚实的人交往。

梦见蚌肉,按周易五行分析,吉祥色彩是紫色,幸运数字是6,桃花位在西南方向,财位在西北方向,开运食物是

梦见蚌,更注重程序化的一天。你在今天会显得尤其保守和慎重,越级办事或跳跃思维在你看来都是愚昧者的做法。人际交往上,阶层的观念也会变得重视起来,什么样的人物该用什么样的语气神态来接触是你会相当注意的细节。

梦见吃蚌,今天的你要有自己的见解,别人的意见恐怕并不合适你。工作/学业上,觉得不太妥当的事情,就按照自己的原则去做吧。

做生意的人梦见海蚌,代表经营不顺、无法周转、终告停止。

梦见蚌肉,原本依赖的灵感或直觉却不很可靠。行动也不怎么搭配得起来,不好的预感反而有可能成真。像这样的情况,业绩冲刺方面的工作不妨先放到一边,在事务性多花些心思更有效率的一天。不过体能状况还算安定,从事休_活动有助运气活络,既然如此就不要窝在家里了,多多往外呼吸新鲜空气吧。

恋爱中的人梦见石蚌,说明只有妇女能安分做好家事,家庭圆满。

出行的人梦见吐蚌,大变动,延期几天再出行。

梦见蚌,预示你将和一个倔强但很诚实的人交往。

上学的人梦见吃蚌,阻碍多,必用心努力。才能获胜,期望未来。

  ▲端午节简介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的习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

  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茎、叶都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中医学上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将艾叶加工成“艾绒”,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药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国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端午节诗选

  端 午

  (唐)文 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竞 渡 歌(节录)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节 令门端 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七 律端午

  老 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草药名: 蚌粉

内容介绍:

蚌粉 (《日华子本草》)

异名蚌蛤灰(《千金方》),蜃灰(《纲目》),蚌壳粉(《本草述》),蚌壳灰(《中国医学大辞典》)。 来源为蚌科动物背角无齿蚌、褶纹冠蚌或三角帆蚌等贝壳制成的粉。

动物形态详蚌肉条。

采集取蚌壳洗净,刮去黑皮,研成粉末或煅灰用。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又称端阳节、重午节、午日节、龙舟节、正阳节、浴兰节、天中节等等。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

端午节习俗:扒龙舟、挂艾草与菖蒲、端午食粽、端午浴、放纸鸢、佩豆娘、拴五色丝线、打午时水、浸龙舟水、铸阳燧、画额、躲端午、佩长命缕、戴香包、避五毒、采药、制凉茶、饮蒲酒、雄黄酒、朱砂酒、端午雨、跳钟馗、斗草、打马球、九狮拜象。

扩展资料

端午节的传承发展:

1、先秦时期

朱宣咸中国画《端阳佳节》先秦时代,南北风俗各异,端午作为一个“节日”已各有所侧重。南方的龙舟竞渡祭祀仪式鲜见于文献记载。北方在战国时代已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 

2、秦汉时期

到秦汉后,由于国家统一,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端午节就在南北风俗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汉时以北方文化为主导,就现文献记载来看,两汉时的端午风俗沿北俗主要以避恶为主。

古越人最早的历法是干支历,以午月的之一个午日天地纯阳之气极盛的重午日为龙图腾祭祀日。汉代时,由于历法变动,为了便于过节,朝廷规定每年的端午节改为阴历五月初五日。 

3、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们饱尝战乱之苦,所以最重视的端午习俗莫过于“辟缯”了。 风俗作为一种社会生活方式来说,随着社会发展,一方面要受到上层的意识形态的影响,另一方面历史上许多仁人志士的活动,也必然会在风俗生活中积淀。

因此,本来端午节起源于民间的原始崇拜,但是到了汉末魏晋时,就又被赋予纪念历史人物的内容。

4、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端午节从风俗形式上都继承了前朝。且节日风俗活动,大多演变为节日娱乐活动,充满了节日的欢乐。唐玄宗《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诗序》中记述:皇宫端午日盛况,召来儒雅臣僚,大张筵席,“广殿肃而清气生,列树深而长风至”。

唐代端午龙舟竞渡尤其值得一道。在唐代全盛时期,经济繁荣,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在节日娱乐方面,一方面是上行下效,蔚成风气,另一方面对民间的一些风俗活动也受到官府的支持。因此,竞渡之风尤为鼎盛。

5、宋代

宋代以后,端午节许多风俗有了新变化。汉魏时以朱索、桃印施于门户,止恶气驱瘟避邪,而宋代却讲究贴天师符。陈元靓《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云:“端午,都人画天师像以卖。”还有合泥作张天师,以艾为头,以蒜为拳,置于门户上。

宋代,午节俗也被辽、金两国吸收。在端午节还有拜天之礼、射柳之俗及击鞠娱乐活动。 

6、明清时期

到了明代,端午节又吸收了金人射柳之风俗。明代把端午又称“女儿节”。《帝京景物略》云:“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饰小闺女,簪以榴花,曰‘女儿节’。”不仅节日名称有异宋代,而且民间风俗也有变化。北方无江水之便,也就不存在竞渡。 

7、明清时期,端午风俗活动形式变化虽不大,但是规模却愈来愈盛行。尤其南方的龙舟竞渡,成为轰动一时的盛举。据《武陵竞渡略》记载,龙舟竞渡已不限于端午一天。而是“四月八日揭篷打船,五日一日新船下水,五日十日十五日划船赌赛,十八日送标”。

还有“五月十七八打船,二十七八送标者”。竞渡规模历时经月。对此事“或官府先禁后驰,民情先鼓后罢也。”

在宋代就出现的端午贴天师符风俗,到明清时更为流行。不但有天师符,还有“五雷符”、“纸符”、“五毒符”、“五瑞符”等。

8、近现代

自民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移风易俗,端午节许多旧的所谓“迷信风俗”已被人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但端午节仍是民间深受欢迎的传统节日,粽子是不可缺少的佳节食品。2006年5月20日,端午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12月7日国务院第198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正式将端午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规定农历端午当日放假1天。2009年5月,中国已启动端午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序,申报的遗产名称为“中国端午节” 。

2009年9月30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 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9月30日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76个项目,中国“端午节”名列其中。这是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