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知道药材巴戟天是用来 *** 哪种药物的吗?

植物种植08

有谁知道药材巴戟天是用来 *** 哪种药物的吗?,第1张

有谁知道药材巴戟天是用来 *** 哪种药物的吗?
导读:功效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临床应用1巴戟丸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巴戟90g,良姜180g,紫金藤1斤,青盐60g,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120g。上为末

功效

补肾阳,壮筋骨,祛风湿。

治阳痿,少腹冷痛,小便不禁,子宫虚冷,风寒湿痹,腰膝酸痛。

临床应用

1巴戟丸治妇人子宫久冷,月脉不调,或多或少,赤白带下。巴戟90g,良姜180g,紫金藤1斤,青盐60g,肉桂(去粗皮)、吴茱萸各120g。上为末,酒糊为丸,每服20丸,温盐酒送下,盐汤亦得,日午、夜卧各1服。方中巴戟天与诸药配伍有治子宫虚冷的功效。

2巴戟丸治风冷腰胯疼痛,行步不得。巴戟45g,牛膝(去苗)90g,羌活、桂心、五加皮各45g,杜仲(去粗皮,炙微黄)60g,干姜45g。上药捣为末,炼蜜和捣200~300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食前温酒饮下。方中巴戟天配伍诸药有强筋骨、祛风湿等功效。

3巴戟汤治冷痹,脚膝疼痛,行履艰难。巴戟天(去心)90g,附子(炮,去皮脐)、五加皮各60g,牛膝(酒浸,焙)、石斛(去根)、甘草(炙)、萆薢各45g,白茯苓(去皮)、防风(去叉)各31g。上锉如麻豆大,每服15g,生姜3片,水15盏,煎至1盏,去渣,空心温服(一方无生姜)。方中巴戟天配伍诸药有治腰膝疼痛等功效。

内治法除了从整体观念、辨证施治着手外,还要依据外科疾病的发展过程,首先立出总的治疗原则。

一、调补脏腑

1滋肾补肾

(1)补益肾气:补益肾气常从肾阴阳两方面着手调补,阳生阴长,肾气自旺。或在调补肾阴阳之中适当加入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等以养先天。常用方如寿胎丸、肾气丸、归肾丸、加减苁蓉菟丝子丸、补肾固冲丸。若先天不足,天癸不能至期成熟、泌至,又常于补益肾气方药中,佐以健脾养血、益胃生津之品,先后天共养育之。

(2)温补肾阳: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治宜温肾暖宫,补益命门之火,常用药如附子、肉桂、巴戟天、肉苁蓉、仙灵脾、仙茅、补骨脂、菟丝子、鹿角霜、益智仁、蛇床子等。代表方如右归丸、右归饮、温胞饮等。注意其性味辛热者不可过用,因“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恐有燥烈伤阴之虑。又阴寒内盛,易凝滞冲任血气,故温肾常与活血之品,如当归、川芎、益母草、桃仁同用。若脾土失煦,肾脾同病,又当同治之。

肾为胃关,关门不利,聚水而从其类,可致子肿;气化失常,又可变生妊娠小便不通、产后小便异常(不通、频数等)诸疾,又当于温补肾阳之中,佐以行水渗利之品,如猪苓、茯苓、泽泻、木通之属,代表方有真武汤、济生肾气丸、五苓散。

(3)滋肾益阴(滋肾填精):肾阴不足,治宜滋肾益阴。常用地黄、枸杞子、黄精、女贞子、旱莲草、制首乌、菟丝子、桑椹子等。方如左归丸、补肾地黄汤、六味地黄丸。医学教育网整理若先天禀赋不足,肾精未实,或多产房劳耗损肾精而为肾精不足之证者,又当滋肾填精。治此之时,常在滋肾益阴基础上,继以血肉有情之品养之,可酌选加紫河车、阿胶、鹿角胶、龟甲胶共奏填精益髓之功。肾阴不足,阴不敛阳,可呈现阴虚阳亢之候,需佐以镇摄潜阳之品,如龟甲、龙骨、牡蛎、鳖甲、珍珠母、石决明之类。

2疏肝养肝

(1)疏肝解郁:抑郁或忧思致肝失条达,治宜疏肝解郁。常用柴胡、郁金、川楝子、香附、青皮、橘叶、枳壳、白芍、佛手等药。代表方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乌药汤。注意女性素体血常不足,而一般行气药多辛燥,用量不宜过重,以免耗散阴血;或于行气药中,酌佐山茱萸、麦冬、枸杞子、制首乌、地黄类滋阴养血药,预培其损或避制其弊。

(2)疏肝清热:肝郁化火,治宜疏肝理气,清肝泄热。常用川楝予、丹皮、栀子、黄芩、桑叶、夏枯草、菊花等药,代表方如丹栀逍遥散、宣郁通经汤。尤宜配以生地、麦冬、天花粉、玉竹类养阴生津之品。

(3)养血柔肝:营阴不足,肝血衰少,肝脉乳络失于濡养,治宜养血柔肝。常用地黄、白芍、桑椹子、女贞子、枸杞子、玉竹、山茱萸、北沙参、制首乌、当归等药。医学教育网整理代表方有一贯煎、杞菊地黄丸。肝体阴而用阳,若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者,应于育阴之中,加入潜阳之品,如龟甲、鳖甲、珍珠母、石决明、天麻、牡蛎之类,常用方如三甲复脉汤。阳化则风动,急当平肝息风,用羚角钩藤汤。

(4)疏肝清热利湿:肝经湿热下注冲任或任带二脉,治宜疏肝清热利湿。常用龙胆草、车前子、柴胡、黄芩、黄柏、栀子、泽泻、茵陈等药。代表方如龙胆泻肝汤、清肝止淋汤、四逆四妙散。

3健脾和胃

(1)健脾

①健脾养血:脾虚运化失司,气血生化之源不足,常用人参、白术、茯苓、莲子肉、山药、黄芪等健脾益气,辅以熟地、当归、枸杞子、白芍、制首乌,共奏气血双补之功。常用方如八珍汤、人参养荣丸、圣愈汤等。

②健脾除湿:脾虚气弱,津微不布,水湿内生,溢于肌肤或下注损伤任带,治当健脾益气与利水渗湿同施。常用药物:党参、茯苓、苍术、白术、陈皮、大腹皮、泽泻、薏苡仁、赤小豆、砂仁等。代表方如白术散、完带汤、参苓白术散。

③补气摄血:适用于脾虚气陷,统摄无权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经期延长、胎漏、产后恶露不绝等以 *** 异常出血为主证诸疾。于此之时,首当健脾益气以治其本,配伍止血之品,如炮姜炭、艾叶、赤石脂、乌贼骨、茜草、血余炭、仙鹤草等以治其标。代表方如固本止崩汤、安冲汤等。

④健脾升阳:脾虚气弱,气虚下陷,胎失所载或胞脉失系致胞宫从正常解剖位置下移等,均当健脾益气、升阳举陷。药用人参、黄芪、白术、升麻、柴胡、桔梗。代表方如补中益气汤、举元煎。

(2)和胃

①和胃降逆:如因虚而逆以致妊娠恶阻,常用香砂六君子汤,偏寒以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因热而逆可选橘皮竹茹汤;肝胃失和而气逆作呕,则当抑肝和胃,并视其郁热之偏盛,以苏叶黄连汤或芩连橘茹汤分治之;至若久吐耗气伤阴,又当养阴和胃或益气养阴、降逆止呕合用。

②清胃泄热:冲脉隶于阳明,胃热炽盛灼烁津液,谷气不盛,血海不满,甚而冲任津血无源变生经闭,治当清胃泄热、养阴润燥,方用瓜石汤;若胃热并冲气上逆,火载血上而病经行吐衄者,又当清热降逆、引血下行,以玉女煎类方药治之。

二、调理气血

1理气法

(1)理气行滞:药用橘核、荔枝核、乌药、本香、香附、枳壳、陈皮、厚朴之类。

(2)调气降逆:主以和胃降逆之品治之。

(3)补气升提:具体治法方药,参前补益肾气、健脾和胃法相关内容。

2调血法

(1)补血养血:常用当归、熟地、何首乌、枸杞子、阿胶、白芍、黄精、鸡血藤之类,方如四物汤、人参养荣汤、滋血汤等。

(2)清热凉血:素体阳盛、外感热邪、过食辛辣、过服温热药物、肝郁化热等属实热范围,法当清热凉血,以清经散、保阴煎诸方治之;阴虚血热者,主以养阴清热,常用玄参、生地、知母、黄柏、地骨皮、丹皮、白薇、青蒿等组方,如知柏地黄汤。若热灼营血,煎熬成瘀,又当酌配活血化瘀之品,如赤芍、桃仁、丹参、益母草、泽兰之属。

(3)清热解毒:湿热蕴郁,日久不愈,可成湿毒;热于内,瘀热壅积,亦可成毒;或直接感受湿毒、热毒、邪毒,导致月经过多、带下病、产后发热、阴疮、阴痒、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性传播疾病等,均宜以清热解毒法治之。常用银花、连翘、紫花地丁、野菊花、红藤、败酱草等药。代表方如五味消毒饮、银甲丸、银翘红酱解毒汤等。

(4)活血化瘀:血瘀之因,常见寒凝、热灼、气滞、气虚或外伤(含金刃所伤)等。其病理改变可见冲任瘀阻、子宫闭阻、胞脉胞络失畅。若冲任瘀阻,恶血不去,新血不得归经,治宜活血化瘀,常用桃仁、红花、当归、川芎、丹参、益母草、泽兰、蒲黄、五灵脂、三七,甚而三棱、莪术、水蛭、虻虫、虫等药。代表方: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生化汤、大黄虫丸。

三、温经散寒

寒邪客于冲任、胞络,应以温经散寒法主之。常选用肉桂、桂枝、吴茱萸、小茴香、乌药、补骨脂、细辛、艾叶诸药,方如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等。阳虚而阴寒内盛者,宜温经扶阳散寒法。阳虚而寒者,温经扶阳散寒法中又常佐以补气、养血之品。风寒、寒湿,又当温经散寒与祛风、除湿法合用。

四、利湿除痰

当分别治以利水渗湿、清热利湿、化痰除湿各法。

利湿法又常与健脾、补肾法同施,组成健脾利湿、温阳化湿法则;气滞湿阻者则以理气行滞与利水渗湿药合用之。

属湿热为患,需析其源而调治。伤于外,如带下病、阴痒的湿热证,以止带方、萆薢渗湿汤主之;因于内则有因肝经湿热下注,肝脾不调而肝热与脾湿相合医学教育网整理,宜用龙胆泻肝汤、四逆四妙散、三妙红藤汤等分治之。聚湿成痰,下注胞中,治宜燥湿化痰,利湿与化痰药同用。化痰药如南星、半夏、生姜、竹茹、橘皮、白芥子、莱菔子等,常用方如苍附导痰丸、启宫丸。

五、调治冲任督带

对冲任督带病位的治疗,多数仍依附于肝、脾、肾施治。例如冲任不固者,常以补肾固冲、健脾固冲法治之;冲任失调者,以疏肝调之;督脉虚寒者,以温肾助阳法主之;带脉失约之属虚者,又常用健脾摄带法治之,等等。现归述如下:

1调补冲任 适用于因冲任虚衰或冲任不固所致的月经过多、崩漏、闭经、胎漏、胎动不安、滑胎、产后恶露不绝、不孕症等多种疾病。可选用菟丝子、肉苁蓉、医学教育网整理鹿角胶、枸杞子、杜仲、人参、白术、山药、吴茱萸、蛇床子等补冲养冲;龟甲、覆盆子、白果、艾叶、紫河车、阿胶以补任脉。方如固冲汤、补肾固冲丸、鹿角菟丝子丸、大补元煎。

2温化冲任 冲任虚寒或寒湿客于冲任,以致月经过少、痛经、带下病、不孕症等,宜温化冲任。药如吴茱萸、肉桂、艾叶、小茴香、细辛、川椒、生姜等,代表方有温冲汤、温经汤、艾附暖宫丸。

3清泄冲任 热扰冲任,迫血妄行可致经、孕、产各生理时期中的异常出血,如月经过多、崩漏、胎漏、产后恶露不绝;热邪煎灼,冲任子宫枯涸能引发闭经、不孕。治需清泄冲任血海,药如丹皮、黄柏、黄芩、桑叶、生地、知母、地骨皮、马齿苋、蚤休等,代表方有清经散、保阴煎、清热固经汤、清海丸、解毒活血汤。

4疏通冲任 寒、热、痰、湿、瘀、郁气犯及冲任,致冲任阻滞,可诱发月经后期、痛经、闭经、难产、产后恶露不绝、症瘕等证,均当疏通之。择用桂枝、吴茱萸、乌药、丹皮、赤芍、苍术、法半夏、生姜、枳壳、川芎、柴胡、香附、王不留行、莪术、桃仁、炮山甲等。医学教育网整理代表方如少腹逐瘀汤、四逆四妙散、苍附导痰丸、桃红四物汤、柴胡疏肝散。

5和胃降冲 冲气上逆,既可犯胃致胃失和降,也可与血热相引为乱,引起倒经。治当抑降上逆之冲气。药用紫石英、紫苏、法半夏、代赭石、陈皮、竹茹、伏龙肝等,方如小半夏加茯苓汤、紫苏饮。

6扶阳温督(温阳补督) 督为阳脉之海,督脉虚寒,胞脉失煦,可引起月经后期、闭经、绝经前后诸证、不孕等,治宜扶阳温督。常用鹿茸、补骨脂、仙茅、仙灵脾、巴戟、附子、续断,方如二仙汤、右归丸。

7健脾束带 带脉失约或纵弛,不能约束诸经,可引起带下病、子宫脱垂等,治当束带摄带。然带脉属脾,故束摄带脉多通过健脾益气或健脾运湿法治之。药如党参、升麻、苍术、白术、茯苓、白果、芡实、莲子、莲须、五倍子等,代表方如完带汤、健固汤、补中益气汤。

六、调养胞宫

1温肾暖宫适用于因胞宫虚寒所致月经后期、闭经、不孕症等。可选紫石英、附子、肉桂、艾叶、蛇床子、补骨脂类,方如艾附暖宫丸、温胞饮。

2补肾育宫 先天禀赋不足,子宫发育幼稚,或因产伤直损,或因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功能紊乱,子宫受累,过早萎缩,而病月经过少、闭经、滑胎、不孕等,医学教育网整理治宜补肾益阴或滋肾填精以育宫。酌选熟地、制首乌、菟丝予、枸杞子、肉苁蓉、覆盆子、紫河车、鹿角胶、鹿茸等,代表方如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滋肾育胎丸、五子衍宗丸、育宫片。

3补血益宫 产伤失血过多或哺乳过长耗血,血虚而胞失所养,或发育不良或闭经日久,以致子宫萎缩,发生闭经、不孕诸疾,法当补血养胞。药用枸杞子、覆盆子、当归、熟地、白芍、阿胶等,代表方如四二五合方。

4补肾固胞 “胞络者系于肾”,肾主系胞,肾气不足,系胞无力,子宫位置下移,发为子宫脱垂,则需补肾固脱。方如大补元煎、寿胎丸。

5益气举胞 脾主升清,因产伤或产后操劳过度,劳则气耗,“气下冲则令阴挺出”,发为子宫脱垂。当益气升阳托举子宫。方如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提汤、升麻汤。

6逐瘀荡胞 若瘀阻胞宫,不能行使其正常功能活动,便可发生经、孕、产、杂诸证,如月经过多、崩漏、堕胎、小产、难产、产后恶露不绝、产后腹痛、症瘕等,治需逐瘀荡胞。常用益母草、莪术、桃仁、红花、川牛膝、丹参、大黄、水蛭等,方如桂枝茯苓丸、生化汤、桃红四物汤、脱花煎、逐瘀止崩汤、大黄虫丸。

7泻热清胞 无论血热、湿热、热毒、邪毒、瘀热诸邪直犯胞宫,致胞内蕴热,发生月经过多、经期延长、带下、胎漏、胎动不安、产后发热、症瘕等证,均宣泻热清胞法治之。常用黄柏、黄芩、丹皮、赤芍、红藤、败酱、马齿苋、蚤休、连翘等,代表方如清经散、清热调血汤、清热固经汤、银翘红酱解毒汤。

8散寒温胞 无论外寒或阳虚阴寒内盛,犯及胞宫,或血行迟滞瘀阻不通发生月经后期、月经过少、痛经、胞衣不下、症瘕、不孕症等。可选肉桂、桂枝、吴茱萸、细辛、干姜、小茴香、乌药等散寒温胞,方如温经汤、少腹逐瘀汤、艾附暖宫丸。

七、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

通过调补脏腑(肾、肝、脾)、调理气血、调治冲任督带、调养胞宫,直接或间接可达到调控生殖轴的作用。运用以上 *** ,可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的功能。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人参再造丸 41 组成 42 功效主治 43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44 制备 *** 5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人参再造丸 51 组成 52 功效 53 主治 54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55 用药禁忌 6 人参再造丸的药典标准 61 品名 62 处方 63 制法 64 性状 65 鉴别 66 检查 67 含量测定 6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6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6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674 测定法 68 功能与主治 69 用法与用量 610 注意 611 规格 612 贮藏 613 版本 7 人参再造丸(蜜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71 剂型 72 拼音名 73 标准编号 74 处方 75 制法 76 性状 77 鉴别 78 检查 79 功能与主治 710 用法与用量 711 注意 712 规格 713 贮藏 8 人参再造丸(浓缩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81 剂型 82 拼音名 83 处方 84 制法 85 性状 86 鉴别 87 检查 88 其他 89 功能与主治 810 用法与用量 811 注意 812 规格 813 贮藏 9 人参再造丸药品说明书 91 药品名称 92 药品汉语拼音 93 剂型 94 性状 95 人参再造丸的主要成份 96 人参再造丸的功能主治 97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98 注意事项 10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人参再造丸 1 拼音

rén shēn zài zào wán

2 英文参考

Ginseng Recreating Bolus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renshen zaizao pil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人参再造丸为方剂名,同名方剂约有2首。主要成分为乌梢蛇、天麻、羌活、威灵仙、僵蚕、白附子、当归、穿山甲(用代用品)、血竭、乳香、没药、人工牛黄、麝香、朱砂、人参、黄芪[1]。具有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的功效。用于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记载有此中成药的部颁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成药的药典标准。

4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人参再造丸 41 组成

蕲蛇(酒炙)4两,龟版(炙)1两,玄参(去芦)1两,麻黄2两,香附(炙)1两,山甲(珠)2两,天竺黄1两,白芷2两,地龙肉5钱,大黄(炙)2两,威灵仙2两5钱,熟地2两,羌活1两,姜黄2两,乌药1两,首乌(炙)2两,茯苓2两,葛根2两5钱,细辛1两,草豆蔻2两,紫豆蔻2两,藿香2两,赤芍1两,黑附片1两,虎骨(炙)1两,杭菊8钱,川芎2两,青皮(炒)1两,僵蚕(炒)1两,白术(炒)1两,黄耆2两,天麻2两,黄连2两,骨碎补1两,全蝎2两5钱,白附子(炙)2两,防风2两,萆薢2两,桑寄生2两5钱,党参(去芦)1两,沉香1两,肉桂(去粗皮)2两,松香(炙)5钱,没药(炙)1两,乳香(炙)1两,血竭花8钱,山羊血5钱,母丁香1两,甘草2两,当归2两。

祁蛇(酒炙)120g,炙龟甲、玄参、炙香附、天竺黄、羌活、乌药、细辛、赤芍药、黑附子、炙虎骨、炒青皮、炒僵蚕、炒白术、骨碎补、党参、沉香、制乳香、制没药、母丁香各30g,麻黄、山甲珠、白芷、制大黄、熟地黄、姜黄、制何首乌、茯苓、草豆蔻、紫豆蔻、藿香、川芎、黄芪、天麻、黄连、炙白附子、防风、萆薢、肉桂(去粗皮)、甘草、当归各60g,地龙、炙松香、山羊血各15g,威灵仙、葛根、全蝎、桑寄生各75g,菊花、血竭各24g。为细末,每2350g药兑:麝香9g,冰片、牛黄各105g,朱砂粉30g,犀角粉24g,高丽参粉60g[2]。

42 功效主治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之人参再造丸具有舒筋活血,祛风化痰之功效。治中风痰壅,口眼喁斜,言语不清,手足拘挛,左瘫右痪,半身不遂。[2]

43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每服1丸,日服2次,温开水送下。

每服一丸,温开水送下,日二次[2]。

44 制备 ***

研匀,炼蜜为丸,每丸重9g,金箔为衣[2]。

上为细末,过罗。每78两1钱细粉兑:麝香3钱,牛黄3钱5分,朱砂粉1两,犀角粉8钱,高丽参粉2两,冰片3钱5分。混合均匀,研细,炼蜜为丸,每丸重3钱,金衣16开,蜡皮封固。

5 《中药成方配本》方之人参再造丸 51 组成

人参2两,麝香5钱,炙黄耆2两,炒于术1两,熟地2两,制首乌2两,炒玄参2两,当归2两,川芎2两,炒赤芍1两,蕲蛇肉4两,全蝎2两5钱,炙虎骨2两,炙僵蚕1两,炙地龙5钱,炙龟版1两,去节麻黄2两,防风2两,炒白芷2两,细辛1两,炒天麻2两,沉香1两,广木香4钱,母丁香1两,制香附1两,豆蔻仁2两,广藿香2两,羌活2两,威灵仙2两5钱,制乳香1两,制没药1两,制川朴5钱,炒青皮1两,天竺黄1两,胆星1两,琥珀2两,血竭8钱,冰片2钱5分,制大黄2两,黄连2两,红花8钱,片姜黄2两,桑寄生2两5钱,茯苓2两,炙甘草2两,草蔻仁2两,制附子1两,肉桂2两,酒炒毛姜1两,炒乌药1两,炙穿山甲2两,川萆薢2两,炒葛根2两5钱,飞朱砂1两,葱制松香5钱(制2次)。

52 功效

《中药成方配本》之人参再造丸具有行血祛风,舒筋活络之功效。

53 主治

《中药成方配本》之人参再造丸主治真中,类中,左瘫右痪,半身不遂,步履艰难,口眼歪斜,舌强语謇,手足麻木,筋骨酸痛。

54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各取净末和匀,约计净粉85两2钱,加白蜜85两,炼熟,和温开水35两,打和为丸,分作700粒,蜡壳封固。每日服1丸,分2次化服,酒或开水皆可化服。连续服10天为1疗程。

55 用药禁忌

孕妇忌服。

6 人参再造丸的药典标准 61 品名

人参再造丸

Renshen Zaizao Wan

62 处方

人参100g、酒蕲蛇100g、广藿香100g、檀香50g、母丁香50g、玄参100g、细辛50g、醋香附50g、地龙25g、熟地黄100g、三七25g、乳香(醋制)50g、青皮50g、豆蔻50g、防风100g、制何首乌100g、川芎100g、片姜黄125g、黄芪100g、甘草100g、黄连100g、茯苓50g、赤芍100g、大黄100g、桑寄生100g、葛根75g、麻黄100g、骨碎补(炒)50g、全蝎75g、豹骨(制)50g、炒僵蚕50g、附子(制)50g、琥珀25g、醋龟甲50g、粉萆薢100g、白术(麸炒)50g、沉香50g、天麻100g、肉桂100g、白芷100g、没药(醋制)50g、当归50g、草豆蔻100g、威灵仙75g、乌药50g、羌活100g、橘红200g、六神曲(麸炒)200g、朱砂20g、血竭15g、人工麝香5g、冰片5g、牛黄5g、天竺黄50g、胆南星50g、水牛角浓缩粉30g

63 制法

以上五十六味,除冰片、血竭、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天竺黄外,朱砂、琥珀分别水飞成细粉;其余人参等四十八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血竭、牛黄、水牛角浓缩粉、人工麝香、天竺黄研细,与上述细粉配研,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00~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64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65 鉴别

(1)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体壁碎片淡**至**,有网状纹理和圆形毛窝,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全蝎)。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炒僵蚕)。树脂道碎片含**分泌物(三七)。

(2)取本品20g,剪碎,加硅藻土适量,研匀,置索氏提取器中,加乙醚适量,加热回流提取1小时(药渣备用),乙醚提取液低温蒸干,残渣加无水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当归对照药材和川芎对照药材各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乙酸乙酯(3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当归对照药材、川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3)取[鉴别](2)项下的备用药渣,挥去溶剂,加甲醇5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2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提取2次,每次25ml,合并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试液洗涤2次,每次20ml,正丁醇提取液蒸干,残渣加水10ml使溶解,通过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柱(内径为15cm,长为15cm),先后用水和20%乙醇各50ml洗脱,弃去洗脱液,继用80%乙醇8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人参皂苷Re对照品、人参皂苷Rg1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05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成条状,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水(15:40:22:10)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 *** 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4)取[含量测定]项下的盐酸—甲醇(1:100)提取液10ml,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连对照药材05g,加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5ml,超声处理10分钟,取上清液作为对照药材溶液。再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乙酸乙酯—异丙醇—甲醇—浓氨试液(12:6:3:3: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预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66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Ⅰ A)。

67 含量测定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D)测定。

671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5mol/L磷酸二氢钾溶液(28:72)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45nm。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堿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67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盐酸小檗堿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0μg的溶液,即得。

67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重量差异项下的本品,剪碎,混匀,取约5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50kHz) 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盐酸—甲醇(1:100)的混合溶液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25ml,浓缩至约10ml,加在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为09cm,湿法装柱,用甲醇30ml预洗)上,用乙醇25ml洗脱,收集洗脱液于50ml量瓶中,加乙醇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674 测定法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黄连以盐酸小檗堿(C20H17NO4·HCl)计,不得少于10mg。

68 功能与主治

益气养血,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气虚血瘀、风痰阻络所致的中风,症见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69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610 注意

孕妇忌服。

611 规格

每丸重3g

612 贮藏

密封。

613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7 人参再造丸(蜜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71 剂型

蜜丸

72 拼音名

Renshen Zaizao Wan

73 标准编号

WS3B373998

74 处方

人参(去芦) 100g 蕲蛇(黄酒浸制) 100g 广藿香 100g 檀香 50g 母丁香 50g 玄参 100g 细辛 50g 香附(醋制) 50g 地龙 25g 熟地黄 100g 三七 25g 乳香(醋制) 50g 青皮 50g 豆蔻 50g 防风 100g 何首乌(制) 100g 川芎 100g 片姜黄 12 5g 黄芪 100g 粉甘草 100g 黄连 100g 茯苓 50g 赤芍 100g 大黄 100g 桑寄生 100g 葛根 75g 麻黄 100g 骨碎补(炒) 50g 全蝎 75g 豹骨(制) 50g 僵蚕(炒) 50g 制附子 50g 琥珀 25g 龟板(制) 50g 萆{解} 100g 白术(麸炒) 50g 沉香 50g 天麻 100g 肉桂 100g 白芷 100g 没药(醋制) 50g 当归 50g 草豆蔻 100g 威灵仙 75g 乌药 50g 羌活 100g 橘红 200g 六神曲(麸炒) 200g 朱砂(水飞) 20g 血竭 15g 麝香 5g 冰片 5g 牛黄 5g 天竺黄 5Og 胆南星 50g 水牛角浓缩粉 30g

75 制法

以上五十六味,除冰片、血竭、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天竺黄外,朱砂、琥珀分别水飞,其余人参等四十八味粉碎成细粉;将冰片、血竭、牛黄、水牛角浓缩粉、麝香、天竺黄研细,与上述粉末配研,过筛,混匀。每 100g粉末加炼蜜100~ 1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76 性状

本品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77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分泌物团块由多数形状不一的颗粒状物聚集而成,淡黄棕色,其中包埋有方形结晶或柱晶,体壁碎片淡**至**,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孔,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树脂道中含金**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 ~68μm,棱角锐尖。

78 检查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 A)。

79 功能与主治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7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2次。

711 注意

孕妇忌服。

712 规格

每丸重 3g

713 贮藏

密封。

天津市药品检验所 起草

8 人参再造丸(浓缩丸)的中药部颁标准 81 剂型

浓缩丸

82 拼音名

Renshen Zaiao Wan

83 处方

人参(去芦) 100g 蕲蛇(黄酒浸制) 100g 广藿香 100g 檀香 50g 母丁香 50g 玄参 100g 细辛 50g 香附(醋制) 50g 地龙 25g 熟地黄 100g 三七 25g 乳香(醋制) 50g 青皮 50g 豆蔻 50g 防风 100g 何首乌(制) 100g 川芎 100g 片姜黄 12 5g 黄芪 100g 粉甘草 100g 黄连 100g 茯苓 50g 赤芍 100g 大黄 100g 桑寄生 100g 葛根 75g 麻黄 100g 骨碎补(炒) 50g 全蝎 75g 豹骨(制) 50g 僵蚕(炒) 50g 制附子 50g 琥珀 25g 龟板(制) 50g 萆{解 100g 白术(麸炒) 50g 沉香 50g 天麻 100g 肉桂 100g 白芷 100g 没药(醋制) 50g 当归 50g 草豆蔻 100g 威灵仙 75g 乌药 50g 羌活 100g 橘红 200g 六神曲(麸炒) 200g 朱砂(水飞) 20g 血竭 15g 麝香 5g 冰片 5g 牛黄 5g 天竺黄 50g 胆南星 50g 水牛角浓缩粉 30g

84 制法

以上五十六味,将人参、麝香、三七、冰片、朱砂、沉香、乳香、没药、蕲蛇、天竺黄、全蝎、豹骨、牛黄、琥珀、僵蚕、血竭、龟板、水牛角浓缩粉、檀香制成细粉,取甘草制成甘草膏,将熟地黄水煎,煎淬浓缩成稠膏,另取余广藿香等36味,按流膏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 O),以70%乙醇为溶剂,进行渗漉制成稠膏,取以上膏,粉,加辅料适量混匀,制丸,于60℃以下烘干,打光,即得。

85 性状

本口为棕黑色的浓缩丸,气香,味微甘,苦。

86 鉴别

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分泌物团块由多数形状不一的颗粒状物聚集而成,淡黄棕色,其中包埋有方形结晶或柱晶。体壁碎片淡**至**,有网状纹理及圆形毛孔,有时可见棕褐色刚毛。体壁碎片无色,表面有极细的菌丝体,树脂道中含金**块状分泌物。草酸钙簇晶直径20~68μm,棱角锐尖。

87 检查

丸重差异 按丸剂重量差惜第二法检查(附录ⅠA)。

88 其他

应符合丸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附录ⅠA)。

89 功能与主治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 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810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4丸,一日2次。

811 注意

孕妇忌服。

812 规格

每4丸相当于原生药1 5g

813 贮藏

密封,防潮。

甘肃省药品检验所  起草

9 人参再造丸药品说明书 91 药品名称

人参再造丸

92 药品汉语拼音

Renshen Zaizao Wan

93 剂型

大蜜丸:每丸重3g。

94 性状

人参再造丸为黑色的大蜜丸;味甜、微苦。

95 人参再造丸的主要成份

人参(去芦)、蕲蛇(黄酒浸制)、广藿香、檀香、母丁香、玄参、细辛、香附(醋制)、地龙、熟地黄、三七、乳香(醋制)、青皮、豆蔻、防风、何首乌(制)、川芎、片姜黄、黄芪、粉甘草、黄连、茯苓、赤芍、大黄、桑寄生、葛根、麻黄、骨碎补(炒)、全蝎、豹骨(制)、僵蚕(炒)、制附子、琥珀、版(制)、萆薢接、白术(麸炒)、沉香、天麻、肉桂、白芷、没药(醋制)、当归、草豆蔻、威灵仙、乌药、羌活、橘红、六神曲(麸炒)、朱砂(水飞)、血竭、麝香、冰片、牛黄、天竺黄、胆南星、水牛角浓缩粉等。

人体体表面积计算器 BMI指数计算及评价 女性安全期计算器 预产期计算器 孕期体重增长正常值 孕期用药安全性分级(FDA) 五行八字 成人血压评价 体温水平评价 糖尿病饮食建议 临床生化常用单位换算 基础代谢率计算 补钠计算器 补铁计算器 处方常用拉丁文缩写速查 药代动力学常用符号速查 有效血浆渗透压计算器 乙醇摄入量计算器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96 人参再造丸的功能主治

祛风化痰,活血通络。用于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手足麻木,疼痛拘挛,言语不清。

97 人参再造丸的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98 注意事项

目录 1 拼音 2 《普济方》:虎骨酒 21 处方 22 炮制 23 功能主治 2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25 备注 26 摘录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虎骨酒 31 处方 32 制法 33 功能主治 3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35 注意 36 摘录 4 《杨氏家藏方》卷一:虎骨酒 41 处方 42 制法 43 功能主治 4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45 摘录 5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医学切问》:虎骨酒 51 处方 52 制法 53 功能主治 5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55 摘录 6 《普济方》卷三○六:虎骨酒 61 处方 62 制法 63 功能主治 6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65 摘录 7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虎骨酒 71 处方 72 功能主治 73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74 摘录 8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虎骨酒 81 处方 82 制法 83 功能主治 8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85 摘录 9 《本草图经》引《兵部手集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七):虎骨酒 91 虎骨酒的别名 92 处方 93 功能主治 9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95 摘录 10 《千金》卷十一:虎骨酒 101 处方 102 功能主治 103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04 各家论述 105 摘录 11 《千金》卷七 111 方名 112 组成 113 主治 11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15 各家论述 12 《本事》卷四 121 方名 122 组成 123 主治 12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25 制备 *** 126 各家论述 13 《魏氏家藏方》卷六 131 方名 132 组成 133 功效 13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35 制备 *** 14 《普济方》卷一八五引《仁存方》 141 方名 142 组成 143 功效 144 主治 145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46 制备 *** 15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151 方名 152 组成 153 主治 15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55 制备 *** 156 各家论述 16 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经验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五四 161 方名 162 组成 163 主治 16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7 《千金》卷十九 171 方名 172 组成 173 主治 17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175 各家论述 附: 1 古籍中的虎骨酒 1 拼音

hǔ gǔ jiǔ

2 《普济方》:虎骨酒

21 处方

虎胫骨1具 糯米25kg 曲适量

22 炮制

1 将虎胫骨炙黄打碎,放入锅内煎汁;

2 将糯米放入,用曲适量如常法酿酒;

3 密封50日,待酒熟,压去糟,装瓶备用。

23 功能主治

壮筋骨,强腰脚;祛风寒。主治肾虚骨弱,少腹冷痛,行走无力,肩臂疼痛。适于治疗风痹疼痛,四肢拘挛以及肝肾虚寒,腰脚软弱无力等症。

2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随宜饮用。

25 备注

(1)虎骨:味辛性温,辛散温通,去风定痛,强筋健骨,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有良好的镇痛和镇静作用。糯米:补中益气。曲:消食健胃。

26 摘录

《普济方》

3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虎骨酒

31 处方

虎骨(煎汁)8两,萆薢8两,*羊藿8两,薏苡仁8两,怀牛膝8两,熟地8两,当归5钱,羌活5钱,乌药5钱,五加皮5钱,苍术5钱,防风5钱,青皮5钱,独活5钱,丹皮5钱,川芎5钱,白芷5钱,木瓜5钱,白芍5钱,紫草5钱,枸杞子5钱,红花5钱,补骨脂5钱,川乌5钱,草乌5钱,橘皮8两,萎蕤8两,红糖96两,红曲20两,蜂蜜160两,乳香面2两,没药面2两,油松节4两,官桂面5钱,木香面5钱,公丁香面5钱,檀香面5钱,紫豆蔻面5钱,佛手面5钱,砂仁面5钱,蕲蛇5钱,人参面5钱,鹿茸面5钱,麝香2分(研),杜仲(生)5钱,续断5钱。

32 制法

烧酒1760两,将以上各药共装罐内,煮至二开为度,入缸封固。

33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壮筋骨,强膝力。主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腰疼背痛。

3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温热后有酒量者每服5钱,日服2次,无量者酌减。

35 注意

孕妇忌服。

36 摘录

《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

4 《杨氏家藏方》卷一:虎骨酒

41 处方

虎胫骨(酥炙焦)2两半,附子(炮,去皮脐)1两半,川乌头(炮,去皮脐尖)1两半,当归(洗,焙)1两,川芎1两,羌活(去芦头)1两,赤芍药1两,独活(去芦头)1两,杜仲(去粗皮,细锉,炒断丝)1两,萆薢1两,白术1两,防风(去芦头)1两,肉苁蓉(洗,焙)1两,牛膝(酒浸1宿,焙)1两,金毛狗脊(火燎去毛)1两,黄耆1两,肉桂(去粗皮)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蒺藜(微炒去刺)1两,人参(去芦头)1两,天麻(去苗)1两,续断1两。

42 制法

上锉,如麻豆大,次以生绢袋子盛。

43 功能主治

久服补肝经,养水脏,调畅气血,通行荣卫,补虚排邪,大益真气。主八风五痹,手足无力,步履艰难,腿膝缓弱,骨节疼痛。

4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用无灰酒2斗浸之,密封瓶口,春5日、夏3日、秋7日、冬10日。每服1盏,汤烫温,空心、食前、临卧饮尽酒。其滓焙干,捣为细末,每服2大钱,热酒调下。

45 摘录

《杨氏家藏方》卷一

5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医学切问》:虎骨酒

51 处方

茄子根(净洗,蒸过,9月10月者,晒干)5两,鼠粘子(炒)1两,蔓荆子1两,火麻子半升,晚蚕砂半升,苍耳子半升,枸杞子(蒸)半升,秦艽2两,萆解2两,生牛蒡叶1握,虎骨2两。

52 制法

上用绢袋盛,于大罐内以酒浸,封闭不令失气,14日开,不令面向瓶口,恐药触人。

53 功能主治

中风瘫痪。

5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每服1盏,1日3次。

55 摘录

《普济方》卷九十三引《医学切问》

6 《普济方》卷三○六:虎骨酒

61 处方

虎骨(酥炙)半两,木香3钱。

62 制法

上为细末。

63 功能主治

驴马气伤疮毒。

6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分作2服,酒调服之。

65 摘录

《普济方》卷三○六

7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虎骨酒

71 处方

虎骨1具(通炙,取黄雀汁浸,碎如雀脑)。

72 功能主治

胃中空虚,行阴用力。身体懈惰,不能支持。

73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上用糯米3石,入虎骨,倍用曲,如酿酒法,酿之酒熟,封头50日,开饮之。

74 摘录

《增补内经拾遗》卷四

8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虎骨酒

81 处方

虎胫骨1两(酥炙),黄耆(锉)1两,桔梗(炒)1两,酸枣仁(炒)1两,茯神(去木)1两,羌活(去芦头)1两,石菖蒲(米泔浸1宿,切,焙)1两,远志(去心)1两,芎1两,牛膝(酒浸1宿,切,焙)1两,肉苁蓉(酒浸1宿,切,焙)1两,熟干地黄(焙)1两,附子(生,去皮脐,以新汲水浸半日,又破作2片,换水浸1日,焙干)1两,萆薢1两,石斛(去根)1两,防风(去叉)半两,羚羊角(镑)半两。

82 制法

上药锉细,以生绢袋盛,入醇酒1斗浸之,密封瓶口,春、夏3日,秋、冬7日。

83 功能主治

温养肝肾,调顺气血,补虚排邪,理腰膝,久服无健忘,益心气,清头目,定神魂。主风痹,皮肤不仁或下注步履艰难。

8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每服温饮1盏,每日2次。如服尽,添酒5升浸之,又服尽,取滓焙干为末,每服1钱匕,酒调下;或以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心温酒送下。

85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八六

9 《本草图经》引《兵部手集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七):虎骨酒

91 虎骨酒的别名

虎胫骨酒

92 处方

虎胫骨2大两(粗捣熬黄),羚羊角1大两,新芍药2大两(切细)。

93 功能主治

臂胫痛,不计深浅。血虚不能养筋,客邪留着,以致臂胫疼痛,年久不愈。

9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虎胫骨酒(《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六)。

95 摘录

《本草图经》引《兵部手集方》(见《证类本草》卷十七)

10 《千金》卷十一:虎骨酒

101 处方

虎骨1升(炙焦碎如雀头),丹参8两,干地黄7两,地骨皮4两,干姜4两,芎4两,猪椒根5两,白术5两,五加皮5两,枳实5两。

102 功能主治

肝虚寒劳损,口苦,关节骨疼痛,筋挛缩,烦闷。

103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绢袋盛。以酒4斗,浸4日,初服67合,渐加至1升,1日2次。

104 各家论述

肝主筋,肾主骨,肝劳而至筋挛骨疼,风寒在下;口苦烦闷,风热在上也。虎骨、猪椒、芎内搜筋骨之风;干姜、白术、五加下追关节之痛;地黄、地骨上清烦扰之热;枳实、丹参中散瘀滞之血也。

105 摘录

《千金》卷十一

11 《千金》卷七 111 方名

虎骨酒

112 组成

虎骨1具(炭火炙令**,捶刮取净,捣碎,得数升)。

113 主治

骨髓疼痛,风经五脏。诸风缓弱及历节风骨节酸痛。

11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清酒6升,浸5宿,随性多少稍饮之。

115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虎骨搜风壮筋,独用一味渍酒,取其专功。风能胜湿,故治风痹脚弱有效。

12 《本事》卷四 121 方名

虎骨酒

122 组成

虎骨1具,虎胫骨2茎。

123 主治

腰脚疼痛,挛急,不得屈伸,及腿膝冷麻。

12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空心、晚食前温之,随意饮。

125 制备 ***

用酥涂,炙黄,捶碎,同无灰酒3斗,密封7日。

126 各家论述

《本事方释义》:虎全骨气味辛温微咸,虎胫骨气味辛温,皆入足厥阴,不用他药,独以之浸酒者,取其大能驱风强筋骨也。

13 《魏氏家藏方》卷六 131 方名

虎骨酒

132 组成

虎骨1两(酥炙),当归(去芦,酒浸)半两,天雄(炮,去皮脐,作4片,生姜2两切片子,盐少许,水半升同煮,水干为度)半两,附子(炮,去皮脐,作4片,生姜2两切片子,盐少许,水半升同煮,水干为度)半两,肉苁蓉(酒浸,去土)半两,牛膝(去芦,酒浸)半两,川萆薢半两,肉桂(去粗皮,不见火)半两,酸枣仁(炒)半两,茯神(去木)半两,绵黄耆(蜜炙)半两,远志(去心)半两,金钗石斛半两。

133 功效

宁神志,去虚风,补五脏,悦神彩,强筋骨,进饮食;久取活血养气,足膝轻健。

13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用酒1斗,浸7日,每服1合,空心服。

135 制备 ***

上为粗末。

14 《普济方》卷一八五引《仁存方》 141 方名

虎骨酒

142 组成

虎胜骨(酥炙)3两半,川附子(炮,去皮脐)2两半,当归(酒浸,焙,去芦)2两半,川芎2两半,川羌活(去芦)2两半,川乌(去皮尖)2两半,赤芍药2两半,独活2两半,杜仲(炒断丝)2两半,萆薢1两,白术1两,防风(去芦)1两,黄耆(去芦)1两,白茯苓(去皮)1两,白蒺藜(炒去刺)1两,人参(去芦)1两,天麻(去苗)1两,川续断1两(净)。

143 功效

大行血气,通荣卫,补虚排邪,大益真气;久服身体轻健,运动快捷。

144 主治

诸般风痹,手足疼痛,行步艰难,腰膝缓弱。

145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每服1盏,温暖空心服之。

146 制备 ***

上锉,如麻子大,以生绢袋子盛满,用无灰酒2升浸之,密封,春浸5日、夏浸3日、秋7日、冬10日。

15 《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五 151 方名

虎骨酒

152 组成

虎骨4两(酥炙,为末用,膝以下胫骨尤妙),萆薢1两,牛膝1两,杜仲2两,米仁1两,当归4两,白术3两,川芎1两,熟地3两,红花1两,肉桂1两,山药2两,补骨脂(盐水炒)2两,独活1两。

153 主治

产后气血俱损,或寒月风冷, 去衣太早,胎下甚迟,风冷乘虚袭于下部,瘀血流注经络,阻而不行,两膝酸痛麻软,行步艰难,得寒尤甚,延久不愈,便成产瘫。

15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每药1两,用无灰酒1斤,用绢袋贮药入瓮煮1昼夜,候冷时时服之,令醉可也。

155 制备 ***

上为末。

156 各家论述

前症因血虚而风冷乘之也。虎骨辛热,搜风最有力,佐以肉桂、骨脂则沉寒怕冷悉去,加芎、归、熟、药、白术辛苦温平,补血益肾,萆、独祛下焦风湿寒一切痿痹瘫痪,红花佐芎、归以活血,仲、膝、米仁引入下部,使两膝及前后腘臁所受风湿诸邪,悉驱除之使出也。

16 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经验后方》,名见《普济方》卷一五四 161 方名

虎骨酒

162 组成

芍药2分,虎骨1两(炙为末)。

163 主治

风毒骨髓疼病。肾经疼痛,不得屈伸,走注痛苦,不问深浅。

16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夹绢袋盛,酒3升,渍5日,每服3合,1日3次。

17 《千金》卷十九 171 方名

虎骨酒

172 组成

虎骨1具(通炙,取黄焦汁尽)。

173 主治

骨虚,酸疼不安,好倦,主膀胱寒。骨极者,腰脊酸削,齿痛,手足烦疼,不欲行动。

174 虎骨酒的用法用量

碎之,如雀头大,酿米3石,曲4斗,水3石,如常酿酒法。酒熟封头50日开饮之。

175 各家论述

1《千金方衍义》:虎骨追风定痛,强筋壮骨,酿酒以助其势而散膀胱之寒也。

2《医方考》:肾主骨,骨极者,骨内空虚之极也,故令腰脊酸削;齿者,骨之余,故齿亦痛;手足烦疼,不欲行动,皆骨内空虚之征也。以骨治骨,求其类也;以虎骨治骨,取其壮也;酿之以酒者,取酒性善渍,直彻于骨也。

古籍中的虎骨酒 《医方集宜》:[卷之一中风]治法

气之药一中风病肢节肿痛名历节风宜用羌活散排风汤虎骨酒秦艽汤一诸风瘾疹遍身瘙痒如虫行者宜用胡麻散清风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八·肾膀胱部厥]香港脚顽麻肿痛为痹厥

散。〔《本》〕去风补血,益气,壮筋骨,强脚力,虎骨酒。虎胫骨(真者)萆仙灵脾薏苡仁牛膝熟地(各二两

《杂病广要》:[外因类]香港脚

黄,加川乌头。去风,补血益气,壮筋骨,强脚力,虎骨酒。虎胫骨(真者酒浸酥炙)萆牛膝(洗净锉焙酒浸一

《本草纲目》:[兽部第五十一卷兽之二]虎

鲠咽(时珍)。发明颂曰∶李绛《兵部手集》有虎骨酒,治臂胫痛。崔元亮《海上方》,治腰脚不随,并有

《外台秘要》:[卷第十六]肝劳虚寒方五首

治疗 ***

外阴白斑指出现在妇女 *** 皮肤的局限性或弥漫性白色斑块,可向两下肢内侧、会阴及 *** 蔓延,但很少侵犯尿道口及前庭。本病的临床特点为:外阴奇痒,有时可有灼热、疼痛感。患部皮肤粗糙、呈苔藓样增厚,有抓痕,有时发生皲裂、溃疡等。直接影响排尿和性生活,其痛苦程度难以言表。本病传统的治疗 *** 有以下几种:

1、药物治疗:外阴以Ph4娇妍弱酸配方女性护理液清洗后,用激素药物局部涂抹、局部注射厌氧棒菌及中医药治疗等。

2、物理治疗:微波治疗,二氧化碳激光及氦氖激光,波姆光,高频电刀,局部电灼治疗以及液氮局部冷冻治疗等。

3、手术治疗:单纯外阴切除术、合并植皮的外阴切除术。

4、微创治疗:采用超声聚焦系统微创治疗,无副作用、无创伤改变了传统的手术损伤大、痛苦大、出血多、恢复慢的缺陷。

一般治疗

“外阴白斑”必须坚持长期治疗,病区皮肤有的增厚似皮革状;有的变薄,干燥容易破裂,甚至出现溃疡、硬结。外阴皮肤颜色变白,无论痒与否都应到医院去检查,丸其皮肤有增厚,粗糙、隆起、溃疡、破裂、硬结者更应警惕,必要时可进行手术治疗。

外阴白斑的发展缓慢,过去认为癌变机会大多采用外科手术切除,现不主张手术治疗。晚期 *** 口可挛缩狭窄,外阴也会萎缩, *** 萎缩,周围组织均失去弹性。由于“外阴白色病变”是较顽固的,故要坚持长期治疗,定期随诊。随诊时间以3~6个月为一次较好,在坚持治疗后一般能取得较为满意效果。

外阴白斑一般伴有奇痒,可持续数月乃至20年之久,这种搔痒不分季节与昼夜,叫人难以忍受。如伴有滴虫性 *** 炎或霉菌性 *** 炎,搔痒将加剧。由于病因不明,尚无特异治疗 *** 。可试用激光疗法,外阴清洁选用Ph4娇妍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更适合。或涂用2%丙酸睾酮鱼肝油软膏。平时要注意保持清洁干燥,忌用肥皂或 *** 性药物清洗外阴,不要食用辛辣或 *** 性食物。衣着宜宽大,勤换洗,同时要注意穿用质地柔软的棉制品。第二症状是阴吹,即 *** 口可以产生或吸入气体,然后再像放屁那样有声有响地排出来。

从中医讲属于气虚,西医认为与会阴底部的耻骨尾骨肌无力有关。由于外阴萎缩, *** 口闭合不严,故气体易于涌入。进行耻骨尾骨肌锻练有助于克服这一问题。这一症状发生在产后, *** 扩张后尚未康复, *** 周围的耻骨尾骨肌变薄变弱后不能使 *** 紧密闭合,使气体容易涌入或存留在 *** 内,当用力收腹才将气体排出。患者如能每天坚持锻练耻骨尾骨肌,几个月后必然见效。

中医治疗

外阴白色病变又称慢性外阴营养不良,是指一组女阴皮肤、粘膜营养障碍而致组织变性及色素改变的疾病。本病的形成多与与外阴深部结缔组织中神经血管营养失调,导致覆盖在其上的皮肤发生病变改变。

中医学根据不同本病的病变特点、临床症状,按“阴痒”、“阴疮”治疗。阴痒夹风,阴疮夹湿蕴热。该病多发生于生育期及老年期妇女,少女罕见,可使用娇妍洁阴洗液每天洗一下就可以,很方便。

中医认为外阴瘙痒是肝经风热或脾虚蕴热所导致及引起如肾虚不能溶于阴器,风邪溶于腠理可引起阴痒阴疮,中医还认为,精血不足,任脉虚, *** 枯萎,根据中医理论,精血不足,肾脾虚,肝旺是外阴营养性障碍发生病变的主要原因,所以总的治疗原则是标本兼治,一是止痒,消炎,润肤,以消除症状;二是消除诱因,可用雪莲草本洗液外敷疗法,先以Ph4娇妍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清洗 *** ,再取棉签或者无菌棉球蘸取娇妍草本药液,涂抹外阴病处,反复涂抹三遍,每日一次。

疗效标准

痊愈:自觉症状消失,外阴皮肤颜色、弹性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病理变化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显效:症状消失或偶发痒感,白色病区缩小并变为粉红色或淡褐色,增生或萎缩明显好转,停止治疗后未加重。

好转:症状减轻,白色病区缩小,颜色及弹性均有好转。

无效:治疗后自觉症状及病理检查均无改变。

分型治疗

(1)肝经湿热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止痒。

①内服方:龙胆草、当归、*羊藿、补骨脂各20克,柴胡、黄芩、生地、车前子各30克,栀子、川芎、泽泻各15克,甘草9克。

加减:湿热下注加菖蒲、瞿麦;带多色黄加土茯苓、苡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②外洗方:苦参、蒲公英、地肤子、蛇床子各30克,黄连、黄柏各9克。

加减:外阴流水加苍术、白鲜皮。

用法:煎汤乘热先熏后坐浴30~40分钟,每日1~2次,每日1剂。经期停洗。

常用成方:萆薢渗湿汤加减。

(2)肝郁血瘀

治法:舒肝化瘀,活血祛风,止痒。

①内服方:当归、赤芍、柴胡、茯苓各15各,益母草、首乌、鸡血藤、丹参各25克,白术10克,薄荷5克(后下),白鲜皮15克。

加减:腹胀加青陈皮;气滞血瘀加三棱、莪术。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②外洗方:茵陈、蒲公英、地丁、地肤子、首乌各25克,冰片15克。

加减:外阴干涩加仙灵脾、地骨皮。

用法:煎水乘热先熏后坐浴30~40分钟,每日1~2次,每日1剂。经期停洗。

常用成方:逍遥散或舒肝散加减(内服方)。

(3)肝肾阴虚

治法:滋补肝肾,养血和营。

①内服方:枸杞子、菊花、泽泻各15克,熟地、菟丝子、山药各30克,川芎、黄柏各12克,山茱萸、当归、补骨脂、茯苓、丹皮各20克。

加减:虚热,熟地改生地;口干咽燥加玄参、花粉;阴虚火旺加茵陈、旱莲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②外洗方:*羊藿30克,白蒺藜、川断、当归、白鲜皮各15克,硼砂9克。

加减:外阴炎症皲裂或溃疡加银花、蒲公英、苍术、青黛(后人)。

用法:煎汤乘热先熏后坐浴30~40分钟,每日1~2次,每日1剂。经期停洗。

常用成方:左归丸(内服方)。

(4)脾肾虚寒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止痒。

①内服方:熟地、山药各30克,菟丝子、补骨脂、*羊藿各20克,山茱萸、杜仲各15克,制附子、肉桂各6克。

加减:气虚加黄芪、党参;外阴痒甚加白蒺藜、白鲜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②外洗方:蚤休、陈鹤虱各30克,苦参、蛇床子、苏木、威灵仙、野菊花各15克。

用法:用清水10碗煎汁,乘热先熏后洗,严重时可临时加鲜猪胆汁1个与药汁搅匀,每日2次,1个月为一疗程。

常用成方:右归饮(内服方)。

疗效:以上四型共治疗观察597例,痊愈107例,显效154例,好转272例,无效64例,总有效率为893%。外阴白色病变除上述内服药及外洗方夕卜,还常配合局部外阴湿敷或外涂软膏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故临床上不能拘泥于上述四种证型,而要辨证论治,以治本为主,标本同治最为切要,治本立足于内治法,治标求助于外治法,内外并施,才能提高疗效。

专方治疗

(1)黄射综合方

组成:①内服方:黄芪16克,党参、当归、赤芍、射干、珍珠母各13克,补骨脂、生地、麦冬、知母、泽泻各10克,桂枝、黄柏、木香、甘草各6克。②外用方:射干、透骨草、苦参各20克,白矾、食盐、龙骨、枯矾各10克,绿矾5克。

加减:内服方:气滞血瘀加莪术、三棱、丹参;湿热下注加连翘、白头翁;气血两虚加桂圆肉、大枣。

用法: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外用方:水煎,每日1剂,坐浴半小时至1小时,然后使用外敷剂外敷15分钟,1月为一疗程。经期停洗。症状重者,可酌加用外敷剂(用60%酒精500毫升浸泡射干100克,浸泡1周),局部外用。

疗效:共治疗380例,痊愈374例,好转6例,治愈率984%。

(2)活血化瘀方

组成:①内服方:当归、赤芍、白芷各12克,丹参、鸡血藤各30克,*羊藿、女贞子、旱莲草、巴戟天各15克,紫苏、桂枝、蝉蜕各6克。②外洗方:马齿苋、生蒲黄、当归、川椒、硼砂、白矾、蛇床子;外涂药:血竭、马齿苋、生蒲黄、樟丹、延胡、枯矾。

加减:(内服方)气虚加黄芪、党参;口干咽燥加玄参;带多色黄加土茯苓、苡仁;局部角化厚加三棱、莪术。

用法:内服方,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经期停服。外洗方,每日1剂,水煎,早晚熏洗外 *** ,每次30~40分钟。外涂药,将上药研成细末,制成膏剂,每日局部涂擦1~2次。

疗效:共治疗286例,痊愈52例,显效91例,好转119例,无效24例,总有效率为916%。

(3)白斑膏(外用)

组成:生马钱子60克,紫草、白芷、蚤休、当归各10克,蜈蚣10条。

加减:①增生型白斑加雄黄6克,麝香15克,硇砂、硼砂各03克,生蒲黄10克,冰片3克;②仙灵脾、仙茅各15克;③混合型白斑去紫草、白芷、蚤休、当归、加赤芍10克,血竭3克。

用法:用麻油和凡士林做成膏,涂于病损区,每日2~3次,不可间断,3个月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60例,痊愈4例,显效27例,有效29例,总有效率为100%。

中医医案

张×,女,35岁,已婚。1975年11月6日初诊。外阴瘙痒症延续10年,1972年妇科检查,发现小 *** 、 *** 及会 *** 均有片状色素减退,环绕 *** 及会阴周围皮肤粗糙。同年4月病理活检,报告符合“外阴白斑”,经用 *** 等中西药治疗,效果均不明显。1974年底开始,白斑范围扩大,瘙痒难忍,用中药内服、外用。诊:脉细濡,苔薄白,尖端有一大片紫黑色瘀斑。因肾开窍于二阴,肝脉绕阴器,今脉细为阴虚,濡为气弱,气阴两虚,湿热内蕴,故为瘙痒,积久不解,化为郁热,愈热愈痒,势必滋漫难图。其病因以火为主,故以苦寒直抑心肝之火,佐以凉血祛瘀,热清则肝肾之阴自复,瘀去则热自解。

处方:龙胆草、黄柏、苦参、牛膝各9克,木通、栀子、炒丹皮、赤芍、当归、小胡麻各6克,生地18克,车前仁12克(包)7剂。外洗方:律草30克,土槿皮12克,蛇床子、苦参、枯矾各9克,川椒3克,每日1次。

二诊(11月20日):内服、外洗治疗,外阴瘙痒大减,白斑色泽由白而渐转红润,近日经讯将行,瘙痒又作,夜寐不安,当乘胜追击。原方去黄柏、栀子、小胡麻、苦参,加柴胡9克,知母、桃仁各6克。7剂。外洗原方去蛇床子、苦参,加一见喜9克,鸭跖草30克,每日1次。

三诊(1976年1月22日):外阴瘙痒己明显好转,外阴皮肤颜色逐渐转红而趋正常,但舌苔大片紫黑瘀斑尚未退尽,积瘀未清,病根未除,当缓图之。

处方:当归、苦参、丹参、三棱、莪术各9克,赤芍、丹皮、本通、桃仁、红花各6克,生地15克,刘寄奴12克。外洗原方加一见喜12克,白花蛇舌草9克。

上方治疗一段时间,瘙痒获愈。

按:瘙痒之症,白斑为病,解除瘙痒是减轻病人痛苦,当务之急。解决白斑却非一日之功所能奏效,因此,在治疗上先予清化肝胆湿热,瘙痒明显改善后,继而运用活血祛瘀的原则,内服、外洗并进,逐步达到热清湿化,瘀去热解。上述治法,缓急先后,井然有序。

用药规律

从29篇临床报道中,筛选出治疗外阴白色病变23首内服方及22首外洗方。经统计,23首内服方共使用35味药,22首外洗方共使用了26味药,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内服药中,使用频率更高的药物是入肝经的养血活血药,如当归、赤芍、丹参、鸡血藤之类。其次是温肾壮阳药,如仙灵脾、巴戟天、补骨脂;益气健脾药,如黄芪、党参、茯苓、甘草、白术之类;再分别配以温经药,如桂枝,清热利湿药,如黄柏、泽泻;理气药,如木香、柴胡等。再次是补肝肾的女贞子、旱莲草、菟丝子、首乌之类,可见多数医家对本病的治疗从肝、脾、肾三脏入手,尤以肝肾为主,辅以健脾益气,再根据病情配合清热利湿,疏肝理气等 *** 治疗。因外阴白色病变在脏腑功能失调时,局部抗病能力低下,易受湿热毒邪及虫蠚侵袭,故外用药多选用清热解毒、祛风杀虫之类,以治其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