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翅鱼与油刺鱼与游翅鱼有什么区别?

畜牧养殖0579

油翅鱼与油刺鱼与游翅鱼有什么区别?,第1张

油翅鱼与油刺鱼与游翅鱼有什么区别?
导读:各地俗称不同  , 根据网上搜索的     油翅鱼、油刺鱼、油刺   学名  鲱科      Clupeidae      斑鰶(jì)属     Konosirus      鱼类下图为    (窝)斑鰶    Konosirus pun

各地俗称不同  , 根据网上搜索的     油翅鱼、油刺鱼、油刺   学名  

鲱科      Clupeidae      斑鰶(jì)属     Konosirus      鱼类

下图为    (窝)斑鰶    Konosirus punctatus  ,俗称   刺儿鱼、古眼鱼、磁鱼、油鱼、春鰶、姑罗、黄流鱼、扁鰶

体侧扁,呈长椭圆形,长约20cm。银灰色,具黑斑。口小,无牙。背鳍最后一枚鳍条延长成丝状。腹部具腹棱,背鳍前无棱鳞。胸鳍上方有1黑斑。为暖水性浅海鱼类,常群居于沿海港湾和河口附近,喜游于水面。适盐范围较广。主要以浮游植物为食,也食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分布于印度洋至西太平洋,中国沿海均产。为海水鱼类养殖对象。肉质细嫩,含脂量高,鲜食或干制。

区别于      黄翅鱼  、游翅鱼      学名  

鲷科     Sparidae       棘鲷属     Acanthopagrus    鱼类

下图为     黄鳍棘鲷  Acanthopagrus latus   ,也称   黄鳍鲷、黄脚立

高级的食用鱼,可用烧烤或煮汤或红烧食用。是重要的养殖鱼类,具高经济价值。鲷科鱼类都比较鲜美,营养丰富,肉质佳美,经济价值高,是颇受群众喜爱的食用鱼类,在海水及咸淡水养殖业中占有一定的地位。

属于热带、温带沿岸杂食性底栖鱼类,喜栖息在沙泥底质水域,有时会进入河口内湾。幼鱼期全为雄性,到3至4年生才转变成雌性。每年9至11月为产卵期。性敏感多疑,警戒性强。

黄翅鱼又叫黄鳍鲷,营养价值如下:

黄鳍鲷肌肉中,鱼肌中各成分的质量分数为粗蛋白2110%,粗脂肪131%,粗灰分150%,水分7440%。干物质中水解氨基酸总量w7638%,其中必需氨基酸w3246%,占氨基酸总量的425%;呈味氨基酸w3251%,占氨基酸总量的4256%。蛋氨酸为之一限制氨基酸,赖氨酸含量(每克氮中)更高,达494mgg-1。牛磺酸含量为3040mg/kg。黄鳍鲷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美味优良食物。

平鲷和黄翅鱼的主要区别是,科目分类不同、形态特征不同、生活习性不同,具体如下:

一、科目分类不同

1、平鲷

平鲷,是鲈形目、鲷科、平鲷属、平鲷种鱼类。

2、黄翅鱼

黄翅鱼,是鲈形目、鲷科、棘鲷属、黄鳍棘鲷种鱼类。

二、形态特征不同

1、平鲷

体近椭圆形,侧扁。背缘深弧形,较窄;腹面圆钝,近于平直。头大,背面隆起高。体被圆鳞中大而薄,头、鳃盖及颊部均被鳞;背鳍及臀鳍棘部具发达鳞鞘,鳍条部亦被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胸鳍下侧位,尖长,后端可伸达臀鳍。腹鳍胸位。尾鳍分叉。体背部青灰色,腹部较浅,体侧有多行暗色纵带。背鳍及尾鳍暗色,边缘黑色,腹鳍**。

2、黄翅鱼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从背鳍起点向吻端渐倾斜,腹面圆钝,弯曲度小吻尖。体被薄弱栉鳞,头部除眼间隔、前鳃盖骨及吻端外均被鳞。背鳍及臀鳍鳍棘部有发达的鳞鞘,鳍条基部被鳞,侧线完全,弧形。活体青灰而带**,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带,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 

三、生活习性不同

1、平鲷

平鲷为热带、亚热带浅海底层鱼类,其生活习性基本上于黄鳍鲷相同。平时分散栖息于水深50米以内的浅海处,移动不远。幼鱼时栖息于内湾,对恶劣环境抵抗力较强。 为杂食性鱼类,以双壳类、虾、蟹、虾蛄、藤壶及海藻等为食,对饵料无专一性,举凡生鲜饵料,均会摄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可摄食配合词料。

2、黄翅鱼

黄鳍棘鲷为浅海暖水性底层鱼类,生活于近岸海域及河口湾,幼鱼生活适温较成鱼狭,生存适应温度为95~29℃,致死临界温度为88℃和32℃,生长最适温度为17~27℃,没有远距离的洄游习性,但有明显的生殖迁移行为。黄鳍棘鲷的饵料生物有长尾类、办鳃类、鱼类、底栖端足类、后鳃类、多毛类、底栖海藻类、蛇尾类、短尾类、毛颚类、头足类、口足类和纽虫等13个类群。

以上内容参考 -平鲷、-黄翅鱼

直立鱼和黄翅鱼的区别:

直立鱼,也称“二长棘鲷”,是我国南海经济鱼类,一般栖息在海底20~70米深的泥沙水域。立鱼少刺,爽滑甜美,是餐桌上常见的鱼类。

黄翅鱼是鲷科、棘鲷属的一种海鱼。一般体长200~300毫米,更大个体可达33千克。体呈长椭圆形,侧扁,背面狭窄,从背鳍起点向吻端渐倾斜,腹面圆钝,弯曲度小吻尖。口中等大,几呈水平状,上下颌约等长,上颌后端达瞳孔前缘下方。前鳃盖边缘平滑,鳃盖后缘具一扁平钝棘。鳃粑甚短,其长约为眼径的6倍。体被薄的弱栉鳞,头部除眼间隔、前鳃盖骨及吻端外均被鳞。背鳍及臀鳍鳍棘部有发达的鳞鞘,鳍条基部被鳞,侧线完全,弧形。背鳍鳍棘强,以第四或第五鳍棘为最长,背鳍起于腹鳍基部稍前方。臀鳍与背鳍鳍条部相对,第二鳍棘显著强大。活体青灰而带**,体侧有若干条灰色纵走带,沿鳞片而行。背鳍、臀鳍的一小部分及尾鳍边缘灰黑色,腹鳍、臀鳍的大部及尾鳍下叶**。

黄鱼和黄翅鱼没有区别,黄翅鱼是黄花鱼的别称,二者是同一种鱼。

黄花鱼分为大黄鱼和小黄鱼。大黄鱼体形近长方形而侧扁,背缘及腹缘的前方隆凸而后方为低。体长约30余厘米。头大而侧扁,吻圆钝。眼中等大,侧上位;眼间隔宽而稍隆凸。鼻孔每侧2个,前鼻孔圆而小,后鼻孔长形,较大,接近于眼。口前位,宽阔而斜。

生活习性

分布范围图冬季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游,3-6月间产卵后,分散在近海索饵,主要以糠虾、毛虾以及小型鱼类为食物,秋末返回深海。小黄鱼具有浮游底栖与游泳动物食性,对食物选择性小,主要摄食浮游动物、 鱼虾等,其中浮游动物以桡足类为主,鱼类主要为鰕虎鱼,虾类则有毛虾、糠虾、 脊尾白虾和鼓虾等。

黄翅鱼和罗非鱼不是同一种鱼,咸水罗非鱼也不是黄翅鱼。

黄翅鱼属于海水鱼,而罗非鱼是淡水鱼。黄翅鱼又称黄鳍棘鲷,是海水鱼类,体型较大,价格在35一市斤左右。而罗非鱼是淡水鱼,常见的是在鱼塘里养殖的,价格在5-10块价钱不等,喂饲料的更便宜。

总的来说,黄翅鱼和罗非鱼是不同种类的鱼,咸水罗非鱼也不是黄翅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