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颡鱼水质如何调节?

畜牧养殖017

黄颡鱼水质如何调节?,第1张

黄颡鱼水质如何调节?
导读:池塘和小型湖库的网箱养殖要调节水质,保证养殖水体水质良好。水质调节 *** 为:1加注新水,高温季节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注换水量15~30厘米,一般时候10~15天注水1次。2生石灰调节水质,每半个月用生石灰20克/米3化水全池泼洒1次。每

池塘和小型湖库的网箱养殖要调节水质,保证养殖水体水质良好。

水质调节 *** 为:

1加注新水,高温季节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注换水量15~30厘米,一般时候10~15天注水1次。

2生石灰调节水质,每半个月用生石灰20克/米3化水全池泼洒1次。每15天在食场和增氧机处,用漂白粉或生石灰化水泼洒1次进行局部消毒,保持池水pH为7~84。

3增氧机及循环水泵调节水质,根据天气和水质变化情况,科学合理开机增氧,保持长期水体循环流动。在生长期,每天2:00和14:00各开1次增氧机,循环水泵应长期开机运行,投喂饵料时可暂停。

4微生物制剂调节,高温季节可施用微生态制剂(要注意施用消毒、杀虫药物的前后3天,应避免施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改善水质。

黄颡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人们喜爱的优质水产品。由于市场对黄颡鱼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而野生资源和养殖产量有限,黄颡鱼的市场价格稳中有升。适度发展黄颡鱼的人工养殖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黄颡鱼的池塘养殖技术如下。

  

  一、池塘准备。养殖黄颡鱼的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主养鱼产量指标在150千克/667平方米以上时,须配备增氧机和水泵等机械设备。养殖黄颡鱼成鱼的池塘大小均可,面积一般在02-03公顷或07公顷以下。池塘的大小和形状要有利于操作管理。要求池底平坦,便于捕捞。淤泥10厘米左右,水深保持在15米-2米,有单独的可控制进排水口。

  

  鱼种放养之前需对池塘清整消毒。注意将池塘底部整平,并在排水口端的底部挖出50-60平方米的洼坑,比四周低20-30厘米,以备干塘捕鱼之用。放种前,按养殖常规鱼的 *** 使用漂白粉或生石灰清塘消毒,再根据塘口情况每667平方米施放100公斤-200公斤发酵过的有机肥,在池塘水体中培育出大量的浮游生物后投放黄桑鱼应尽量选择人工繁育的鱼种,这既可保证品种纯度,也可提高成活率,网簖干塘捕捞的小规格黄颡鱼也可作为鱼种放养,尽量避免鱼种的途径运输和鱼体受伤,以提高鱼种下塘的成活率。

  

  黄颡鱼种的放养时间一般在每年的3至4月,放养密度应根据池塘条件、管理水平、饲料供应及鱼种规格等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放规格为5厘米/尾的黄颡鱼种3000-5000尾,规格较大时,可适当减少放养尾数。鱼种放养前可使用20x10-6或30x10-6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消毒10-15分钟。为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和饵料生物资源,每667平方米水面可混养10-15厘米的白鲢鱼种200-400尾。同时,可放养1龄草、鲂鱼种100-200尾。禁放鲤、鲫等底层鱼类。主养品种放入半个月后,陆续放养搭配品种,以利于主养品种的生长。

  

  三、饲料投喂。黄颡鱼为杂食性鱼类。在自然状态下主要以浮游动物、水生昆虫、螺、小鱼虾等水生动物为主,也能摄食部分水草、腐屑等饵料。人工饲养时可将小鱼虾、螺蚌肉、畜禽加工厂下脚料、鱼粉等动物性饲料与豆粕、菜粕、花生饼、豆渣、麦粉等植物性饲料粉碎后,搅匀后做成人工配合饲料投喂。

  

  黄颡鱼对饵料的要求是:粗蛋白质含量在35%-45%,动物拖把蛋白的含量比例为(3-5):1,脂肪含量5%-8%。养殖户在自配饲料时应注意在饲料中添加1%的无机盐及适量的多种维生素。在高温生长旺季可适量添加抗生素类药物,每月投喂1-2个疗程,以防细菌性疾病。

  

  鱼种刚下塘时摄食量较少,3-5天后能养成集群摄食的习惯。正常吃食后,4月份以前饵料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3%,生长旺季每天饲料投喂量为存塘鱼体重的4%-6%。每天可分上、下午2次投喂,下午水温溶氧高于上午,可适量多喂,下午水温溶氧高于上午,可适量多喂,有利于鱼类的生长。饵料投喂时注意“四定”、“四看”。

  

  四、日常管理。搞好水质管理能促进其快速生长和提高饵料转化率。鱼种刚下塘时,保持水深50-60厘米,有利于水温的提高和饵料生物(如技角类、桡足类)的繁殖。每隔5-7天加注新水1次,高温季节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产量指标较高和有条件的池塘,应适时开动增氧机。黄颡鱼虽不易泛池,但低溶氧和恶劣的水质会抑制生长和提高饵料系数。平均每隔15-20天可使用15-20克/立方米的生石灰调节改善水质,或使用氯制剂进行水体消毒,剂量与常规鱼类相似。黄颡鱼为无鳞鱼,它对孔雀绿、 *** 铜、敌百虫、高锰酸钾等药物较敏感,防病时要慎用。平时要勤巡池塘、勤观察生长情况、勤捞杂草污物、勤做记录。

黄颡鱼养殖方式

黄颡鱼人工饲养有许多方式,有单养和混养,池塘养殖和水库养殖,甚至各种形式的网箱养殖,不同规模的养殖造成了不同的生产产量和育种效益。

31 池塘条件

养殖黄颡鱼的池塘面积并不是严格,可大可小,但水深应在15m 以上,池底淤泥不要过于太厚。池塘需要便利的排灌系统,确保水要充足。池塘用生石灰消毒,每亩的池塘要用75~90kg 石灰,用于彻底清除野生鱼类,杀死病原菌。

32 单养

池塘选择要靠近水源,排灌方便,池塘水深15~2m 为宜,并要清淤消毒,然后每亩放尾重为25g 的黄颡鱼鱼类6000~20000,投专用复合饲料,对黄颡鱼日投喂鱼饲鱼量为鱼体重的2~4%。在夏季和秋季的炎热期间,每周加水一次,每次加水深30cm,水分透明度高达35cm,亩产量可达1000 多斤。

在两广地区,主要养殖黄颡鱼,兼养少量鱼或其他名贵的淡水鱼,如太阳鱼。可能性的在5~6 月投放水中,1~2 个月后粗度达到5~8cm,变为鱼塘水产养殖,开始饲喂,每亩养殖量密度可达到6000~20000,至来年8月份就可以出鱼。

大约养殖10 个月后,大部分都将能达到上市规格(02g/尾)。养殖方面的管理不复杂,重要的是要做好预防缺氧和防虫的工作。在5~6 月份,寄生虫数量就很多。要注意防虫,黄颡鱼是属于底层鱼种。养殖过程中要增大氧含量,这样幼苗的生存率就可达80~90%,产量也就可达1500~3000g/亩,更高的时候可达6000g/亩。

33 混养

在网围、池塘等主要养殖四大家鱼的水体表面,或养殖太阳鱼,虾,螃蟹,乌龟等特殊养殖池塘里,每亩可投放尾10~20g 重的黄颡鱼物种约150~200。在不影响主要养殖产品的前提下,每亩可以产出两到四量左右的黄颡鱼品种鱼类约达50 斤。混养黄颡鱼不仅可以减少与主要鱼类争夺食物和氧气的杂鱼和虾的数量,提高主养品种鱼类的生产产量,而且还能有效的控制家养鱼的一些寄生虫病。

在浙江省的湖州,主要以水产养殖黄颡鱼为主又混养一些白鱼和主要以白鱼养殖为主混养了一些黄颡鱼这样的养殖模式,养殖带来稳定的效益,现有的养殖的规模还有不断扩张的趋势。

34 网箱养

在水库和供水方面能得到保证的一些河道区域可以进行挂网箱进行黄颡鱼的养殖。养殖密度可以更高,整个过程投放专用复合饲料,病害少,管理方便,减少了租金和电力方面的投入,注意控制养殖密度,防止缺氧的发生,养殖可获得效益比池塘更为显着。

通过10 个月的网箱养殖每平方米的网箱上可生产约120~150 斤鱼类(投苗时间和池塘养殖相同),幼苗成活率50%左右,3~4cm 种类的鱼存活率达到了80%以上,投放密度要根据育苗规格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