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为什么带香包

植物种植029

端午为什么带香包,第1张

端午为什么带香包
导读:1、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

1、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2、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3、古语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

4、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 *** ,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一般香包或五彩线从端午那天开始带带到端午后的之一场雨然后取下丢掉。寓意是让大雨冲走晦气和疾病。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5、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

6、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 *** 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香囊适用人群很广,老人佩戴香囊,能起到防治心脑血管病的作用

1不同的香囊 (1)提神香囊 材料高良姜9g,桂皮9g,薄荷45g,樟脑3g,冰片3g,香包1个 用法将高良姜、桂皮捣碎,和樟脑、薄荷、冰片一块装进香包里,扎住口,随身携带有提神解乏的功效 (2)安神香囊 材料朱砂(水飞)30g 用法将朱砂装进香包中,扎紧袋口装在口袋里随身携带,并不时拿出来,放到鼻子底下嗅气味

2香包的用处 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有些地方还有新嫁娘赠送亲友香包的习俗,国人认为新娘子带有喜气,由她亲手做的香包,更能祛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之一年的端午节,新嫁娘必须缝制香包分送亲友,香包这一送,少说要送一,二百个,除了送给亲友之外,当然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

3有用碎布缝成的,内装香料(用中草药白芷、川芎、芩草、排草、山奈、甘松、高本行制成),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 *** 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中医学认为,颜面晦暗无泽主要是由于气血津液亏虚,不能滋养肌肤;太阴气虚,津液输布代谢失常;血瘀痰阻,脉不通,血不流;情志内伤,气机紊乱,血不能上荣;饮食失节,营养失调,肌肤失养;环境恶劣,风吹日晒等因素所致。治疗以滋阴补肾,调理脾肺,舒肝理气,祛风化痰,活血通络为主。下述诸方,可供临床参考选用。

(一)内治方方一葛氏服药取白方来源《肘后备急方》组成白瓜子中仁6克,白杨皮15克,桃花30克。

功效增白悦颜,祛风活血。

制法捣末。

用法食后服3克,日3次。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花。

方二隋炀帝后宫面白散来源《医心方》组成橘皮30克,冬瓜仁50克,桃花40克。

功效活血,燥湿,增白。

制法将以上诸药捣细为末,过筛即成。

用法每日三餐饭后,以酒服1克。

备注本方药物易得,原书中谓应用30天即可见效,读者不妨试用之。

方三羊肾汤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磁石(捣碎水淘去赤汁)、肉苁蓉(酒浸去皱皮,炙)、熟干地黄各50克,白茯苓、桂心、石菖蒲、炮附子、五味子、当归、川芎、石斛、桑螵蛸(微炒)、杜仲(去粗皮,炙)各25克。

功效补肾增白。

制法上方药共捣筛为散,每服以羊肾1对,去脂膜水煎,入药末、生姜各25克。

用法去渣空腹、晚食前温服。

方四防风散来源《圣济总录》组成防风、小荆子、栀子仁、枸杞子、白蒺藜、荠苊各50克,石膏100克,甘草25克。

功效祛风清热,解毒洁面。

制法上方药共为细末。

用法食后以温水送下,每服8克,每日2次。

方五连翘散来源《古今图书集成·医部》组成连翘、川芎、白芷、片黄芩、川黄连、沙参、荆芥、桑白皮、栀子、贝母、甘草各2克。

功效疏风清热,解毒洁面。

制法上方药捣细。

用法水煎食后服。

方六增白散来源《医心方》组成橘皮、白瓜子各1.5克,桃花2克。

功效活血化瘀,增白洁面。

制法以上3物为细末。

用法食后酒服4克。

方七如雪散来源《千金翼方》组成铅丹78克,真女菀60株。

功效去黑增白。

制法上2味为细末。

用法酒服4克,日3服,男服10日,女服20日。

方八磁石散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磁石(水淘去赤汁)150克,黄芪、白石英、白茯苓、白术、附子(炮)各50克,杜仲(去粗皮,微炙)75克,五味子、桂心各15克。

功效洁面增白。

制法上方药共捣罗为散。

用法每服15克,水煎去渣,食前温服。

方九秦椒散来源《妙药宝鉴》组成秦椒(去目并闭口微炒出汗)、白芷、旋覆花各156.25克,官桂(去粗皮)62.5克。

功效洁面增白。

制法上方4味捣罗为细散。

用法每服2克,空腹以井华水调下。

方十万安方来源《御药院方》组成肉苁蓉(酒浸)240克,干山药、五味子各125克,杜仲150克,牛膝(酒浸)、菟丝子(酒浸)、赤石脂、白茯苓(去皮)、泽泻、熟地黄、干地黄、山茱萸、巴戟天(去心)各100克。

功效增白养颜。

制法上方药共为细末,用肉苁蓉末250克,酒熬膏和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50~70丸,空腹温酒下。

方十一五参丸来源《普济方》组成人参、丹参各3克,沙参、苦参、玄参各30克。

功效清热燥湿,散结洁面。

制法上方药共为细末,用胡桃仁15克,捣碎为丸,如梧桐子大小,贮瓶备用。

用法每服30丸,茶汤送下,每日3次,食后服用。

方十二肺风丸来源《东坦十书》组成细辛、旋覆花、羌活各30克,蚕蛾(去翅足)、苦参各60克。

功效散寒化痰,通络洁面。

制法上方药共初为细末,软饭和丸,如梧桐子大小。

用法每服50丸,茶酒送下,不拘时。

方十三远志丸来源《圣济总录》组成远志(去心)、山芋、柏子仁、巴戟天(去心)、续断、杜仲(去粗皮,炙)各100克,菟丝子(酒浸,焙捣)、荆芥、山茱萸、五味子各125克,肉苁蓉(酒浸,焙)、牛膝(酒浸,焙)各200克。

功效补真气,增面白。

制法上方药共捣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30丸,空腹温酒下。

方十四桃花丸来源《普济方》组成桃花、桂心、乌喙、甘草各60克,甜瓜子仁、杏仁各30克。

功效洁白光悦。

制法上方药共捣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以温酒下10丸,日3次。

方十五白杨皮散来源《肘后方》组成白瓜子仁2.5克,桃花2克,白杨皮1克。

功效洁面增白。

制法上方药共捣为末,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花。

用法食后服4克,日3次。

方十六白附子丸来源《普济方》组成白附子、白芷、杜若各1克,赤石脂、桃花各90克,杏仁、甜瓜子、牛膝各30克,鸡粪白、白石脂、远志、葳蕤各1.5克。

功效增白洁面。

制法上方药共为细末,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服食后,以温牛乳1次入口,下20丸。

(二)外治方方一朱砂红丸子来源《御药院方》组成朱砂、白术、白蔹、白附子、白芷、白僵蚕、木香、阿胶各15克,白芨、茯苓、密陀僧各45克,钟乳粉60克。

功效增白去皱,悦泽容颜。

制法除阿胶外,余药共研细末,以水熬阿胶成膏状,和入药末中,拌匀,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药丸。

用法每晚睡前以少许温水、蜜将药丸化开,调涂面上,第二天早晨再用温水将药洗去。

方二永和公主洗面药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鸡骨香90克,白芷、川芎、瓜蒌仁各150克,皂荚300克,大豆、赤小豆各250克。

功效洁面润肤,祛风活血。

制法将皂荚用火炮后去皮筋,与它药混合,共研细末,筛去豆壳备用。

用法用药粉洗脸,早晚各1次。

备注本方为唐代德宗李适的女儿永和公主用以洗面的美容方。

方三永和公主药澡豆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白芷60克,白蔹、白芨、白附子、茯苓、白术、鹿角胶各90克,桃仁、杏仁各0.5升,沉香30克,麝香15克,大豆面5升,糯米2升,皂荚5挺。

功效洁面增白,祛斑增香。

制法桃仁、杏仁汤浸去皮,麝香细研。以小米煮饭,取其清汁制成浆水3大盏,令沸,纳鹿角胶溶于浆水中,复入糯米,和胶清煮作粥,薄摊晒之令干,和药一时,捣细,罗为散,取大豆面重和之,搅拌均匀。又取白酒半盏、白蜜60克,加热,令蜜消。即一时倾入澡豆内,拌之令匀,晒干。

用法常以药洗手面。

备注本方为唐永和公主日常护肤所用。

方四御前洗面药来源《御药院方》组成糯米1升,黄明胶、白芨、白蔹、藁本、川芎、细辛、甘松各30克,大皂角240克,白芷、白檀香各60克,白术、茯苓各45克,沉香15克,楮桃儿90克。

功效洁面润肤,祛风除斑。

制法糯米碾作细粉,黄明胶炒成珠子,大皂角火炮去皮,藁本、川芎去皮,细辛去土叶,甘松去土。除糯米外,余药共研成细末,加入糯米粉,拌匀,密封储存备用。

用法洗面。

备注本方为元代专供皇帝洗面用的宫廷秘方。

方五变容悦泽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生白附30克,白芷15克,密陀僧、胡粉各45克。

功效增白泽面,祛风除湿。

制法上药捣,罗为末,以羊乳和之。

用法睡前以药涂面,晨起用暖浆水洗去。

方六玉屑膏一来源《医方类聚》组成玉屑、珊瑚、木兰皮、辛夷各45克,白附子、川芎、白芷各30克,冬瓜子仁、猪脂各120克,桃仁、商陆各250克,牛脂90克,白狗脂500克。

功效增白消斑,活血祛风。

制法以上药物除玉屑、珊瑚及诸般脂外,并细锉,先于银锅中以文火消诸般脂令熔,然后下诸药,同煎三上三下,令白芷色黄为度,滤去,下玉屑、珊瑚末,搅令匀,于瓷器中盛,备用。

用法每夜涂面,次日晨起以米泔水洗去。

方七崔氏澡豆方来源《外台秘要》组成白芷120克,川芎、玉竹、白术、冬瓜仁、皂角末各150克,蔓荆子2合,栀子仁、瓜蒌仁各3合,豌豆3升,猪脑1合,桃仁1升,鹰屎3枚,商陆90克。

功效洁面增白,润肤祛斑。

制法上14味,诸药捣末,其中冬瓜仁、桃仁、栀子仁、瓜蒌仁别捣如泥,其中猪脑、鹰屎合捣令相得,然后下诸药,更捣令调,以冬瓜瓤汁和为丸。

用法每洗面,用浆水,以此当澡豆用讫,敷面脂如常妆饰,朝夕用之。

方八莹肌如玉散来源《普济方》组成绿豆、楮实子、白芨、白丁香、砂仁、升麻各15克,山柰子9克,皂角1500克,糯米500克。

功效洁面润肤,祛斑。

制法上药共为细末,和匀。

用法常用洗面。

方九猪蹄汤来源《医方类聚》组成猪蹄1具,桑白皮、川芎、葳蕤(玉竹)、白芷、茯苓各90克,商陆、白术各60克。

功效润肤增白。

制法以上8味,以水3斗煎猪蹄及药,取1斗,去滓,备用。

用法每温1盏,洗手面。

方十皇帝涂容金面方来源《万病回春》组成朱砂、干胭脂、官桂各6克,乌梅5枚,樟脑15克,川芎少许。

功效洁面润肤。

制法乌梅去核,与其他药共研细末。

用法每夜临睡以唾津调药,搽面上,次日早起用温水洗去。

备注此方为明代名医龚廷贤所撰《万病回春》中收录的宫廷美容秘方。

方十一桃仁澡豆方来源《医方类聚》组成桃仁、蔓荆子各1升,白术180克,土瓜根210克,豌豆2升。

功效洁肤祛斑。

制法将桃仁汤浸,去皮,细研,与它药共捣细,罗为散,以醋浆水和。

用法洗手面。

方十二白面方来源《千金要方》组成牡蛎90克,土瓜根30克。

功效清热散结,润肤增白。

制法上药为末,白蜜调匀。

用法每夜临卧时涂面,次日晨起以温浆水洗去。

方十三金国宫女八白散来源《必用全书》组成白丁香、僵蚕、白蒺藜、白牵牛、白芨各120克,白芷75克,白附子、白茯苓各18克,皂角50克,绿豆少许。

功效润肤增白,祛风止痒。

制法皂角去皮、弦,与他药共研细末,和匀。

用法常用此方清洗面部。

备注本方为古代宫廷美容良方,相传为金章宗元颜璟宫中宫女洗面所用。

方十四玉容西施散来源《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组成绿豆粉100克,白附子、白芨、白蔹、白僵蚕、白芷、天花粉各50克,甘松、山柰子、茅香各15克,零陵香、防风、藁本各6克,肥皂角1挺。

功效增白润肤,清热祛风。

制法皂角去弦、皮,诸药共研细末。

用法洗面。

方十五玉女桃花粉来源《事林广记》组成益母草300克,煅石膏60克,滑石、蚌粉各30克,胭脂3克。

功效润肤增白,悦泽容颜。

制法益母草曝干烧灰,以稠米汤和丸如鹅卵大,熟灰水煅一昼夜,火勿令焰,焰即黑。取出捣碎,再搜炼二次,加入余药,共研为粉。放麝香一枚,入器收之。

用法早晚洗面用。

方十六麝香面膏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麝香15克,猪胰3具,瓜蒌瓤150克,蔓荆子、桃仁、酥各90克。

功效润肤增白,去皱添香。

制法猪胰切,桃仁汤浸去皮尖。诸药细研,绵裹,以酒2升,浸三宿。

用法每夜涂面。

方十七钱王红白散来源《事林广记》组成白芨、石榴皮、白附子、冬瓜子、笃薷香各30克。

功效润肤增白。

制法上药为细末,以酒浸3日。

用法早起洗面毕,敷之。

方十八羊髓膏来源《圣济总录纂要》组成羖羊胫骨髓60克,丹砂15克,鸡子白12克。

功效润肤白面,悦泽红颜。

制法上3味,先将髓并丹砂入钵中,研令极细,以鸡子白调和令匀,入瓷盆中盛。

用法每晚涂抹面部。

备注羖羊即公羊。

方十九羊乳膏来源《千金要方》组成白羊乳2升,羊胰2具,甘草60克。

功效润肤增白。

制法羊胰水浸去汁,细擘;甘草为末。上三味相和一夜,贮瓶备用。

用法以醋浆洗面,生布拭之,夜敷药两遍。明旦以猪蹄汤洗去。

方二十玉容粉来源《清太医院配方》组成绿豆粉、滑石各60克,玄明粉、白丁香、白附子、白芷、白僵蚕各30克,朱砂4.5克,铅粉9克,冰片1.5克。

功效润肤增白,祛风清热。

制法上药共研细末。

用法以人乳调粉1.5克,每日早晚洗面后敷面上。如无人乳,可以蛋清兑水少许调之。

备注本方为清代宫廷美容秘方。久久敷之,可使面色温润,容颜光滑,尤似美玉,故云玉容粉。

方二十一滋润手面方来源《体仁汇编》组成杏仁、天花粉各30克,猪胰3具,红枣10枚(去核)。

功效润肤增白,去皱防裂。

制法上药以酒浸泡,14天即成。

用法早晚以药搽洗手面。

方二十二白附子膏来源《外台秘要》组成白附子、青木香、丁香、商陆根、密陀僧各30克,细辛、羊脂、金牙各90克。

功效悦泽增白,除斑。

制法上8味,以酒3升渍一宿,煮取1升,去渣,纳酥0.5升,煎1升膏。

用法夜涂面上,旦起温水洗,不得见大风日。

方二十三隐居效验方来源《肘后备急方》组成乌贼骨、细辛、瓜蒌、干姜、川椒各60克。

功效润肤增白,除斑。

制法上药切,以苦酒浸3日,以成,炼牛髓1000克,煎之,苦酒气尽,药成。

用法涂面。

备注本方原是南北朝时著名医家陶弘景的经验方。

方二十四面黑令白方来源《圣济总录》组成瓜蒌瓤90克,杏仁30克,猪肚1具。

功效润肤增白。

制法上药同研如膏。

用法每夜涂之。

方二十五悦白方来源《千金方衍义》组成猪胰2具,猪蹄1具,豆面4000克,冬瓜仁15克,细辛、白术、土瓜根各30克,防风、白蔹、白芷各60克,商陆90克,皂角5挺。

功效润肤增白,祛风清热。

制法猪胰去脂。诸药和捣,绢罗,取大猪蹄煮令烂作汁,和散为饼,晒干,再捣为末,罗过备用。

用法洗手面。

方二十六面白如玉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羊脂、狗脂各1000克,白芷250克,乌喙60克,甘草30克,半夏15克。

功效润肤增白。

制法上药细锉,并脂同煎,候白芷色黄,膏成,以绵滤去渣,瓷器中贮。

用法每夜取用涂面。

方二十七崔氏腊脂方一来源《外台秘要》组成白蜡300克,桃花、菟丝子、白芷、木兰皮、细辛、辛夷仁、茯苓、土瓜根、瓜蒌根、白附子、杜衡、桃仁、杏仁各1克,蔓荆子油2.5升,羊髓、鹿髓脂各1合。

功效嫩肤增白。

制法上18味,并细切,以苦酒渍一宿,用上件腊油髓等煎如面脂法。其中蔓荆子油、酒在前,煎令烟出后,然始下醋髓讫,内诸药,候白芷色黄,膏成,任用。

用法每以澡豆洗面,然后涂之。

方二十八广济澡豆方来源《外台秘要》组成白术、白芷、白芨、白蔹、茯苓、藁本、葳蕤、山药、土瓜根、天门冬、百部根、辛夷仁、瓜蒌、藿香、零陵香、鸡舌香各90克,香附子、阿胶各120克,白面1500克,楝子300枚,荜豆5升,皂荚10枚。

功效洁面增白。

制法上22味捣筛为末。

用法每夜以水和,将涂面,至明,温浆水洗之。

方二十九白雪膜来源《备急千金要方》组成新鲜鸡蛋3个,酒适量。

功效润肤增白除皱。

制法取鸡蛋浸于酒中,密封20~30日后。

用法取蛋清卧前敷面,次晨用清水洗,每周1次。

方三十澡洗药来源《御药院方》组成干荷叶500克,威灵仙、藿香叶、零陵香、茅香各250克,甘松、白芷各120克。

功效香身护肤。

制法将上药捣为粗末。

用法每次取药约100克,装入绢袋里,放入两桶水中煎煮,三沸之后,待温度适宜进行沐浴。如凉,可再添加开水。

方三十一张贵妃面膏来源《肘后方》组成鸡子1枚,丹砂60克。

功效增白祛斑。

制法鸡子穿去其黄,丹砂研为细末后纳入鸡子中,然后封固蛋壳破口,安放于白鸡腹下与正常受精卵一起孵化,待鸡孵出后,即可取出,以此鸡子备用。

用法用时,洗净面部,取之敷面。

备注应用五次左右,即可使面白如玉,光润照人,并去除面上黑斑。张贵妃即南朝陈后主的妃子张丽华,其性聪慧,美艳超群,极受宠遇。

方三十二太平公主面药来源《琐碎录》组成三月三日取桃花,七月七日取乌骨鸡血。

功效增白润肤。

制法桃花为末,与鸡血调和。

用法用时,涂面及身。

备注本方为唐代女皇武则天最宠爱的女儿太平公主用来美容的面药配方。

方三十三玉屑膏二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玉屑、密陀僧、白附子、珊瑚各60克。

功效增白润肤,祛瘢痕。

制法上药均研为细末。

用法每晚临睡时,以真牛酥调药末6克涂面,次日早晨用温水洗去。

方三十四变白方来源《太平圣惠方》组成云母粉30克,杏仁30克。

功效洁面祛斑。

制法杏仁用热水烫后去皮尖,然后将上二味药细研,入银器中,以黄牛乳拌,略蒸过。

用法夜卧时,以之涂面,晨起以水洗去。

导读: 中药的与专区,为您详细介绍的与、、猪肝的药用价值、猪肝的副作用等,要更多猪肝的功效与作用相关知识,不妨来关注一下。

猪肝简介 猪肝 猪肝的功效与作用 猪肝的药用价值 猪肝的药用附方 猪肝的食用 *** 猪肝的副作用 猪肝医书记载

猪肝简介

猪肝,中药名,为猪科猪属动物猪的肝脏。具有养肝明目,补气健脾之功效。常用于肝虚目昏,夜盲,疳眼;,小儿疳积,脚气浮肿,水肿,久痢脱肛,带下。

猪肝

猪肝的功效与作用

猪肝味甘、苦,性温,归肝经;有补肝、明目、养血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等症。

1、明目

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能保护眼睛,维持正常视力,防止、疲劳,维持健康的肤色,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意义。适合血虚萎黄、夜盲、目赤、浮肿、脚气等患者。

2、补血

猪肝中铁质丰富,是补血食品中最常用的食物,食用猪肝可调节和改善贫血人造血系统的生理功能。

3、去除毒素

经常食用动物肝还能补充2,这对补充机体重要的辅酶,完成机体对一些有毒成分的去毒有重要作用。

4、增强人体免疫力

猪肝中还具有一般肉类食品不含的维生素C和硒,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反应,抗氧化,防衰老,并能抑制肿瘤细胞的产生,也可治急性传染性肝炎。

5、改善皮肤

猪肝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具有维持正常生长和生殖机能的作用,能维持健康的肤色,对皮肤的健美具有重要意义。

6、补充营养

营养专家介绍,城乡学生的微量营养素摄入普遍不足,一般只达到标准的50%—60%左右,建议学生能够保证每天一个鸡蛋,每周吃1-2次猪肝。

7、名目

*** 时代,人们每天上班盯着电脑,下班看着手机、电视和游戏机,眼睛几乎一刻也得不到休息。很多人会因此出现、。这时,你就需要补充维生素A了,它是眼睛最需要的营养,吃猪肝可缓解。

8、抗肿瘤

猪肝具多种抗癌物质(例如维生素C、硒等),且含具较强抑癌能力和抗疲劳的特殊物质。

猪肝的药用价值

药名猪肝

入药部位肝脏

性味味甘、苦,性温。

归经归脾、胃、肝经。

养肝明目,补气健脾。

主治用于肝虚目昏,夜盲,疳眼;,小儿疳积,脚气浮肿,水肿,久痢脱肛,带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煎汤,60-150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敷贴。

采集加工宰杀后,剖腹取肝,鲜用或冷藏。

猪肝的药用附方

1、治肝脏虚弱,远视无力:猪肝一具(细切,去筋膜),葱白一握(去须,切),鸡子三枚。上以豉汁中煮作羹,临熟打破鸡子,投在内食之。(《圣惠方》猪肝羹)

2、治雀目,遇夜目不能视:雄猪肝一叶(竹刀披开),蚌粉(如无,以夜明砂代)三钱(为末)。蚌粉纳肝中,麻线扎,米泔煮七分熟,又别蘸蚌粉细嚼,以汁送下。(《直指方》雀盲散)

3、治内外障翳眼:猪肝二两,批开,以夜明砂末二钱匕,掺在肝内,麻绳缚定。用水一盏,煮令肝转色白,取出嚼烂,用煮肝汤送下,食后服。(《证治准绳·类方》煮肝散)

4、治疳眼:海螵蛸、牡蛎等分,为末,每三钱同猪肝一两,泔水煮食。(《?溪单方选》)

5、治脾胃气虚,食则呕出:猪肝一斤,薄起于瓦上,令极乾,上捣为末,煮白粥,绞取汁,和之,手丸如梧桐子大,空心饭饮下三十丸。(《食医心鉴》猪肝丸)

6、治脚气肿从足始,转入腹:猪肝一具。洗,细切,布绞,更以醋洗,蒜齑食之。一服不尽,分作两顿亦得。(《食医心镜》)

7、治卒肿满,身面皆洪大:生猪肝一具。细切,顿食之。勿与盐乃可,用苦酒炒。(《肘后方》)

8、治脾胃虚寒,积冷下痢腹痛:猪肝一斤,芜荑末六分。上薄起肝,糁芜荑末,面裹,更以湿纸裹,煨熟,去面,空心食之。(《食医心镜》)

9、治产后乳汁不下:猪肝一具(切),红米一合,葱白、盐、豉等。上以肝如常法作羹食,作粥亦得。(《食医心镜》猪肝羹)

10、治女子阴中苦痒,搔之痛闷:取猪肝炙热,纳阴中。(《肘后方》)

猪肝的食用 ***

1、肝是体内更大的毒物中转站和解毒器官,所以买回的鲜肝不要急于烹调,应把肝放在自来水龙头下冲洗,然后放在水中浸泡30分。

2、烹调时间不能太短,至少应该在急火中炒5分钟以上,使肝完全变成灰褐色,看不到血丝才好。

3、猪肝常有一种特殊的异味,烹制前,首先要用水将肝血洗净,然后剥去薄皮,放入盘中,加放适量牛乳浸泡,几分钟后,猪肝异味即可清除。

4、猪肝要现切现做,新鲜的猪肝切后放置时间一长胆汁会流出,不仅损失养分,而且炒熟后有许多颗粒凝结在猪肝上,影响外观和质量,所以猪肝切片后应迅速使用调料和湿淀粉拌匀,并尽早下锅。

猪肝的副作用

肝脏是动物机体中更大的解毒器官,猪从出后到屠宰中间用了不少的药物来治疗一些,还有疫苗的注射。大量的药物残留都集中在肝脏上,体质差的人吃了以后容易出现食物中毒或者过敏现象。

猪肝医书记载

1、《千金·食治》:主明目。

2、《本草拾遗》:主脚气。空心,切作生,以姜醋进之,当微泄。若先痢,即勿服。

3、《食医心镜》:治水气胀满、浮肿。

4、《本经逢原》:治脱肛。

5、《本草再新》:治肝风。

以上就是一些猪肝的相关知识,如果想认识更多的中草药,请继续关注养生之道网频道。

、炒猪肝、猪肝汤

 荷叶,又称莲花茎、莲茎。莲科莲属多年生草本挺水植物,古称芙蓉、菡萏、芙蕖。荷花一般长到150厘米高,横向扩展到3米。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下荷叶的功效和作用,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荷叶的功效

 荷叶为睡莲科植物莲的叶。别名:莲叶、鲜荷叶、干荷叶、荷叶炭。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口干引饮、小便短黄、头目眩晕、面色红赤、高血压、高血脂症、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其化学成分主要有荷叶碱、柠檬酸、苹果酸、葡萄糖酸、草酸、琥珀酸及 其它 抗有丝分裂作用的碱性成分。药理研究发现,荷叶具有解热、抑菌、解痉作用。

 别名:莲叶、鲜荷叶、干荷叶、荷叶炭。 荷叶

 荷叶

 性味:有清香气,味微苦,无毒。

 归经:入脾经、胃经。

 功效:有清热解暑、平肝降脂之功,

 主治:口干引饮、小便短黄、头目眩晕、面色红赤、高血压、高血脂症、清暑利湿,升发滑阳、止血、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1~3钱(鲜者05~1两);或入丸、散。外用: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荷叶的作用

 清香升散;具有消暑利湿,健脾升阳,散瘀止血的功效;主治暑热烦渴,头痛眩晕,水肿,食少腹胀,泻痢,白带,脱肛,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产后恶露不净,损伤瘀血。

 清热解暑宜生用,散瘀止血宜炒炭用。新鲜者善清夏季之暑邪,临床常与鲜藿香、鲜佩兰、西瓜翠衣等配伍应用。既能清热解暑,又能升发脾阳,对治疗暑热泄泻有良效,常与扁豆等配伍应用。此外,对脾虚气陷,大便泄泻者,也可加入补脾胃药中同用。

 1、荷叶治秋时晚发之伏暑,并治湿温初起:连翘三钱(去心),杏仁二钱(去皮、尖,研),瓜蒌壳三钱,陈皮一钱五分,茯苓三钱,制半夏一钱,甘草五分,佩兰叶一钱。加荷叶二钱为引,水煎服。(《时病论》)

 2、荷叶治扑打坠损,恶血攻心,闷乱疼痛:火干荷叶五斤。烧令烟尽,细研,食前以童子热小便-小盏,调三钱匕,日三服。(《圣惠方》))

 3、荷叶治阳水浮肿: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每服二钱,米饮调下,日三服。(《证治要诀》) 荷叶

 荷叶

 4、荷叶治脚胫生疮,浸*腿膝,脓水淋漓,热痹痒痛:干荷叶四个,藁本二钱半。上细切,水二斗,煎至五升,去渣。温热得所,淋渫,仍服大黄左经汤。(《证治准绳》荷叶藁本汤)

 5、荷叶治吐血不止:经霜败荷叶,烧存性,研末,新水服二钱。(《肘后方》)

 6、荷叶治吐血咯血:荷叶焙干,为末,米饮下二钱匕。(《 经验 后方》)

 5、荷叶治下痢赤白:荷叶烧研,每服二钱:红痢蜜、白痢沙糖汤下。(《纲目》))

 6、荷叶治妊娠伤寒,大热闷乱,燥渴,恐伤胎脏:卷荷叶嫩者(焙干)一两,蚌粉花半两。上为末。每服二钱,入蜜少许,新汲水调下,食前服。(《三因方》罩胎散)

 9、荷叶治产后血运,烦闷不识人。或狂言乱语,气欲绝:荷叶三片,蒲黄二两,甘草二两(炙微赤,锉)。上药捣筛为散。每服三钱,以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入生地黄汁一合,蜜半匙,更煎三,五沸,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惠方》荷叶散)

 10、荷叶治脱肛不收:贴水荷叶,焙,研,酒服二钱,仍以荷叶盛末坐之。(《经验良方》)

 11、荷叶治黄水疮:荷叶烧炭,研细末,香油调匀,敷患处,一日二次。(《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12、荷叶治漆疮:荷叶(燥者)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洗了,以贯众末掺之,干则以油和涂。(《圣济总录》荷叶汤)

1、露水 释名 在秋露重的时候,早晨去花草间收取。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用以煎煮润肺杀虫的药剂,或把治疗疥癣、虫癞的散剂调成外敷药,可以增强疗效。

白花露:止消渴。

百花露:能令皮肤健好。

柏叶露、菖蒲露:每天早晨洗眼睛,能增强视力。

韭叶露:治白癜风。每天早晨涂患处。

2、明水

释名 名亦称方诸水。方诸是一种大蚌的名字。月明之夜,捕得方诸,取其壳中贮水,清明纯洁,即是方诸水。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用以洗眼,可以去雾明目,饮此水,还有安神的作用,亦去小儿烦热。

3、冬霜

释名 取霜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饮冬霜可解酒热,凡酒后面热耳赤者,饮之立消。伤寒鼻塞,饮冬霜亦可通鼻。暑天长痱子及腋下红肿,用冬霜和蚌粉涂敷,有效。寒热疟疾,可秋后霜或冬霜一崐钱半,热酒送下,亦见效。

4、腊雪

释名 取雪法:用鸡毛扫取,装入瓶中,密封保存于阴凉处,虽成水液,历久不坏。气味 甘、冷、无毒。

主治

腊雪用瓶密封贮存,放阴凉处,数十年也不坏。腊雪有益于菜麦,又能杀虫蝗,用以浸五谷种,则耐旱而不生虫,洒家具上,能驱苍蝇,淹藏一切水果和食品,崐可免蛀害。春归有虫,雪水容易腐败,不能入药。

5、夏冰

释名 亦名凌。

气味 甘、冷、无毒。<o:p></o:p

主治<o:p></o:p

去热烦,熨乳石发热发肿,解暑毒和烧酒毒。伤寒阳毒,热盛昏迷者,用冰一块放在胸部有效。冬天掘冰窖藏冰,备夏日之用。身上瘢痕,用夏冰时时熨抹,能消去

6、半天河

释名 亦称上池水。指取自竹篱头或空树穴的水而言。

气味 甘、微寒、无毒。

>主治

鬼疰(疰,音住,意亦同住。鬼疰,是病人感到自己体内有“鬼”居住。>现认为是肺结核之类的疾病),扫邪气、恶毒、蛊疾(“心志惑乱之疾”,神经失常,大便时常拉出鸡肝样的血块。现认为是“虫积”之症)等。洗各种恶疮、疥痒,亦有效。身上长白斑,可取树木孔中的水来洗,捣烂桂末和唾液敷上,有效

7、流水

释名 亦名劳水、甘烂水、扬泛水。取江水或河水二斗,置大盆中,用一个瓢,舀水高扬倒下,如此重复许多遍,直到水。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治目不得瞑(阻虚阳盛,睡不着,眼睛闭不住)。用劳水五升、高粱米一升、半夏五合,小火慢煮,煮到只剩一升水时,去滓,饮汁,每饮一小杯。一日三次。治汗后奔豚(误服发汗药,引起小肚子胀痛,有气上冲,“如豕之奔突”,故名奔豚):

8、井泉水

释名 井水因来源不同,可以分为几类:远从地下泉来的,水质更好;从近处江湖渗进来的,属于次等;有城市沟渠污水。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酒后热痢,洗目中翳障,除口臭,镇心安神。

9、醴泉

释名 亦名甘泉。泉水略有淡酒味。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心腹痛,疰忤(即鬼疰,见“半天河”条下),消渴,反胃,霍乱等。治病以新汲水为好。《瑞应图》说:常饮醴泉,令人长寿。《东观记》说:常饮醴泉,可除痼疾(久病)。

10、温汤

释名 亦名温泉、沸泉。种类甚多。有硫磺泉,比较常见;有泉砂泉,见于新安黄山;有矾石泉,见于西安骊山。

气味 辛、热、微毒。

主治

筋骨挛缩,肌皮顽痹,手足不遂,眉发脱落以及各种疥癣等症。

11、盐胆水

释名 亦名卤水。煮盐初熟时,槽中沥下来的一种黑色浓汁。味苦,不能吃。可用它做豆腐。

气味 咸、苦、有大毒。

主治

各种虫蚀病,颈瘘(颈部淋巴结核),疥癣,痰厥等。

12、阿井泉

释名 阿井泉也是一种井水。

气味 气味甘咸、平、无毒。

主治

逐痰下降(即治逆痰),下胸胃淤浊,止吐。

13、地浆

释名 掘地,达到黄土层,约三尺深,用新汲水灌入,搅浊,等水沉清后,取消水用。这就是地浆,亦称“土浆”。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解中毒烦闷,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例如吃花椒、胡椒过多,吃没有煮熟的野芋,误吃砒霜等,都会中毒,饮地浆可解。有些病人,在服人含有荆芥的药剂后,如吃黄鱼,也会中毒,用地浆做解药,有效。得“干霍乱”症(欲吐吐不出,上膨下胀,闷苦万分)的人,饮地浆三至五杯,禁忌米汤,可以治好。13、地浆

释名 掘地,达到黄土层,约三尺深,用新汲水灌入,搅浊,等水沉清后,取消水用。这就是地浆,亦称“土浆”。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解中毒烦闷,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例如吃花椒、胡椒过多,吃没有煮熟的野芋,误吃砒霜等,都会中毒,饮地浆可解。有些病人,在服人含有荆芥的药剂后,如吃黄鱼,也会中毒,用地浆做解药,有效。得“干霍乱”症(欲吐吐不出,上膨下胀,闷苦万分)的人,饮地浆三至五杯,禁忌米汤,可以治好。

13、地浆

释名 掘地,达到黄土层,约三尺深,用新汲水灌入,搅浊,等水沉清后,取消水用。这就是地浆,亦称“土浆”。

气味 甘、寒、无毒。

主治

解中毒烦闷,解一切鱼肉果菜药物诸菌毒。例如吃花椒、胡椒过多,吃没有煮熟的野芋,误吃砒霜等,都会中毒,饮地浆可解。有些病人,在服人含有荆芥的药剂后,如吃黄鱼,也会中毒,用地浆做解药,有效。得“干霍乱”症(欲吐吐不出,上膨下胀,闷苦万分)的人,饮地浆三至五杯,禁忌米汤,可以治好。

目录 1 拼音 2 《眼科全书》卷六 21 方名 22 组成 23 功效 24 主治 25 乳香川乌丸的用法用量 26 制备 *** 附: 1 古籍中的乳香川乌丸 1 拼音

rǔ xiāng chuān wū wán

2 《眼科全书》卷六 21 方名

乳香川乌丸

22 组成

乳香1分,川乌(去皮)7个,白矾1分,白酒曲1块。

23 功效

止泪。

24 主治

一切冷泪。

25 乳香川乌丸的用法用量

每用1丸,夜卧时放于大眦。

26 制备 ***

上为末,用雄猪胆汁为丸,如粟米大。

古籍中的乳香川乌丸 《银海精微》:[卷上]充风泪出

,拭即还生,又不分四季皆有,此冷泪也,冷泪者乳香川乌丸,川乌一个草乌二个去皮,明矾一钱白面块一个为

《外科精要》:[卷下]论痈疽敷神异膏功用第四十

血气,生肌肉,排宿脓,祛风邪,后服内补十宣散。川乌丸治发背,活经络。大川乌(去皮尖)木鳖子(去壳)

《集验背疽方》:痈久疮口不合论

)当归赤芍苏木(锉,炒)没药(生用,一两,别碾)乳香(一两,别碾)穿山甲(用蚌粉炒脆,去粉,二两)独

《普济方》:[卷二百八十七痈疽门]诸疽

乳香膏。若证之善者。自然肿起红活。乃即如前法。方乳香圆(出危氏方)治发背。及一切疽疮溃烂。痛不可忍者

《普济方》:[卷二百四十三脚气门]香港脚疼痛皮肤不仁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