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有多少可食用淡水

畜牧养殖020

全球有多少可食用淡水,第1张

全球有多少可食用淡水
导读:问题一:世界上可食用的淡水,占河流的几分之几 淡水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5%(约035亿立方千米)而全球淡水资源总量中695%(约024亿立方千米)是以人类难以利用的诸如冰川、永久积雪、永久冻土层中的冰等固态形式存在的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

问题一:世界上可食用的淡水,占河流的几分之几 淡水仅占水资源总量的25%(约035亿立方千米)而全球淡水资源总量中695%(约024亿立方千米)是以人类难以利用的诸如冰川、永久积雪、永久冻土层中的冰等固态形式存在的国际自然及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孟加拉代表爱农・尼沙特在研讨会上说:“如果将世界上所有的水比喻为盛在一加仑罐子里的水,可供人使用的淡水量只相当于一汤匙――大约是总量的075%”

问题二:可食用的淡水水产有哪些?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 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努澜区:其中包括 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问题三:全世界可食用的淡水还能被人类(假设人数保持不变)正常使用多久? 只是食用的话十几亿年都用不完。

淡水资源缺乏的原因龚,过度开采地下水进行工业生产。还有对淡水的污染才是更大的威胁。食用是很够的。

问题四:可食用的淡水资源,大约多少年用完最后一个淡水 水资源是循环的 正常情况下是用不完的 不正常的情况又不好预计

问题五:世界上的淡水资源还可以用多少年?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总水量的2%左右,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只占地球上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三,占淡水总蓄量的034%。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一半的陆地面积、遍及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二十亿人饮水困难。而人类正以每15年增加 1倍的淡水需求消耗着水资源。到目前为止,人类淡水消费量已占全世界可用淡水的54%。也就是说再过五十多年人类就会面临无水可饮的境地了。

问题六:世界上的淡水还能让人类存活多久? 世界淡水生态系统评估

占据着少于1%地球表面的河流、湖泊和湿地的世界淡水生态系统,仅容纳了地球上全部水量的001%。然而,据一些水资源专家估算,这个重要的系统却给全球工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提供了相当于几万亿美元巨大价值的服务。

淡水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服务是以水的供给为中心的,它不仅通常保持较高的水质不断填充保证地下水供给的蓄水层,提供充足的水源供家庭日常生活和农业灌溉所需,而且也提供许多其他关键产品和满足其他需要,例如作为鱼的栖息地、调节洪水、保持物种多样性、分解和稀释废弃物、为休闲娱乐提供条件和运输物品的通道,通过运用水坝提供一种世界上最为重要的可以再生的能源――水电等。

在20世纪以前,全球对淡水系统所能提供的物品和服务的需求并不多,淡水也并未被人们认为是短缺资源。但是随着人口的增长、工业化和灌溉农业的扩张,对与水相关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急剧增长,形成了对淡水生态系统承受力的巨大压力。

一、世界面临水资源危机

水作为人类生活必需品和社会生产力的要素,很显然是淡水生态系统提供的最重要的产品。人类每年从河流中汲取4000km3的水,大约是全世界自然流动的水的44%,在干旱地区和人口稠密地区,这个比例更高。从1900―1995年,人类对水的汲取量增加了6倍,为同期人类增长速度的两倍,全球平均年径流总量大约为39500―42700km3。然而,这些水量绝大多数以洪水的形式出现或者不能为人类所利用。事实上,大约只有9000km3的径流可供人类使用,还有另外3500km3储存在各类水库中。

由于有限的淡水供给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世界人均可用水量正在日趋减少,已从1950年年人均可用水量的16800m3减少到2000年6800m3,这是基于全球计算所得结果。然而,这样的全球平均用量并不能确切地描绘出世界水量及其利用的现状。水的供给在全球是不均衡分布的,有些地区水量充裕,有些地区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例如,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尽管占据了世界上40%的面积,但仅获得全球径流的2%。全球约有1/3的人生活在面临从轻度到较高的“水需求压力”的国家,毫无疑问,随着人口和人均需水量增长,这个数字还会不断增长。

为了更好地理解水供给和需求的平衡,有关专家使用了和先前的研究不同的 *** ,对水资源匮乏进行了一项新的分析。他们计算了在单个地域中而不是基于一个国家或者某一地区可供使用的水量和相应的人口,选择的目标是那些人均可用水量少于1700m3/年的地区。专家定义人均可用水量少于1700m3/年的地区为面临“水需求压力”地区。在人均可用水量少于1000m3/年的地区,这种水短缺的后果会更加严重:食品短缺,卫生状况和人类健康状况恶化,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当然这种情况不包括那些足够富裕而能够使用新的科技来保存水或者循环利用水的地区。

据专家分析,世界人口的41%即23亿人,生活在“水需求压力”的地区。在这些人中,17亿人生活在高度“水需求压力”地区,即人均可用水量只有1000m3/年。随着人口的增加,预计在下一个10年,淡水资源匮乏问题将会更加严重。到2025年,至少有35亿人或者世界48%的人将会生活在“水需求压力”地区,其中24亿人将生活在高“水需求压力”状态。甚至一些通常水供给量在短缺水平以上的地区,在干旱季节也会面临严重的水短缺。这些地区主要分布在巴西的东北部、非洲南部、印度中部、土耳其东部、伊朗西北部和亚洲东南部大陆。

据联合国水资源世界评估项目2003年3月4日发表的一份报告,>>

问题七:淡水鱼能吃的有几种 我国是世界上淡水水面较多国家之一,淡水面积约为三亿亩,其中可供养鱼的水面约7500亩,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温带或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于鱼类生长,又有草、鲢、鳙、青、鲮、鲤、鲫、团头鲂等优良鱼类的养殖技术,所以是当今世界淡水养殖业最为发达的国家,无论养殖的面积和总产量都居世界领先地位。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地理和自然环境各异,各地区鱼类品种,格局特色,按照气候的区域分类,鱼类的分布情形是:

东南区:其中包括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福建、台湾和海南岛等地。这些地区主要生长喜暖性鱼类,品种繁多,代表鱼类有鲮鱼、卷口鱼、中华鲅鱼、东坡鱼、花鳅鱼、腊光长鳅、沙鳅、扁头平鳅、爬岩鳅、平鳍鳅、小吻鱼、长鳍鳍鲇、胡子鲇、鳗鲡、黄鳝、斗鱼、攀鲈等。主要养殖鱼类为青、草、鲢、鳙、鲮、团投鲂、胡子鲇、罗非鱼等南方品种。

江河平原区: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黄河下游及辽河下游。这里除了江河流域,有众多的湖泊,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主产区,天然水产鱼类众多而盛名,有青、草、鲢、鳙、鲤、鲫、鲇、鳊、、团头鲂、乌鲡、鳗鲡等。太湖的银鱼、长江的的鲟鱼、鲋鱼、鲚鱼产量很

大。养殖的鱼种有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罗非鱼以及一些鲤鱼的杂交品种。

北部区:这里主产冷水鱼类,天然水体盛产鲟鱼属、狗鱼属、哲罗鲑属等鱼类,如大马哈鱼、狗鱼、香鱼、雪鱼、拟赤捎鱼、八目鳗等是这里的特有而具代表性的鱼类。人工养殖除青、草、鲢、鳙、鲤、鲫和团头鲂,还饲养红鳟鱼。

西北高原区:包括新疆、 北部、内蒙、青海、甘肃、陕西、山西等地。这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天然水体盛产中华弓鱼、黄爪鱼、裸鲤等,其他还有条鳅、江鳅等鱼类。主要养殖仍与各地相同。

努澜区:其中包括 南部、四川、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金沙江、雅鲁藏布江都流经这里,使东南区和西北高原区的鱼类,通过江流共存于此,如鲮鱼,中华鲅鱼、东坡鱼、平鳍鳅、沙鳅、条鳅、须瞅、鲈鱼、黄缮、乌鳢、中华弓鱼等形成东南区、西北区鱼类群系混合的特点。主要养殖仍是青、草、鲢、鳙、鲤、鲫、团头鲂以及近年大量繁殖的鲤鱼杂交品种等。

      1、中华沙鳅:体表上有美丽的斑纹,喜有流水的环境,会以蚌虫以及摇蚊幼虫等底栖性动物为食物。2、大斑花鳅:个体小,数量不多,属于底栖鱼类。3、花斑副沙鳅:个体小,以水生昆虫和藻类为食,产下的卵无粘性。4、中华花鳅:属于淡水底层的小杂鱼,常用作观赏鱼用。

一、中华沙鳅

      1、中华沙鳅的体长为9-18cm,在其体表上有漂亮的斑纹,属于小型鱼类,喜欢生活在流水环境中,对光照、溶氧和温度较为敏感。

      2、中华沙鳅主要以蚌虫、摇蚊幼虫、石蛾等底栖性动物为食,虽然不同性别的中华沙鳅主要摄食的食物类群相同,但雄性中华沙鳅比雌性中华沙鳅更喜欢吃昆虫类食物。

二、大斑花鳅

      1、大斑花鳅的尾柄比较长,是尾柄高的18-24倍,其尾鳍的基部有一个黑斑,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以及其附属的水体中。

      2、大斑花鳅属于底栖鱼类,个体小,数量不多,常生活在江河、湖泊的浅水区中,没有渔业价值。

三、花斑副沙鳅

      1、花斑副沙鳅主要栖息在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其个体小,以水生昆虫和藻类为食,身体的颜色为黄褐色,腹部的颜色为灰白色,胸鳍、腹鳍以及臀鳍的颜色与腹部颜色相同。

      2、花斑副沙鳅一般会在6-8月繁殖,其卵没有粘性,属于漂流性卵,当受精卵在水温为28°C的环境中时,胚胎发育速度很快,一般从受精卵到孵化开始出膜只需要12个小时,刚出膜的仔鱼全长27mm,身体呈透明色。

四、中华花鳅

      1、中华花鳅常生活在溪流中水流较平缓的泥砂或沉质的底质水域中,主要以摇蚊幼虫、有机碎屑、丝藻、硅藻、蓝藻等为食。

      2、中华花鳅属于淡水底层的小杂鱼,其尾鳍有4-5列垂直排列的黑色斑纹,在基部的上方有一个明显的黑点。因为鱼体较小,所以食用价值低,不过其体色的花纹有不同的变化,因此可饲养成观赏鱼。

五、北方泥鳅

      1、北方泥鳅体型细长,胡须较短,适应性较强,常生活在河沟、湖泊和沼泽砂质泥底的静水或缓流水体中,属于底层鱼类。

      2、北方泥鳅一般会在5-7月产卵繁殖,其卵略微带有粘性,会粘在水草上,数量较多,肉质细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六、大鳞副泥鳅

      1、雌性大鳞副泥鳅的数量较少,体色为灰褐色,背部的颜色比较深,腹部的颜色为黄白色。而性成熟的雄性大鳞副泥鳅,其头顶和两侧有许多白色的锥状珠星,有时也会出现在臀鳍附近的体侧上。

      2、大鳞副泥鳅常生活在底泥比较深的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中,适宜的生活水温为25-27°C,属于温水鱼类。

这是人工养殖的沙鳅鱼。

和野生的武昌副沙鳅,花斑副沙鳅很接近。

就属沙鳅鱼。

武昌副沙鳅

科普中国权威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百科科学词条编写与应用工

武昌副沙鳅 鳅科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短。眼下刺分叉。颊部被细鳞。腹鳍未端后伸到达或超过 *** 。 *** 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前。 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湖底层。分布于长江中游。

中文学名

武昌副沙鳅

拉丁学名

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

硬骨鱼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