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怎么吃?

畜牧养殖0689

石蛙怎么吃?,第1张

石蛙怎么吃?
导读:问题一:石蛙怎么吃营养更佳 石蛙,是我国大型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具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 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脯胺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119%,其综合营养

问题一:石蛙怎么吃营养更佳 石蛙,是我国大型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具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 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脯胺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119%,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

在古代“参、翅、骨、肚、窝、掌、蟆、筋”等八珍中享有一席之位,其中的“蟆”就是指石蛙。石蛙肉质细嫩,鲜美异常,其肉质所含的谷氨酸成分是许多动物野蔬所缺乏的,望之莫及的。如今我们常食用的味精,人工合成的谷氨酸作为一种鲜味元素是其中的更大成分。正是石蛙含有大量的天然谷氨酸成分,奇鲜无比,在历代宫廷御膳中享有佳馔之名之位。石蛙的蛋白质含量也很高,脂肪偏底,是最为理想的滋阴消热美味山珍。

本答案转帖于金熊熊

向金熊熊 敬礼

1、清蒸石蛙:

石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清凉解毒、滋补强身之功效石蛙,无论是红烧,还是清蒸,扑鼻的香味,丰满的后腿,足以胜过鸡肉。如果在烹饪时,保留石蛙皮,风味更佳,营养更高。“清蒸石蛙”,清汤见底,盖碗清蒸,原味不失,香气浓郁,味鲜肉嫩。烹调时,先将石蛙从颈部开一小口,剥出外皮,开膛去内脏、头和脚尖,洗净,把每只石蛙切成四块。火腿切成片,香菇切成两片。然后取汤碗一只,将石蛙在碗中拼成原形,加入精盐、火腿、蒜瓣、冰糖、甜米酒、姜片、熟猪油和鸡汤,用大盘盖在汤碗上,上笼蒸三十分钟左右即可。

2、茶叶薰石蛙:

将石蛙去皮去内脏洗净剁成两半,用盐料酒花椒葱末姜米蒜泥腌渍半小时,趁这闲暇工夫把茶叶和微焦锅巴揉碎,拌点五香粉,放到锅中,倒入适量水,垫上自制的铁丝箅子,把腌渍好的石蛙放在上面,盖盖,急火烧至茶烟飘香时转慢火熏制10来分钟取出装盘淋上麻油即成。说难亦难说易亦易,要领是慢火熏制时要控制好时间和火候。夹起油光闪亮的石蛙,一入嘴里就有味香味美、肉质松嫩感觉,不失为山珍之名肴。多食石蛙还有温中益气、补精添髓保健功效呢。

3石蛙煲汤

石蛙剥皮,去内脏,洗净。用热开水浸泡几分钟,捞起。放入炖锅。加入适当的水和冰糖一起煲2小时以上

问题二:石蛙怎么吃 野生石蛙烧乡下走地鸡

土鸡464克,切块,高压锅压熟备用

石蛙257克,处理干净,改刀成块,从中间一切为二

锅烧沸水,下入土鸡快焯水

待水烧开,打去浮沫,捞出备用,用清水冲一下

锅内下入清水500克,下入黄酒50克,下入石蛙焯水,黄酒可以去除石蛙的腥味,待水烧开,将石蛙捞出控水

另起锅,下入鸡油20克,下入姜片4克,下入刚才焯过水的鸡块,翻炒一下,再下入黄酒5克,大火翻炒,下入高汤300克,浓汤600克,大火烧开,改小火煨制十分钟

下入鸡汁3克,糖1克,盐2克,胡椒粉2克,十分钟以后,下入石蛙,盖上盖子继续煨制,大约10分钟即可

问题三:石蛙怎么做好吃 爆炒石蛙

简介

石蛙栖息的洞穴一般为自然石洞或土洞,于繁殖季节时居石洞者较多。洞穴多在溪流岸边靠近水面,或者洞口有一半在水面之下。这些洞口一般不大,较光滑,进出洞时不易擦伤体表。洞深一般为20~25厘米。洞底略低于洞口。

石蛙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味道鲜美,且有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等功效,食用价值及医用价值均非一般,是南方丘陵山区名贵的水产品之一。

用料

石蛙 两只

红绿辣椒 各一只

洋葱 半个

姜片 适量

蒜末 适量

花椒 少许

爆炒石蛙的做法

1先热锅放油,油开后放入花椒至香味出来

2放入姜片和蒜末,翻炒

3倒入斩件后的石蛙(个人喜欢,已经先飞水后马上冷却)倒入少许白酒,生抽。

4翻炒后再加入红绿辣椒,继续翻炒

5在加入少许水,盖锅爆炒石蛙的做法

6视水分快干情况下加入洋葱,翻炒

7倒入少许蚝油,盐巴调味即可上碟

问题四:吃石蛙要注意什么 15分 彻底把石蛙煮熟就可以吃! 石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和维生素等10多种营养成分,自古以来,就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 石蛙,学名棘胸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诸省的山涧溪流中,它的蛋白质含量,就说它激营养价值比较高,第二个,从肉质来讲,也比较细嫩

问题五:石蛙怎么做法吃好 清煮营养更高,可以保留绝大多数的营养。下面介绍一下做法:

清煮石蛙汤的做法:

原料“石蛙500克,香油05克。

步骤:

1、制法石蛙去头,去内脏,不去皮,切成小块,

2、先在油锅内炒一下,浇上香油,然后加清水在锅内炖半小时左右,

3、起锅前加适量盐即可食用,此汤鲜美可口。清煮石蛙汤有两种颜色,清汤和乳白色汤,如果开始加的是温热水煮,则汤是乳白色;如果加的冷水煮,则汤是清汤。

问题六:石蛙怎么养殖,哪个阶段是吃什么的? 之一部分:石蛙的主要食物分不同阶段来看时,为:卵外膜,未受精卵,高蛋白流汁饵料,蛋黄、豆浆薯类的茎叶、瓜类的果叶、米饭,鲜嫩水草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

第二部分:石蛙的养殖

(1)种蛙池与孵化池的准备

种蛙池、孵化池应建在阴暗、安静、水质良好的地方,面积以 2-3平方米为宜。池内应彻底消毒洗净后放入清洁水,水深保持在20厘米左右,更好放些石块和新鲜水草。

(2)配种和产卵

石蛙通常在4月、气温20℃以上开始交配、产卵,种蛙雌雄比例为1:1,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母蛙在清晨4-7时产卵。卵块通常勃附在水草、石块、池壁上。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以免损伤破碎,降低孵化率。

(3)人工孵化

每日早晨观察、检查种蛙池,如果有蛙卵,可在上午8时后轻轻捞出,放在孵化池中的孵化盘上。在孵化过程中要有少量清水流动,确保干净,水温控制在15―30℃之间,pH值为6-8,一池一窝(500―1000粒卵)。一般在产卵半小时后受精卵胚珠黑点变大,7天胚胎呈条状,9天蝌蚪基本形成,15天后破膜形成蝌蚪,孵化率达85%以上。

(4)蝌蚪饲养

蝌蚪生长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初期(1-10日龄) 蝌蚪破膜后头3天靠卵粒中能量逐渐长大,开始觅食后以卵外膜和未受精卵为主要饵料。

②生长前期(10―20日龄)小蝌蚪出生10天后,食量增大,但消化功能较弱,应投入高蛋白流汁饵料,如蛋黄、豆浆等。每日定时投饵一次,一般1500尾蝌蚪投喂1只蛋黄,以后逐渐增加。

③生长中期(20―55日龄)随着蝌蚪消化功能的不断增强,为促进消化器官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学特性,20日哗后,要逐渐减少或停止高蛋白流汁饲料量,逐步改投煮熟的植物性、藻类性饲料,如薯类的茎叶、瓜类的果叶、米饭和鲜嫩水草等,并应每天清除池内饲料残渣,确保池水不受污染。

④生长后期(55―75日龄)也叫变态期。蝌蚪55日龄后进入变态期,分别长出后肢、前肢、缩尾。这个时期在管理上要特别细心、周到,必须做到分级饲养、水浅清新、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以造就适应于蝌蚪变态所需的生态环境。

(5)幼蛙饲养

刚变态的幼蛙体小、抵抗力弱,要加强管理,应投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活动性饲料。每天傍晚投料,投量视采食情况而 定,随着幼蛙食量增大逐步增加投饲量,做到略有剩余。投食台每天早上要清洗干净,经常消毒,以免剩余食物变质污染池水。在以后的时间里,要视幼蛙大小分级饲养,密度一般为每平方米100-300只。蛙池上口加纱盖,防止逃逸和鼠害。

问题七:石蛙怎么做汤 麻香石蛙

材料

石蛙750克,丝瓜500克,罗汉笋250克,油炸酥黄豆25克。调料盐、味精各3克,鸡精10克,秦妈火锅底料125克,黄油15克,葱段、姜片、蒜片、料酒各25克,红油35克,鲜花椒250克,生粉15克,鲜汤250克,混合油(色拉油、菜子油各一半)500克,湿淀粉5克。

做法

1、

石蛙宰杀去皮,用刀背在石蛙背部轻拍几下,剁重约20克的块,加盐、料酒、葱段、姜片各10克腌渍15分钟,表面拍生粉。

2、丝瓜去皮,切长5厘米、宽1厘米、厚1厘米的长条,入沸水中大火汆05分钟,捞出控水,放入碗中垫底;罗汉笋切重约10克的滚刀块,入沸水中大火汆1分钟,捞出冲水,再入沸水中大火汆1分钟,捞出冲凉。

3、锅内放入混合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牛蛙小火滑1分钟,捞出控油。

4、锅内放入黄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火锅底料、剩余的葱段、姜片、蒜片、鲜花椒100克小火煸炒2-3分钟,入鲜汤、石蛙、罗汉笋小火烧开,用味精、鸡精调味,用湿淀粉勾芡,出锅倒入用丝瓜垫底的碗中,淋红油,撒黄豆。

5、锅内放入混合油100克,烧至四成热时放入剩余的鲜花椒小火浸炸1分钟,出锅浇在石蛙上。

问题八:吃石蛙有什么好处? 石蛙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并且含量较高,谷氨酸的含量高达119%,以及丰富的葡萄糖、铁、磷绩维生素A、B等10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成分。长期食用石蛙能提高大脑的活动功能,增强记忆力,防止大脑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作用。

问题九:石蛙怎么烧好吃 石蛙的话一般是酱爆的比较多,也好吃。

辅料有青椒,洋葱。

在锅里倒入少许的油,把切好的洋葱和青椒过一下油马上捞出。

在再油里放入蒜头,姜片,葱段,干辣椒和少许花椒爆香后放入石蛙,快速翻炒,放入少许料酒。

随后放入甜面酱炒几下后放糖和少许的盐。随后再把刚才过过油的洋葱和青椒放入,炒匀后加入味精楚国即可。

切忌石蛙炒的时间过长,老了就不好吃了

  这要看你想做多大规模,预期达到怎样效益而定。

  只做幼蛙养至成蛙阶段8万左右可以起步,周期两年:要种蛙、蝌蚪、幼蛙、成蛙一条龙养殖,18万起步,周期最少三年。

    石蛙在傍晚时爬出洞穴,在山溪两岸或山坡的木草丛中觅食、嬉戏,异常活跃。但其活动范围一般不大。夜深时,便逐渐返回洞穴,天亮后很少在洞外发现其踪迹。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在草丛、砂砾和石片空隙间,伺机捕捉附近的食物:一旦遇有水蛇、老鼠等敌害,或是人走近洞口时,迅速退到洞内,或沉入水底。

  石蛙的活动强弱与外界的环境条件有密切的关系,水温水流等变化对其影响尤为明显。适宜水温为15~25℃,活动正常:水温过低,活动较少,生长停滞,进行冬眠,水温过高则出现异常,甚至死亡。

  石蛙在冬季寒冷地都蛰伏起来,不吃不动,双眼紧闭,对外界没有反应,进行冬眠,主要靠体内贮存的养分来进行极为微弱而缓慢的新陈代谢。根据观察,一般在霜降后开始冬眠,惊蛰时节,水温高于12℃时,也有部分石蛙伏在洞口或跳出洞穴活动。冬眠时,石蛙喜栖居于山溪的深水潭内或溪边有泥土的洞穴内,其抗寒性比石洞要好。

  石蛙的视力较差,它只能捕食活动着的活饵料,把死的食物送到其口边也不摄取。当发现食物目标时,就猛然跳起,直扑食物对象,甩出带粘液的舌头把食物逮住,迅速卷入口中。捕食多在夜间,白天躲藏在洞穴里。

  刚孵化出膜的小蝌蚪,在4~5天内靠孵黄囊营养,当孵黄被消耗之后便开始觅食。经解剖观察,蝌蚪的肠中有植物碎屑、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以及硅藻、甲藻、金黄藻等。进行人工饲养时,可投喂一些蛋白质较高的饵料,如蛋黄、豆浆及鱼粉等。

  石蛙期的食物主要是蚊虫、小型昆虫及昆虫幼体等。至成蛙期,其食物范围很广,解剖观察47只成蛙,在胃和肠中发现的食物有57种。如:昆虫、蜈蚣、蜂蛛、马陆、蜗牛、螺蚬、虾、蟹、杂鱼、沙鳅,以及蚯蚓、幼蛇、小型鸟类等。

近几年农村养殖业发展的如火如荼,尤其是随着部分野味实现了人工养殖,弥补了市场空缺,更是让养殖业发展的更加火热。像笔者家乡这边,就有不少农户放弃了种植,搞起了特种养殖,如梅花鹿、孔雀等。野生动物实现人工养殖,不仅能对这些野生动物起到很好的保护动物,也能让人们食用起来更加的安全。

在我国南方山区,有种叫做“石蛙”的保护动物,由于其肉质十分鲜美,具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一直以来被人们大量捕捉,造成其数量急剧下降,不得不保护起来,所以在近几年也成功的将其实现了人工养殖,市场上也只允许出售养殖的。

石蛙价值高,在市场上常年能卖到百元一斤,再加上它的养殖起步晚,具有很高的利润空间,但奇怪的是,很多农民却不敢养,这是咋回事呢?

石蛙学名棘胸蛙,在民间也俗称为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等,是一种十分喜欢生活在溪流水或是山泉水流经的岩石缝中,和其他蛙类相比,石蛙对于水质的要求是十分的高了,这就决定了养殖石蛙的难度十分的大。因此石蛙不能像牛蛙、虎纹蛙那样随意养殖,必须选择在山区人少、环境好、有山泉水且冬暖夏凉的环境里养殖。

水源问题解决之后,接下来就要投入不菲的成本来建立养殖池,养殖池对于石蛙养殖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环,这一环若是没做好的话,那么基本上是不用考虑养殖石蛙了。

蛙类生长阶段基本差不多,所以根据石蛙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要建立蝌蚪养殖池,幼蛙喂养池、成年蛙喂养池以及越冬池等。同时还要在这些养殖池中种植一些菖蒲、香蒲等之类的水草,将其环境打造成仿生态环境,使得石蛙能够更好的适应。

至于食物,那就非常广了,野生的石蛙主要以各种小昆虫以及小型水生物为食,如蚊蝇、蚯蚓、马陆、蜗牛、螺蚬、虾等,不过人工养殖的话,则主要以黄粉虫为食。因为石蛙不吃死物,为食其他活体昆虫成本又太高,而黄粉虫易养殖、生长快。

除了前期投资比较大之外,养殖石蛙还有一点让很多农民担心,那就是石蛙的养殖周期太长。不知道大家对牛蛙养殖是否了解,牛蛙从配对到长成成蛙,一般需要5个月的时间,这个时候的牛蛙就有半斤重了,这个重量下的牛蛙就可以出栏了。

而石蛙的话,从配对到到成蛙,平均时间是3年,并且石蛙个头不大,一般成年了也才长2两,如此长的生长周期,对于很多农民朋友来说,是十分有压力的。

可以想象一下,牛蛙价格虽然比石蛙便宜,但是一年就可以出栏售卖,甚至一年能出2次,而石蛙一投资养殖就是3年,且这3年只出钱没进钱,若是最后卖得好的话还好说,卖不好那就是血亏。

另外,根据养殖户的资料显示,石蛙一亩养殖场的种苗费用大概在8万元,再加上养殖池的建立,各种养殖证件的办理,数十万的成本都是有可能的,所以这就使得很多农民想养又不敢养,感叹称这是土豪才能养得起的项目。总得来说,养殖有风险,尤其是今年的野味风波,使得石蛙的养殖风险更是成倍的增加,所以入市需谨慎。

  1.营业执照。\x0d\  2.卫生许可证。\x0d\  3.经营许可证。\x0d\  4.税务登记证带上申请书、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经营场地证明、一寸照片等到所在地相关部门办理。\x0d\  5、但由于养的对象特殊,办理特种养殖许可证。特种养殖许可证向工商行政部门申请主册登记。\x0d\  6、还得办理防疫合格证,防疫合格证到当地畜牧局办理。而且养殖场需要征用土地,还得先到国土局办理土地手续、厂地的条件审查。\x0d\  石蛙(Quasipaa spinosa)标准名棘胸蛙,又名石蛤、石鸡、山鸡、石冻、飞鱼、石鳞、石蛤蟆、石虾蟆、石坑蛙、石乱、木槐(川南)等,是两栖纲无尾目蛙科的一种动物。

石蚌鱼是一种鲜美的淡水鱼类,可以用多种方式烹制。以下是一种简单的做法:

材料:

石蚌鱼一条

姜片适量

葱段适量

料酒适量

盐适量

生抽适量

蚝油适量

白胡椒粉适量

油适量

步骤:

将石蚌鱼去鳞、去内脏、去头尾,洗净后切成块状备用。

在鱼块上撒上盐、白胡椒粉和料酒,腌制10分钟。

热锅加油,放入姜片和葱段爆香。

将腌制好的鱼块放入锅中,煎至两面金黄。

加入适量的水,烧开后加入生抽和蚝油,调味后盖上锅盖,小火煮10分钟。

最后将锅盖打开,大火收汁即可。

这样做出来的石蚌鱼肉质鲜嫩,味道鲜美,非常适合搭配米饭食用。

石蛙吃什么分不同阶段来看,为:卵外膜,未受精卵,高蛋白流汁饵料,蛋黄、豆浆薯类的茎叶、瓜类的果叶、米饭,鲜嫩水草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

石蛙喜欢吃活体动物性饵料,不食或少食死的动物体及其它不动的饲料。因它的视觉特殊,只能看到会动的饲料。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小鱼虾及其它昆虫。

石蛙吃什么,当然少不了黄粉虫。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黄粉虫俗称面包虫,黄粉虫为多汁软体动物,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达50%。此外,黄粉虫还含有磷、钾、铁、钠、铝等多种微量元素以及动物生长必需的16种氨基酸,黄粉虫每100克干品,含氨基酸高达8749毫克,黄粉虫其各种营养成份居各类饲料之首。据测定,1公斤分黄粉虫的营养价值相发于25公斤麦麸、20公斤混合饲料和1000公斤青饲料的营养价值,黄粉虫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种蛙的培育

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与否,直接影响配种产卵量,受精率,卵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棘胸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米,面积6平方米,池底铺垫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并以水草隐蔽,利于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2: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8~10厘米,水质清新,pH值65~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池放雌雄蛙20~30对,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 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保证安全越冬,搞好种蛙的培育,除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螃蟹、蝇蛆、昆虫等动物性饲料为主,5~9月摄食量更大, *** 期间,摄食量减少,产卵后食量增大。因此,必须保证饲料供应,投喂量约为蛙体重的5~7%,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适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晚上6~7时,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在4月份,(饲养的当三月初就会开始产卵)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基本结束。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种蛙一般在夜间9时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水草上,一般每次产卵300—5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如果惊动或强光照射,将会影响配种,排卵和受精,因此,要人为制造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且有长流水和流水声的适宜配种产卵的环境,在日常的饲养操作中更应注意这些。

人工孵化

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2~3毫米,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受精卵开始发育至蝌蚪孵出,整个孵化期是胚胎发良的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23—28℃,pH值中性 为宜,孵化密度每个孵化框一窝不可分开。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棘胸蛙卵在产出后5—10分钟,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23~2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6%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96%以上, 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应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术要求。

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整体性,勿搞破,搞散、搞碎、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时,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23—28℃,水深8—10厘米,pH值65~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氧气,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温度是孵化的主要生态条件之一,它比起牛蛙的孵化温度来说低了些,高温对其孵化很不利,温度过高,会使胚胎发育到某个阶段停止,最后坏死,其中尤以发育到神经胚这一段时期死亡率更高,这是因这个时期胚胎正处于神经管的形成、脑的分化,原始消化管形成及胚层的初步分化时期对外界不良环境反应特别敏感的缘故。

石蛙蝌蚪与幼蛙的饲养管理

石蛙的蝌蚪对外界环境及敌害的适应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差,稍不注意,将会造成很大损失,而石蛙的幼蛙,是经过十多天的停食变态,变态后的小幼蛙,身体虚弱,对环境十分敏感,特别是在头10天里,其肺和消化道都非常脆弱,因此,饲养管理水平高低是影响其成活率的关键。

(一)、蝌蚪饲养管理技术

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其卵经人工孵化10~15天可以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后身体呈棕**,体长06~08厘米。呈鼓锤状,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根据试验观察,蝌蚪生长发育要经历:初期、,前期、中期、后期四个阶段。生长后期也叫蝌蚪变态期。蝌蚪各个时期的生长特点和对饲养管理的要求是各不相同的。

1、生长初期(1~10天),蝌蚪孵出三天内不喂食,三天后蝌蚪的活动量明显增加,并开始觅食,所食饵料以豆浆、牛奶、蛋黄以及活体浮游动物,刚孵出的蝌蚪,身体弱小,对外界环境敏感。特别是水温、水质、光照。当水温低于20℃或高于30℃,水中溶氧不足,水pH值高于8或低于6时都会影响小蝌蚪的生长,甚至造成死亡,因此,在水质管理上要求:细水常流,清新无污,水温保持在20—29℃,pH值6~8。随着外界温度的变化,及时调整水的深度,—般以10~15厘米为好,每1~2天换一次池水,光照以室内自然光或室外凉栅下漫射光即可,应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小蝌蚪经过10天的生长发育可到1~15厘米长。

2、生长前期(10~20天)。小蝌蚪10天以后,其食量增大,生长发育加快, ,蝌蚪开始找新的食物,但其消化功能仍然不强,此时饲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蝌蚪的成活率,因此,在饲养上必须补充饵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补料初期主要以高蛋白流汁饵料为主,如蛋黄、豆浆、并辅以嫩藻类植物等,饵料投放时间白天或晚上均可,每天2次,但要定时,投饲量一般每1500尾蝌蚪每天可投喂一只鸡蛋黄,通过精心饲养,蝌蚪到20日龄时,体长可达2厘米,体色变为淡棕色,背部有乳白色的花纹,身体与尾部交界外有明显的黑色“V”字型花纹10~20日龄的蝌蚪管理上要求保持池水清洁,以防止中毒,做到每天换一次池水,水的深度以10—20厘米为宜,同时池水应避免太阳光直射。

3、生长中期(20~55天)此时蝌蚪的消化功能不断增强,为促进蝌蚪消化道的尽快发育,适应两栖类蝌蚪期“食草性”的生物特性,20日龄后蝌蚪可以停止投饲流汁饵料,投喂植物性饲料和藻类植物,如熟蕃茄,南瓜、米饭和鲜嫩水草之类,这一时期的蝌蚪的饲养管理比较简单,在饲养上要按时投给蝌蚪足够采食的饵料,管理上要注意保证池水清洁,不受污染,每天清除池内饵料残渣,饲养密度以300,100尾M2为宜,这样蝌蚪就能正常生长发良,到65日龄有些蝌蚪长出后脚,蝌蚪成活可达75%。

4、生长后期(55—75天),也叫蝌蚪变态期,这一时期是蝌蚪转化为幼蛙的关键时期,蝌蚪在此其间要长出后肢和前肢,并且由水生转化为水陆两栖。55日龄左右,体长达4厘米以上,长出后肢,后肢长出后约10天(65日龄)开始长前肢,前肢一长出,就停止觅食进入变态期,这一时期如果饲养管理不当,蝌蚪就难以变态或在变态中,大量死亡,因此必须精心合理地饲养管理,在饲养上除投饲足够的植物性饲料外还要添加少量的动物性饲料。在管理上要造就一个适合于蝌蚪变态的生态环境,做到:分级饲养、水质清新、水陆各半、登陆方便、光线暗淡、环境幽静。即在蝌蚪长出后肢时就要将蝌蚪放到变态池内饲养,变态池内水深不得超过10厘米,水的面积与陆地面积各半,并要创造变态蝌蚪易于登陆的条件,在上岸变态缩尾巴时,光线要阴暗,要保持环境的幽静,在达到以上饲养、管理及蝌蚪变态条件的情况下,蝌蚪进入变态期到变态完成需10—15天,进入变态期的蝌蚪变态率可达96%左右,蝌蚪分级饲养,同一日龄蝌蚪按个体大小不同进行分级,每月1次,以利于统一投饲管理,合理掌握好饲养密度,在分级过程中进行分群组合,以同级个体适当的密度,进行分池饲养,饲料要品种多样、优质,正确掌握好合理的投饲量,不可过少过多,每天定点投喂一次,每次投喂量均衡,随日龄增长而逐渐适当增加,在蝌蚪采食旺季,或变态前后,应更严格做好投喂管理工作,以防各种疾病的发生或因环境条件的不适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早期孵化的蝌蚪应加强饲养,促其当年变态,晚期孵化的蝌蚪应合理控制饲喂量,不使其当年变态,让蝌蚪越冬,以降低死亡率。

蝌蚪随着外界气温的下降其活动和摄食量逐渐减小,当池水水温降到10℃以下时,就基本上停止活动和觅食,趋于冬眠状态,当水池水温降到2℃时,对蝌蚪就构成生命威胁,部分抵抗力差的蝌蚪就会被冻死,当外界气温降到0℃以下,池水表面冻结时,在几小时内就可造成蝌蚪死亡。因此,棘胸蛙蝌蚪进入越冬期后,就要将池水升到20厘米以上,当气温降到0℃以下时,要在池上加覆盖物,池内活水常流以防池水结冰。

石蛙蝌蚪在养殖过程中,除严格掌握以上饲养管理技术以外,还必须做好防敌害工作,如鼠、蛇、鸟的危害,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提高养殖效益。

(二)、石蛙幼蛙的饲养管理技术

刚变态的幼蛙体型小,体长不到一厘米,体重在2克左右,比原来的蝌蚪还小,采食量和消化力都不及变态前的蝌蚪,幼蛙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运动性饲料。虽然,幼蛙尾巴缩掉就开始觅食,但觅食量很少,一般每二天采食一次,每次只能吃一条二日龄的小蝇蛆或小蚯蚓:饲料的投喂时间在傍晚天黑前,投料量视其采食量而定,一般保持池内略有饵料剩余为宜。10天以后,幼蛙就进入正常的活动和觅食状态,每只蛙每天可食一条4日龄的蝇蛆,幼蛙在一月龄之内喂蝇蛆为主,一个月以后可以投喂蚯蚓——日本大平2号蚯蚓,以后以蚯蚓为主料,一般不喂蝇蛆,到一个半月以后,可以喂给本地小蚯蚓,随着幼蛙日龄的增长和体重的增加,所投喂的蚯蚓也要不断地增粗,且喂量也要不断加大。到2月龄以后就可投如筷子粗细的蚯蚓。饲喂幼蛙时在投饵方式上注意将活的饵料投放在池内食台上,不能直接投到池水中以免污染水质,并应掌握定位、定时、定量、定质的原则,每日投饵在傍晚前后,按体重的5—7%进行投喂,同时也因个体大小、食欲、气候、气温、数量而酌情增减,饲料要求种类多样,新鲜富营养,足量、少次的进行投喂,以保证蛙营养全面,生长迅速、少患疾病。

管理上要注意保持池周安静、光线暗,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池水深一般为10/15厘米,水质要求与蝌蚪期相同,禁用含氯自来水,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气温超过37℃时,水深保持10—20厘米,采取活水饲养,水池、饲料台应定期地进行消毒,特别是高温,蛙活动采食的旺季,更应做好消毒防预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对幼蛙采用分级饲养,按蛙的个体大小的不同来分级,组合进行饲养,养殖密度一般掌握在100~300只/平方米,为防鼠害,蛙池上口加盖上纱窗盖,防止潜逃,同时做好防冻防暑工作,成蛙的饲养管理与幼蛙有类似之处,此不作一一阐述。

(三)、石蛙的安全越冬

蝌蚪的越冬可在室内进行,水温低于10℃时,蝌蚪即趋于休眠状态,不吃不动,潜于水底石缝或草丛中,越冬时水深保持20厘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如发生水表面结冰则应将冰面敲破,以使水体有一定的氧气交换,不至于使蝌蚪窒息死亡,幼蛙冬眠一般水深为15厘米左右,以不淹没洞穴为宜,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也应有塑料薄膜加盖保温防冻措施,室外的池,晴天可掀开薄膜让阳光照射,晚上封盖,冬眠温度低时一般不需喂料,气温回升,蛙就会上来活动,并有摄食能力,此时应给少量饲料,以增强蛙的体质。越冬时应保持环境安静,防御敌害,防止水质变坏。

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各种气温或保温设备,如温室、热水管道等,或者利用温泉水、工厂余热水来提高池水温度,蛙可不冬眠而继续活动、摄食、以利加快其生长,缩短养殖周期。

六、蛙病病因分析

任何蛙病的发生,都是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与蛙体自身反应特性这两方面相互作用的结果,致病力又随着环境不良因素的增加而增强。环境恶化,蛙体抵抗力下降,某些致病菌可以从腐生转化为寄生(如弧菌、气单胞菌),毒力加强。所以蛙病是否发生,不仅取决于病原体的质和量,更取决于环境质量和蛙体的抗病能力,故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是防治疾病的前提。

具体说棘胸蛙的致病因素包括三个方面:

(一)、生物因素:包括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生物。水环境中除存在一些致病微生物外,多数是兼性致病菌。平时,蛙常与养殖环境中的弧菌、粘菌、假单胞菌和氧单胞菌等兼性致菌接触,虽有感染也不发病,但随着环境的恶化,抵抗力的减弱,这些细菌由不致病转化为致病。

(二)、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不但影响棘胸蛙,也影响致病生物;假如我们满足棘胸蛙所需的环境条件,就可增强棘胸蛙抵抗能力;相对削弱致病生物的侵袭能力,其中水的温度,酸碱度(pH)值、溶解氧;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气体,汞铅等重金属,以及农药等,可以直接造成棘胸蛙致病或致命。

(三)、饲养管理因素

在棘胸蛙养殖过程中,由于饲养管理不当等人为因素,往往引起发病与死亡。如不合理的放养密度,投饵不科学(腐败变质,饥饱不匀,缺乏某种微生素、矿物元素所致的代谢疾病等)

预防蛙病的基本措施

(一)、设计和建筑蛙场时应符合防病条件

1、在建蛙场前,首先应对供水情况进行详细调查,必须水源充足,水的理化特性适合棘胸蛙生长,水中不含有病源,附近没有污染源,水中没有或较少含有病源。

2、在设计进、排水渠道时,应使每只蛙池能独立地从进水渠来水,并能直接将池水排入排水沟,不可造成蛙池串灌现象,这有利于防止蛙病蔓延和防治疾病。

3、如能建造一个蓄水池,使在其中沉淀、净化、或进行水质消毒处理,那就更理想了。

(二)、加强和改进饲养管理技术

1, 、尽量就地繁殖蝌蚪和培育幼蛙,避免因从外地运来蝌蚪、幼蛙时将异地蛙病带入。

2、合理密养,做好“四定”投饵是增强其抗病力,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四定”投饵在实践中,还应根据季节、气候、蛙的摄食及生长情况等适当调整。

3、加强日常管理,保持蛙池环境卫生,勤巡池,发现病情及时治疗,控制疾病发展和蔓延。

4、捕捉、搬运、放养时应细心操作、防止蛙体受伤。

5、加强越冬期间管理,注意水质和温度化,并尽量缩短停食时间。

6、培育抗病力强的品种。

(三)、控制和消灭病原

1、建立检疫制度;

2、彻底清池消毒;

3、对蝌蚪、蛙体、工具、食物进行消毒;

4、坚持蛙病流行前的预防。

八、常见疾病的防治

(一)、蝌蚪的病害及防治

1、、车轮虫害

症状是体表及鳃的表面呈现有青灰色斑,或尾部发白,这是由患病蝌蚪分泌的粘液和球死表皮所形成的,此病以5~8月流行最盛,且多发生在密度大,蝌蚪发育缓慢的池中,虫体寄生鳃上时,使呼吸困难,浮于水面,进而大批死亡,防治 *** 是①放养前用牛石灰彻底清塘消毒,控制放养密度,经常保持水质清新,可预防病发生。②治疗可用0.5ppm *** 铜和0.2ppm *** 亚铁合剂(总量浓度为0.7ppm全池泼洒)

2、气泡病

症状是腹部膨胀如球,失去平衡,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抢救则造成死亡,多发生在水温高,池水氮素含量高的水泥池,使蝌蚪气体交换失去平衡,肠内、鳃、皮肤的血管内含有过量气体。防治 *** 是①最有效是换水,首先将病蝌蚪移入水质清新的水域中暂养1~2天。②高温期间每隔2~3天加注清水一次。③用1~1.5ppm盐

水全池泼洒。

3、水霉病

症状是患病蝌蚪体表水霉菌丝大量繁殖生长,如旧的棉絮状的白毛,常在池边缓慢游动。当引起任何外伤之后,伴随蝌蚪拥挤,水解酶,使伤口难以愈合,使蝌蚪焦燥不安,食欲减退,衰竭死亡,此病以冬末早春流行最盛,防治 *** 是:①用生石灰彻底清池消毒。②拉网、转运操作尽量仔细,勿使蝌蚪受伤。③用红霉素0.05~

001ppm,全池遍洒。④用14~ *** pm五倍子全池泼洒。⑤放在二十万分之二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洗30分钟。

4、胃肠炎病

症状是患病蝌蚪,肠胃发炎充血, *** 周围红肿,此病发生快,危害大,常发生在前肢长出,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发生变化时。防治 *** 是①放养蝌蚪前对池子用生石灰彻底消毒。②饲养过程,定期(满15-20天)对饵料台及周围和8~10ppln漂白粉消毒。③发病蝌蚪可用0.05~0.1%的食盐水浸洗15—30分钟。

5、出血病

症状是患病蝌蚪腹部尾部有出血或斑块, *** 周围发红,在水面打圈,数分钟后下沉死亡。此病多发生在出后肢的蝌蚪。防治 *** 是①用1ppm漂白粉全池消毒。②每2万只蝌蚪用120单位青霉素和100万单位链霉素浸泡半小时,效果显著。

(二)、幼蛙与成蛙的病症防治

1、红腿病

症状是患病蛙后肢无力,发抖、腹部和腿部皮肤发红,肌肉呈点状充血,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5日内死亡,此病危害大,传染快可造成大批死亡,常在养殖密度大,水质条件差的池中发生,防治 *** :①定期进行池水消毒,改善水质条件,能有预防效果。②病蛙用10~15%的食盐水抹擦患部可治愈。③ *** 铜和 *** 亚铁合剂(5:2)全池遍洒,使池水浓度为14ppm。④用30ppm高锰酸钾溶液浸洗5~10分钟,然后注射庆大霉素(4万单位)2-4ml,次日再重复治疗一次。⑤用20ppm呋喃唑酮浸洗20~30分钟,均有一定的疗效。

2、胃肠炎病

症状是胃肠鼓气,腹胀。病蛙身体瘫软,无力跳动,常发生在春夏和夏秋之交,容易传染,造成死亡。防治 *** :①每日清除残渣,经常洗刷饵料台,勤换水,每星期全池遍洒漂白粉一次,使池水的浓度为1ppm。②病蛙用01~015%的盐水浸泡15-30分钟,有一定疗效。③人工填喂胃散片2次,每次半片,3-4日可治愈。④可用10-15ppm氯霉素药浴。⑤内服酵母片。⑥在饲料中加2%的氯霉素或其它胃肠抗菌素药物。

3、烂皮病

症状是初期蛙头,背、四肢等处皮肤失去光泽,同时出现白斑,后表皮脱落,腐烂,3/u4天后现白色内皮,7天左右内皮脱落露出红色肌肉,此病蔓延甚快,10天左右池中大部分蛙可同时发病,死亡率极高。该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尤以100克以下的幼蛙发病率较高。防治 *** :①饲料要多样化,加强营养。②补充VA,可投喂VA胶囊或鱼肝油。或水产用或禽用多种维生素。

九、石蛙的天敌及其防治

(一)、石蛙卵的天敌,主要有鱼类和水生无脊椎动物,如水蚤、水生昆虫等。此外,蛙、蝌蚪也要吞食蛙卵。在蛙卵孵化池中必须清除上述天敌。

(二)、蝌蚪、幼蛙、成蛙的天敌,主要有鱼、龟、鳖、蛇、鼠、水鸟、蛙等。通过清池、清场、清墙、诱捕等 *** 可以清除、蛙池的上口应加透气的网盖,可以预防天敌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