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下雨天鱼会死呢?

畜牧养殖0428

为什么下雨天鱼会死呢?,第1张

为什么下雨天鱼会死呢?
导读:下雨天鱼会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 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下雨会导致雨水的酸碱度发生变化,如果雨水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到鱼塘水质的稳定性,使鱼体适应不了酸碱度的变化,导致鱼死亡。2 氧含量减少:下雨会导致鱼塘中的水受到冲击,降低了水中的

下雨天鱼会死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 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下雨会导致雨水的酸碱度发生变化,如果雨水的酸碱度过高或过低,会直接影响到鱼塘水质的稳定性,使鱼体适应不了酸碱度的变化,导致鱼死亡。

2 氧含量减少:下雨会导致鱼塘中的水受到冲击,降低了水中的氧含量。如果氧含量过低,鱼体难以呼吸,会导致鱼死亡。

3 水温下降:下雨天气比较凉爽,而鱼喜欢生活在温暖的水中。如果水温下降,鱼的免疫力和代谢能力就会下降,从而易受病毒、细菌等侵袭,导致鱼死亡。

4 天然毒素释放:雨水可能会将一些天然毒素带入鱼塘中,如水生植物分泌的毒素等,使鱼受到影响,导致鱼死亡。

综上所述,下雨天鱼会死的原因与酸碱度、氧含量、水温、天然毒素等因素有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水质稳定性、保持水温稳定、防止天然毒素的入侵等。

一、池塘清整:

清塘清整是养鱼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起到防止决堤逃鱼和防治鱼病的作用。一般在冬季成鱼起捕后,排干池水,清除池内杂物及过多的淤泥,加固池埂。然后曝晒、冰冻。在鱼种放养前10---15天,每亩用生石灰75—100kg化水全池泼洒,进行彻底消毒,同时还能起到施肥作用。

二、施足基肥:

清塘消毒后5--6天,即可施基肥,使鱼种下塘后有充足的饵料食物。一般每亩施发酵的粪肥250---500kg,瘦水池和新建池多施;肥水池及老鱼池可少施或不施。用推耙把粪肥搅拌在淤泥中,这样肥效持久,然后注水。春放鱼种可分次注水,先注约70---80cm,待水色转浓后,再逐渐加注新水;冬放鱼种一次性注水到更大深度。注水后即可放养鱼种。

三、鱼种来源:

成鱼塘所需的鱼种,一般尽可能选用自育的鱼种;这样既可做到有计划地生产鱼种,在种类、数量和规格上满足放养的需要,并可避免长途运输鱼种而造成鱼体受伤或 死亡,提高放养成活率,同时也是高产的保证。如果自育鱼种不够或没有,则应就近购买,并按优质鱼种的标准严格选择。鱼种运输一定要带水运输,各种操作要细心谨慎。

四、鱼种选择:

鱼种要从体质和规格两方面严格选择。体质要求健壮、肌肉肥满、体表光滑、鳞片完整,体色和眼睛明亮,无病和伤痕。规格要求整齐.尽可能放养大规格鱼种。一龄鱼种多选择13cm以上,二龄鱼种应选择250g左右放养。

五、合理混养:

混养可以充分利用水体和天然饵料及人工饲料,增加放养密度,因此是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各种鱼类混养搭配的比例,主要是根据鱼类的不同生活习性、食性和鱼池条件、饵肥来源等情况来决定。水质较肥的池塘,以鲢鳙为主,搭配一些草鱼及其它鱼种,鲢鳙鱼比例4:1;若池塘水质较差,而青饲料供应充足,应以草鱼为主,适当搭配鲢鳙及其它鱼种。每亩产500kg成鱼的池塘,应放养鱼种1200---1500尾;每亩产500kg以下的池塘,放养鱼种500---1000尾。主养鱼占60%--70%,配养鱼占30--40%,鲢、鳙鱼之间的比例为4:1。食性相近或相同的鱼应尽量少混养或不混养,以防两种鱼争食而影响生长。

六、放养时间:

放养鱼种应提早进行,一般在水温6—10℃时候进行,此时鳞片紧密,活动力弱,鱼体不易受伤,放养成活率高。具体放养时间,根据当地气候确定,可采用秋放(10月底——11月初)、冬放和春放(3月中上旬)。秋放的好处是可以免去并塘越冬的手续,又可使鱼种提早适应成鱼塘的环境,春放的好处是使成鱼池排干水后可以冬休。

七、鱼种消毒:

鱼种消毒可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放养成活率。鱼种下水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或用10ppm漂白粉或8ppm *** 铜浸洗15--20分钟。

八、鱼种放养:

鱼种放养前要“试水”,即在鱼种放养前3--5天,取几条鱼放人待放鱼种的池塘,看鱼在水中能否存活,待确定鱼能在池水中存活后方可放鱼。严防池水毒性未消失放鱼种。鱼种放养时温差不能相差较大(超过3℃),否则会出现鱼感冒。放养应选择晴天进行,避免雨、雪寒冷天气鱼种在捕捞出水和运输中受伤。

首先要在放苗前调节水质、稳定水质,水质稳定后再放养鱼苗,如可以用碧水安等泼洒;

其次要选择适当的天气放养鱼苗,近期的暴雨天气尽量不要放养远距离运输的鱼苗,建议养殖户在天气稳定、晴好后再购买鱼苗和运输鱼苗回来进行放养;

第三是放养鱼苗后,遇到天气变化时要进行改底和防应激,如泼洒底居安、激活等;

最后是在鱼苗发病后,用一些杀虫药杀虫。可用复方鱼虫净、 *** 铜、 *** 亚铁合剂或福尔马林等泼洒杀虫。但因为黄骨鱼是无鳞鱼,对药物敏感,建议要慎重选用药物,一定要在技术员的指导下严格控制用量,避免药物中毒。

暴雨后死鱼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可能:

1. 水温的变化  夏季暴雨前,通常都是晴热高温天气,气温维持在35℃左右,突降的暴雨可以带来5-10℃的降温,虽然我们人是觉得凉爽宜人,但是池塘中的水温剧烈变化,会导致鱼类过度应激反应,。  2. pH值的变化  酸雨,以珠三角为例,年平均降雨pH值为48,而鱼类适宜生长的pH值范围为7-8,通过对比就能明显感觉到差距。  暴雨导致池塘pH值急剧下降,这是导致养殖鱼类发病的重要原因,对于海水养殖、半咸水养殖的品种则更为危险。pH值得变化,同样也会导致鱼类的应激反应;此外在酸性条件下,鱼类容易缺氧,同时鱼体免疫力、抵抗力降低,各种致病细菌在酸性条件下大量繁殖。因为酸雨而导致鱼虾大量死亡在工业发达的地区常有发生。 

 3.盐度的变化  对于常见的淡水养殖品种来说,暴雨导致的盐度变化不会影响到鱼类生存,但是对于海水养殖或者半咸水养殖的品种,大量淡水注入池塘,引起池水盐度急剧下降,对盐度变化比较敏感的鱼虾品种会有一定影响。 

 4.水体的分层变化  因为盐度不同、温度不同的水体进入同一池塘而导致的分层现象,常常导致池塘底部缺氧,或者底部有机物上浮,造成整个池塘原来平衡的藻相、菌相被打破。原来水体的藻类死亡,有益细菌死亡,病原菌可能大量繁殖,加上大量陆地细菌可能被带入池塘,鱼类很容易爆发“细菌性出血病”。 

 5.因冷雨水沉入底层,,使原来沉积在池底的硫化氢、氨氮、残饵、动植物尸体、排泄粪便等有害物质被翻起,引起水质败坏,生物耗氧量上升,特别是使池塘底层水质更差,水体过度耗氧,从而引发泛塘。 

 6,鱼类本身的应激反应  在暴雨、大风、大浪的作用下,使鱼虾受到惊吓,加上水温、pH值得剧烈变化,引起鱼虾应激反应。应激反应导致鱼虾过度游泳,消耗大量体能的,造成身体虚弱,免疫能力下降,加上条件致病细菌大量繁殖而引发病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