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壳养殖 ***

畜牧养殖015

贝壳养殖 *** ,第1张

贝壳养殖 ***
导读:  1、海贝壳养殖除非用海水养殖,可以延长存活时间,可以在10斤的水中加3两海盐,配成类似的海水。没有海盐的话用食盐,效果差点。 2、扇贝苗入池后要派专人看管,发现有的苗有气浮在水面时,要用细竹干把气放掉。入池十天后,观察扇贝苗生长状况,如

  1、海贝壳养殖除非用海水养殖,可以延长存活时间,可以在10斤的水中加3两海盐,配成类似的海水。没有海盐的话用食盐,效果差点。

 2、扇贝苗入池后要派专人看管,发现有的苗有气浮在水面时,要用细竹干把气放掉。入池十天后,观察扇贝苗生长状况,如果扇贝苗生长的快且数量也很多,就要马上更换苗袋,一般用三十目的苗袋。

 3、然后等二十天左右再更换一次苗袋。人池十天左右要开始换水,每天换量为总量四分之一左右,如果水色太浓要加大换水量,刮风天不要换水,因为水太混。

生态环境:生活于潮间带中低潮区的珊瑚礁及岩石下。生活于潮间带中区的珊瑚礁及岩石间。资源分布:肉食性,雌雄异体,春、夏季产卵,卵囊**,分布于南海。

新鲜白贝的保鲜 *** :把白贝放在盘子里加入水,水面距离白贝小于或等于1CM,放在阴凉处即可。

处理晒干之后的白贝肉保存 *** :找一个透光干净的容器把晒干的白贝肉放入,拧紧放置在阴凉通风干燥处即可。或者用保鲜袋装好,放在冰箱冷冻柜里,可以放好久都不会坏。

扩展资料:

货贝,贝壳略呈卵圆形,质坚固,一般壳长24-28mm,宽20mm左右,高10-14mm。壳背部中央隆起,两侧坚厚而低平,在壳后方相当于壳长1/3处,两侧突然扩张,形成瘤状突起。

壳表被光泽的珐琅质,呈淡**、鲜**或稍带灰绿色,两侧缘色较淡,背部有2-3条灰绿色横带及不太明显的橘**细环纹。螺层完全被珐琅质所遮盖,无任何肋纹。壳基部平,黄白色。壳基部平,黄白色。

壳口狭长,附近白色。两唇缘的齿各12-13枚,较疏,白色。无厣。壳内面紫色,体柔软,可全部缩入壳内。外套膜自两侧伸展向背面卷转包住贝壳,上有许多分枝触手。头宽,吻短,触角长而尖,眼突出,位于触角的外侧,足部发达。

1)珍珠养殖的水域类型

珠蚌的生活环境是水域,水域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

一般说来,凡能养鱼的水域都可以养殖珍珠。

2)珍珠养殖的水域条件

养殖珍珠的水域条件,归纳为水深、水流、水的酸碱度、无机盐和饵料生物等。

1、水深

养殖珍珠的水域,水深15--3米为好。

2、水流

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三角帆蚌在水流畅通的河道中养殖生长良好。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3、水的酸碱度(PH值)

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如果呈酸性,可施石灰水中和;若呈碱性,可施有机肥改变。

4、无机盐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水体中溶有很多种无机盐。这些盐类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因此,育珠蚌的养殖场所要求一定量的钙,一般要在每升10毫克以上。

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饵料生物是育珠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三角帆蚌以食硅藻为主,兼食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

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泥沙碎屑的含量,决定着水体的水色和透明度。从水色的深浅,可以估计出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饵料生物多,透明度低,水色深。一般以黄绿色的水体最宜于养殖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为好。

6、光照和通风

光照是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

风起波动。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7、水温

温度与生物的代谢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有三项温度是最基本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1)最适温度范围--15-30度:在这个水温范围内,育珠蚌生长和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

(2)更低温度--10度以下:在这个温度以下,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处于停滞状态,活动微弱,珍珠质分泌基本上停止。

(3)更高温度--35度以上:温度超过35度,育珠蚌的生长受到阻碍,新陈代谢作用中的异化大于同化,造成育珠蚌的衰弱或死亡;同时,高温造成育珠蚌缺氧而窒息。

养殖水域底部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因为水生植物既和饵料生物争夺无机盐,植物死亡后又产生有毒物质,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如在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水域中养殖育珠蚌,应予以清除。

3)珍珠养殖期间的管理

珍珠的养殖时间比较长,一般要经过2-3年的养殖方能采收。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育高产优质的珍珠。主要管理工作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养殖初期管理

育珠蚌经过手术后,大都体质比较衰弱,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的休养生息,伤口愈合后,恢复正常生理活动。在育珠蚌手术后一个月内,管理工作要特别认真、细致。

(2)清除附着物

在养殖期间,由于水生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有大量的藻类附生于吊养的笼子上,阻碍水流畅通,影响育珠蚌摄食。同时,在蚌的贝壳上也常常附着大量藻类,影响育珠蚌的生长。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定期清除笼子上和蚌壳上的附着物,也要清除水中的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3)调节水层

水位的变化及水温的变化,要求调节育珠蚌的养殖深度。吊养的深度要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和夏季宜吊养深一些,以防寒冷和酷暑的不利影响。夏季离水面一尺左右,冬季以放深到近河底而又不碰着泥为宜。春、秋季可吊放得浅一些,以加强光照,促进珍珠的形成和生长。

(4)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主要是指养殖水域的肥水培育,因为它是获得珍珠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肥沃的水质,才为育珠蚌培育充沛的饵料生物。为提高育珠水体的生产能力,要适当施肥。

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育珠蚌新陈代谢日趋旺盛,珍珠质开始沉积,饵料需要量不断增加,要施有机质肥料肥水,培育饵料生物,满足育珠蚌的生长发育需要。四、五月份是三角帆蚌性成熟时期,更需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机肥有猪牛粪、羊粪、人粪和绿肥等,夏季为防止施有机肥料发酵消耗水中的氧气,宜施无机肥料,氮磷肥混合施,一般比例为2:1。秋季水温逐渐下降,可以施一些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施用。秋季后期应多施有机肥,以保证越冬前育珠蚌有足够的饵料。

施肥宜在晴天进行。施肥量视水质情况而定,原则是少量多次,逐步改善水质肥度,使育珠蚌有个适应过程。有机肥施在水域的四周,或施在育珠蚌的周围,或装在箩筐里吊在水中,使其缓缓溶在水中,千万不能将肥料施在蚌体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无机肥更好溶解在水中后泼施。

4)珍珠的采收

珍珠采收,是育珠生产周期的最后工作,也是育珠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果实获得收获的时节。

(1)珍珠养殖周期

从育珠蚌养殖规律看,一般养殖周期为2-3年。

从无核珠形成过程看,以第二至第三年最快,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下降,育珠蚌也渐趋衰弱,易于死亡。养殖2--3年的珍珠颗粒大,圆整,富有光泽,质量高。三年以上虽颗粒大,但光泽不好,质量并不高。

(2)珍珠采收季节

采收珍珠的季节,一般都在生长期最后一年的秋后,即10--12月份进行,更好在次年的2月份前后采收。

(3)珍珠的采收 ***

珍珠采收常用杀蚌取珠的 *** 。 采珠时把育珠蚌从水里捞出,洗净壳上的污泥和其他附着物,切断前后闭壳肌,用手捏出珍珠即成。

(4)珍珠采收后的处理

采下的珍珠要立即处理,因为在采下珍珠的外表常附有体液和污物,如放置过久,会使珍珠的光泽暗淡,影响质量。

珍珠采收后,先用水洗涤,然后放入饱和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捞出用布揩去珠面上的体液和污物,接着用肥皂水洗涤(用碱性弱的肥皂为好),再用清水漂净,最后用绒布或细软的毛巾打光,晾干,即为商品珠。用肥皂水洗涤要损害珍珠的光泽,更好用015--02%十二醇酸钠洗涤(浸泡一夜)。

如果是淡水贝壳相对容易,用一个鱼缸装上淡水就可以了,如果是蚌类,缸底要铺沙子,因为它们喜欢吧自己埋起来。同时要提供相应的食物,螺类一般以藻类为食,蚌类靠滤食水中的微生物。。。。

如果是海里贝壳最起码要用海水去养,如果用淡水就会很快死去。更好有专业的海水缸和配套器材。具体怎么养要看你说的贝壳是什么品种了,海里的贝壳种类太多了。

一、养殖环境

1、土壤:养小圆贝更好使用疏松、排水性良好的土壤,不要用过于黏重的土壤,会不利于它生长。

2、水分:在它生长旺期要保证有足够水分,一般一周浇一次即可,不过也要根据天气和生长情况适当改变,若雨季较多时就要减少浇水量,它很怕潮湿,所以盆土中不能出现积水。

3、光照:小圆贝喜欢阳光,在养殖时要给它充足的光照和空气清新的生长环境,但在夏季要适当遮荫,不能被强烈的阳光暴晒,冬季可以接受全天光照。

二、繁殖 ***

叶插繁殖:叶插一定要用健壮且无病害的叶片,剪下叶片后放在适合的土壤上,不需要埋土,然后放在阴凉的地方就行了,等它长出根系之后再埋进土中,正常养护即可。

三、常见虫害

小圆贝在生长期间可能会受到虫害,在发现初期可以人工捕捉,若虫害严重就要及时用药剂喷杀,还要将遭受侵害的枝叶修剪掉,以免危害更多枝叶,并将土壤进行消毒。

1、只要养两天基本上就没有沙了,吐干净了。

2、每种贝都有不同的养法,有的不能在水里这个要记住,比如元贝等这些是要加冰干放。红口、文哈、白贝等这些就可以放水里养,油甲、花甲这些就要加冰干放第二天就要放水里然后循环。像贝类的话你要买海晶盐、测量咸度的工具、水温表,这些都是底成本的东西。海晶盐是按比例来的,一般的话是15到19度都行用测量工具测,超过就会死亡高,温度一般在20度以下。

  这个题目也太大了吧?都要写一本小册子了~~!只好择要说一下:

  养殖 ***

  贝类养殖的全过程主要包括养殖场地选择、采苗育苗、养成、育肥和收获加工等环节。

  场地选择

  为满足贝类不同发育阶段的不同生理生态要求,选择场地时必须对海区的理化、生物因子如波浪、潮汐、水流、水深、底质、盐度、温度、水质、饵料生物、敌害生物、贝类资源等进行系统调查,据此确定海区生产的安全程度。一般常将养殖海区分为采苗、养成、育苗、避洪等不同作业区。此外,养殖海区还应选在方便生产和生活以及交通便利的地方。

  采苗和育苗

  即采集野生苗种和人工育苗。①采集野生苗种。许多贝类的卵在海水中受精,经担轮幼虫和面盘幼虫的浮游生活阶段后,变态沉入海底转入底栖生活。采苗是指采集刚进入底栖生活了数月的小贝。采苗场一般位于河口或近岸盐度较低、环境条件较稳定、有大量亲贝分布的海区。采苗季节大多在贝类繁殖的最盛期,具体采苗日期提前或滞后数天,常使采苗量相差几倍至几十倍。为此,须在繁殖盛期到来之前系统观测海区的温度、盐度、亲贝生殖腺发育情况及浮游幼虫数量的变动等,进行采苗预报。采苗 *** 根据贝类不同生活习性分为两大类型。对埋栖或穴居种类(如泥蚶、缢蛏等)的采苗法较简单,一般采用改良底质的 *** ,即在采苗时于潮间带的中、下区进行翻耕,清除敌害生物和其他杂物,或在此基础上筑堤、造畦,使刚进入底栖生活的稚贝较易钻入泥中,经一段时间的管理后,再经筛选或浮选收集贝苗。对固着或附着种类(如牡蛎、贻贝等)的采苗须设置采苗器,以提供人工基质使稚贝附着,避免大批幼苗因找不到合适的附着基而沉降到海底被泥沙埋没。采苗器种类很多,有竹、木、石、瓦、贝壳、水泥制品、树枝、稻草绳、金属网、化纤网、厚纸板等。方式有海底撒布、插竹(桩)、栅式、简易垂下式、筏式等,视苗的分布水层、采苗场底质和养成 *** 等而定。为防止幼苗从采苗器上脱落,应及时将幼苗从采苗器上取出,放入网笼内培育。②人工育苗。已人工生产种苗的贝类有长牡蛎、美洲牡蛎、欧洲牡蛎、硬壳蛤、菲律宾蛤仔、虾夷扇贝、栉孔扇贝、贻贝、马氏珠母贝、皱纹盘鲍和红鲍等。人工繁殖贝苗包括亲贝的蓄养和选择、人工授精、幼虫饲养、采苗及饵料培养等。其成本较低,并可通过控制亲贝的生活条件,提前生产出贝苗,以充分利用当年的主要生长期,加速贝类的生长,缩短生产周期,还可为选育优良品种提供可能。

  养成

  将贝苗养成商品规格大贝的过程。养成场在满足养殖对象主要生态条件的前提下,尽量选择在饵料较丰富的海区;此外为管理方便和保证贝类有较长的摄食时间,宜选在潮间带的下区低潮线附近。双壳类贝类的养成方式主要有以下4种:①海底式。即在潮间带或低潮线以下海区将贝苗按一定密度分撒在海底泥沙或贴近海底的固形物上,即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先清理场地,如翻滩(松土)、清除敌害、平畦、挖防护沟等。养成期内分若干阶段进行分散疏养。这种方式生产成本较低,应用较广,但贝类生长较慢,易受敌害侵袭,海区的利用率较低。在海底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围池蓄水养殖是在潮间带建池,退潮时池水保持一定水位养贝,可有效利用潮间带上位滩涂。②立桩式。即以树立于海底的木桩、水泥柱、石板、竹竿等为养殖基。养殖基主要设置于潮间带中下区。这种方式能使贝类离开海底和泥淤,减少敌害,生活于畅通的水流中,生长较快,单位面积产量可数倍于海底式。适用于潮差较大的滩涂。③垂下式。即将养殖基悬挂水中,养殖附着或固着生活的贝类,是最有发展潜力的先进养殖 *** ,适用于潮下带至约20米左右深处。依悬挂养殖基的 *** 又分棚架式、浮筏式和延绳式(图1、图2、图 3)。棚架式是将附有种苗的养殖基按一定间距挂在竹竿、木桩或水泥柱棚架的横梁上养殖。浮筏式即以木条或竹竿构成筏式框架,使之浮于水面如筏,下方以锚固定海底,将长数米至十数米的养殖基吊挂于浮筏上养殖。石油平台养殖牡蛎也属筏式养殖范畴。延绳式是将草绳或塑料绳延伸于水中,系以浮子使绳浮于水面,称浮绠,两端系锚缆固定于海底,养殖基吊挂于浮绠上。垂下式养殖的养殖基完全脱离海底,免受底栖性敌害生物侵害。其中浮筏式及延绳式养殖还可充分利用上层水体,不受底质限制,可养海域较广。延绳式的抗风力强,也便于沉入水面下一定深度防冰。④网笼式。主要用于养成某些易逃逸或珍贵的种类,仅用于珠母贝或扇贝等的养成。网笼由金属或化学纤维制成,形式多样,可将贝置于其中悬挂在浮筏或棚架上。此外,珠母贝养殖,除采苗、养成外,还有插核手术的生产环节(见珍珠、马氏珠母贝、三角帆蚌)。腹足类中的养殖对象主要为鲍。头足类中长蛸、乌贼、章鱼等的人工养殖也已开始进行。

  育肥

  贝类经养成期后,一般个体的大小已达商品规格时可予收获。但为了增加贝类软体部的肥满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在收获前可进行肥育。 *** 一般是将贝类从养成场移到饵料丰富的肥育场,促进软体部的迅速增长。如牡蛎经养成期后从秋天开始移入水质肥沃、浮游生物量超过养成场数倍至数十倍的河口附近海区,仅1~2个月即可使牡蛎达到肥满高峰。此外,将潮间带中区养成的贝类移至低潮线附近,延长其摄食的时间和空间,或将贝类投入经施肥培养了大量浮游生物的水池中,也可达到肥育目的。

  收获

  贝类的生长速度有逐渐降低的特点。为提高海区利用率,一般应在生长速度明显下降的年龄进行收获,时间短的只有几个月至1年,如褶牡蛎等;一般为2~3年,如长牡蛎、泥蚶、贻贝等;而珠母贝则为5~6年。以每年开始繁殖以前、软体部最肥满的一段时间内为收获最适期。收获时,对固着或附着的种类以人工从附着器上剥下,对埋栖种类连同泥沙一起挖起加以筛选,对穴居种类只能从底质中挖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些工业化国家在沿岸水域污染严重或缺少浅海滩涂的情况下,利用陆上人工塘试养贝类,依靠投饵和循环过滤水系统精养牡蛎,使贝类养殖发展到全人工化阶段。此外,贝藻套养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场地及器材,又使两者产生互利的生态效益,如中国的贻贝或扇贝与海带套养,褶牡蛎与紫菜套养等均达到增产目的。为了充分利用或多级利用饵料,马来西亚实施的对虾、泥蚶混养,效果也好。

1.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壳长8—13cm的3—4龄贝均可做亲贝,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购置5个左右亲贝就可以了(其中雄贝占3—5%)。亲贝运输要在低温季节进行,在气温5℃以下。将亲贝装入麻袋中,麻袋用海水湿透,扎紧,海上运输15小时,成活率可达100%。暂养密度30—40个/立方米,暂养水温5—7℃。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畏投少量金藻和扁藻,日投饵量300000到400000个/ml,每6小时投饵一次,日换水4次,每次1/3。亲贝暂养期间,一般不倒池,不充气。

2.产卵、孵化

成熟的虾夷扇贝性腺十分饱满。雌贝性腺呈桔红色或桃红色,雄性呈乳白色当性腺指数达13%以上,正常换水发现有少量亲贝排放时,采用同温下倒池的 *** 产卵,不进行其他 *** 。亲贝之一次平均产卵量低于300000/只,可留下亲贝再继续暂养3—5天,则又可大量排放

孵化水温8—11℃,孵化期间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经90—70小时,当60—70%幼虫达到D形幼虫时,用200目拖网及时选优。

3.幼体培育

1、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个/ml,后期6-7个/ml。

2、饵料:金藻3011,8701均是虾夷扇贝优质的开口饵料采用金藻与硅藻混合投喂,日投饵量10000-60000/个ml投放附着基后饵料可改为以扁藻为主,并适当增加投饵量。

3、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最适宜水温为15℃左右,D形幼虫选出后每天以05℃的速度将水温升至15℃,达到稚贝后可降温培育,以利向海上过渡。

4、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向海上过渡,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1/2,并适当充气,每天吸底一次

4,附着基的投放

1)幼虫平均生长7μm左右,选育后18—20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更大壳长达300μm,大部分幼虫即可出现眼点。当有20%左右幼虫眼点变圆,壳缘增厚时,应倒池投放附着基棕绳,网衣经彻底处理,附苗效果都很好。

2)为便于管理可结合幼虫附着时倒池,用120目筛绢将眼点幼虫筛选一遍,经筛选的幼虫规格大,眼点幼虫比例增加,附着时间缩短

5,出池暂养

出池规格

1)由于小稚贝和幼贝很不稳定,容易切断足丝,移向他处,下海时,环境条件突然改变,也就造成了附着型贝类下海掉苗,现今附着型贝类下海后保苗率均较低,贻贝较好可达50~60%,扇贝20~30%,因此向海上过渡是现今人工育苗中较关键的一环。

2)扇贝幼体在室内培育至壳高600μm的附着稚贝时,便可移至室外进行中间暂养为适应室内和海上水温差异,出池前逐渐降低水温至接近自然水温,此时贝苗因个体较小,降温后附着力减弱,极易从附着基质脱落,加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在长到2mm前为死亡高峰期,此阶段也是苗种中间暂养的关键。

6,出池暂养

暂养 ***

1)采用外层40目大袋,内层30目小袋的双层袋保苗保苗,海上中间育成前期,水温低,附着物少,管理上主要是清除浮泥,适时脱掉外层大袋,以及及时分苗

2)虾夷扇贝稚贝下海后生长很快,升温培育后苗种海上中间育成期要分苗二次。之一次在5月底—6月上旬,将小苗分到20—30目网袋,每小袋1000—1500粒为宜;第二次分苗在7月中旬,每天的早上和晚上进行稚贝经过筛选,按每袋500左右,装入15—20目袋中,并开始向深海转移以利渡夏。

3)进入10月份,水温已下降到20℃左右虾夷扇贝又进入本年度的第二个最适生长期,此时稚贝平均规格达2cm以上,这时要将稚贝及时分到网目为1—15cm的暂养笼中疏稀培育(7~10层笼,每层100~200粒)

4),稚贝出池时应注意事项

①选择适宜的网目规格。

②选择风浪小,无污染,饵料丰富的海区作为培育海区,抓住小汛潮,无风浪天气出池下海

③出池时,海上水温在5C以上为好,这样才能保证稚贝的正常生理活动。

④运输稚贝时,要防止风干,日晒,雨淋,防止脱落,防止机械损伤,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7幼贝(中间)培育

1、幼贝(中间)培育的概念虾夷扇贝幼贝(中间)培育,是指将刚刚出池壳高为600微米的稚贝,培育至2~3厘米大小的幼贝,可作为养殖或底播增殖大规格幼贝的整个过程。

(幼贝(中间)培育,经历的时间为5~6个月幼贝(中间)培育可分为3个阶段。)

(1)一级培育 从600微米左右的稚贝,培育成平均壳高为3毫米的过程一级培育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的海区,随着水温的不同,出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在黄海北部,4月初出池的稚贝,一级培育时间约60天左右,5月上旬出池的稚贝,需40天左右

(2)二级培育从平均壳高为3毫米的稚贝,培育为平均壳高为5毫米稚贝的过程。二级培育经60天或40天在培育中,网孔被浮泥杂藻等堵塞,水流不畅,阻碍了稚贝的正常滤食,影响生长。因此,需及时倒袋,更换网目,疏散密度,让其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生长成5毫米大小的稚贝

(3)三级培育 将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培育成3厘米大小幼贝的过程。当稚贝壳高达5毫米时,应及时筛选进入培育笼中三级培育的时间较长,还需渡夏。因此,技术要求比较高

2、幼贝(中间)培育

(1)一级培育一级培育海区,应选择在风浪小的内湾,如果有适合的虾池,可作为培育池。一级培育密度,在30厘米X 40厘米的网袋中,每袋装稚贝15万一2万个;在40厘米X40厘米X70厘米网箱中,装稚贝5万~6万个较为适宜。培育的水深,以3~6米为宜一级培育网目对角线长度,以绝大多数出池稚贝不流失为原则,越大越好。一级培育的管理,重点在于保证浮筏安全,及时清除附着物

(2)二级培育二级培育的个体,目标是达到5毫米。培育的器材为网目孔径14毫米左右的网袋,规格为30厘米X40厘米,每袋装3毫米稚贝1 500~2000个。二级培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分苗操作要求迅速,细致,避免日晒,风干,雨淋和机械损伤。分苗时,装苗容器要大些,容器内要常流水,随分随挂,不攒苗

(3)三级培育养殖单位从育苗场购到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后,运回育苗场继续培育至平均壳高为3厘米大小的幼贝,用于增养殖。这段时间较长,需要渡夏,技术要求比较高在这段时间内,对于出苗数量至关重要。因此,三级培育技术必须从运输,下海,分苗,合理投放密度,渡夏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做好工作

①运输:5毫米即可运输,宁早勿晚。运输利用早,晚气候凉爽的时候进行,做到防风,防干,防日晒,防雨淋运到目的地,要及时下海。

②培育器材和培育密度:下海缓苗后,应及时筛选进入培育笼培育笼为三级培育器材,即直径为30厘米或34厘米聚乙烯圆盘,盘上有孔径5毫米的孔眼,外包孔径为3毫米的机织网,每个网笼10—15层,层与层之间的间距为15厘米,每层放苗密度:30厘米的圆盘为80~100个;34厘米的圆盘为100 - 150个。

③分苗:分苗操作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利用早晚时间操作。提倡在海上操作,水新,水活,不致缺氧;随分,随挂,不致聚堆胶合分苗操作时,要搭棚,避免日晒。陆上分苗时,强调要流水,不攒苗,及时分装,切忌粗暴操作

④渡夏:渡夏海区,应选择在水深,流大的外排,水深至少在17—18米,从筏子结构而言,应采用活浮暗筏。活浮绠长8~10米,吊绳1~15米,使培育筏处在10米的水深之下。为保证其稳定,坠石要大,重25千克左右。坠石还要均匀,以免绞缠在高温期间,要减少提动。 1、底播增殖(放流增殖):选择砂泥底质渔场,清除敌害生物;播苗密度为8枚/平方米,亩播苗5500枚;播苗时间为当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翌年3-4月;增殖时间为17个月壳高可达8cm以上。

2.浮筏养殖:尽管放流增殖是一种技术简单、不需什么物资设备、成本低的一种生产方式,但由于海底敌害生物较多,侵害严重,存活率低,采捕也比较困难,尤其有些海区又没有具备放流增殖的底质条件,因此对于具备适于虾夷扇贝生长发育水温条件而又没有适于放流增殖底质条件的海区,进行浮筏式垂下养殖是虾夷扇贝生产的另一种方式。

所谓浮筏式垂下养殖,就是将贝苗按一定密度装在适宜的容器中,按一定距离和适宜水层吊挂于设置在海上的浮筏(绠)上进行养成。

由于虾夷扇贝是一种游离生活贝类,成贝步能分泌足丝附着,因此在养殖时必须采取防逃措施,根据所采取的防逃 *** ,虾夷扇贝可采用下面几种方式进行养殖。

(1)吊耳养殖:此法日本曾经采用,其做法是将长到一定壳高(一般3厘米以上)的贝苗,用小钻头在其前耳基部钻一小孔,用聚乙烯绳或尼龙线按2厘米间距穿成串,每串5-10个,然后按6厘米间隔系在粗的绳索上,吊养在浮筏上。这种 *** 虽然成本低,但操作费工,在风浪较大的海区也容易被掰断前耳或拧断耳绳,造成损失。

(2)衣袋网养殖:这种 *** 是用一定大小网目的聚乙烯网衣片,缝成衣服口袋状苗袋,将贝苗装进口袋(一袋一个),再用线封好袋口然后将其吊挂在浮筏上。这种 *** ,抗风浪能力强,成活率高,但成本较高,。操作较繁,又易附杂贝杂藻。

(3)灯笼网笼养殖:灯笼网笼养殖是现今扇贝养殖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养殖 *** ,这种网笼结构与三级育成网笼相同,唯其养殖网笼塑料圆盘孔目较大(直径2厘米),网目也较大。这种养殖网笼抗风浪能力强,而且水充通畅,扇贝生长快,成活率高,操作较方便,但一次性投资大。

在养成期间,要掌握放养密度、分苗时间和加强管理工作。

A、放养密度:放养密度既要考虑到扇贝的正确生长,又要考虑到更大限度地利用养殖器材,密度过大造成扇贝堆积挤压或互相咬合,影响生长,甚至引起死亡。密度过小又会造成养殖场器材的浪费,提高成本,降低效益。从实践结果,以每层(圆盘直径34厘米)放养15个,每隔1米距离挂养一吊是比较合理的。

B、分苗时间:虾夷扇贝生长适温为5-20℃,在北方海区,4月份以后,随着海区水温的逐渐回升,虾夷扇贝生长速度也随之加快,为了不错过快速生长期,应在年前的11、12月份将苗分完。

C、养殖期间的管理:由于是一次性分苗养成,因此在养殖期间,只要经常出海检查浮筏、吊绳、浮力等安全情况,及时做好各种加固工作,防止推荐、沉筏、掉吊和绞缠,在杂贝、杂藻繁殖季节,及时洗刷,保持水流畅通,冬天注意做好防冰工作。此外,还应根据海区透明度和水温情况调整养殖水层。 (1)收获时间:分苗时如果贝种个体较大(体高3厘米以上),经过1年半的养殖,体可达10厘米左右的商品规格标准,收获时间主要根据出丁率和出肉率更高的季节进行。出丁率高的时间为5-7月份,其中以7月份更高,而出肉率更高,也就是最肥满的时间为3-5月份,如果加工贝丁,以5-7月份收获为宜,而销鲜则最适收获时间为3-5月份。

(2)收获 *** :浮筏养殖的虾夷扇贝,胃酸收 *** 比较简单,即当虾夷扇贝长到商品规格标准时,在其适宜季节,将网笼从筏上解下,运回销售或加工,如果有一部分尚未达到商品规格,则重新装笼继续养殖。

经济价值:闭壳肌可 *** 名贵的海产品——干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