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造泥鳅养殖池? 如何建造泥鳅养殖池塘

畜牧养殖022

如何建造泥鳅养殖池? 如何建造泥鳅养殖池塘,第1张

如何建造泥鳅养殖池? 如何建造泥鳅养殖池塘
导读: 场地选择要求地形开阔,背风向阳,近水源,水量充足,排灌方便(大雨不涝),没有工矿以及农业废水排入。建池土质以黏土、壤土为好(保水保肥),天然饵料容易繁殖。泥鳅养殖池有土池、水泥池和稻田改建池几种。 土池、水泥

场地选择要求地形开阔,背风向阳,近水源,水量充足,排灌方便(大雨不涝),没有工矿以及农业废水排入。建池土质以黏土、壤土为好(保水保肥),天然饵料容易繁殖。泥鳅养殖池有土池、水泥池和稻田改建池几种。

土池、水泥池建池材料不同,但用来养殖泥鳅时,各方面的要求基本相似。

面积:小池塘为30-50平方米,用于泥鳅苗种培育池和亲鱼产卵池,大池塘100-200平方米,用作成鱼养殖池。

池深:进水口端深80-90厘米,排水处深约1米。池埂高出水面约40厘米。

水深:通常为30-50厘米。水过深,不利于饵料生物繁殖以及泥鳅进行肠呼吸,过浅,水温、水质则变化剧烈,对泥鳅养殖不利。

池底:要求平坦并逐渐向排水口倾斜。在出水口附近挖一个深30-40厘米、面积1-3平方米的集鱼坑,作为泥鳅避暑、越冬和人工捕捞的场所。水泥池底需要铺土约30厘米厚,以供泥鳅潜伏和天然饵料繁殖。

防逃设施:进排水口设置拦鱼设备。进水口更好高出池水水面30厘米左右。土池堤埂和池底应夯砸结实,防止漏水、漏肥或逃鱼。

此外,池内边角处可种藕、茭白等水生植物,这样既遮阴,又增收,一举两得。

1、形状:一般是合计为长方形,东西向,排列整齐,大小相近,长宽比为2:1。这样的鱼塘遮阴少,水面光照时间长,有利于塘中浮游生物的光合作用和生产繁殖,也有利于拉网操作。为了充分利用土地、四周边角地带,根据地形也可安排一些边角塘。

2、面积、深度:一般每口精养高产成鱼塘的面积10亩左右,保水25至3米为宜。不同类型鱼塘按其不通性能,其面积、水深也各不相同,一般来说,鱼塘的垂直深度应比鱼塘更高水位高出30至50cm。

3、塘底:鱼塘底部要平坦,冲进水口到排水口一端要有一纵向倾斜,其比降1/200至1/300。塘底沿纵向倾斜要挖一条沟,有的地方叫“鱼溜”或“鱼沟”,深约20至30cm,此沟的作用有二:一是便于排水捕捞底层鱼,二是干塘时给未捕净的鱼或鱼种一个存身之地,以减少受伤或死亡。

堤的设计要求

堤分为堤面、堤高、坡三个方面,设计应根据图纸状况、生产要求来确定。

1、堤面:堤面宽度各地不一,大型鱼塘的堤面宽度兼顾行车、种植、埋电杆、开渠、建分水井、清塘消淤六个方面。一般主堤面宽10至20 m。副堤面一般在8 m左右。

2、堤高:堤高就是从堤面到鱼塘底部的垂直高度。它的堤高不一样。一般堤高都要比鱼塘更高水位高出50cm 左右。

3、坡比:所谓坡比就是堤高与坡底之比。坡比的大小要根据不同鱼塘不同土质等情况来确定。土质好,浅水小塘的坡比一般是1:15至2。深水大塘或土质差,其坡比可以加大到1:3。坡比大,便于施工、生产操作和管理,不易塌陷,还能在坡面上种植青饲料。

进排水系统:进、排水系统由水源、进水口、各类渠道、水闸、集水池、分水口、排水沟等部分组成,进排水渠道哟畅通,鱼池进水与排水应设斜对处。

            回答

      选择面积为5亩左右的池塘养殖甲鱼,使用机械挖出1-12米左右的浅坑,池塘75%以上为水池,留出25%左右的陆地面积建造晒台、饵饲台,供甲鱼晒背、取食,在养殖池四周用石棉瓦、砖砌成高度为1米的防逃墙,防止甲鱼逃跑即可。每亩可放2-3龄的幼甲鱼100-150千克,可用田螺、小鱼、小虾等喂甲鱼。

一、养甲鱼池塘应该怎样构建

      选择面积在5亩左右的池塘,使用机械挖出1-12米左右的浅坑,池塘的75%以上为水池,留出25%左右的陆地面积留作甲鱼活动的场所,建造晒台和饵饲台给甲鱼提供晒背和摄取食物,在养殖池四周用石棉瓦、砖砌成高度为1米的防逃墙,防止甲鱼逃跑,池塘搭建完成后要对池塘底部进行翻耕,池塘内要晾晒4-5天,然后撒入家畜粪便,最后用水把池塘填满,水源应干净无污染,pH值在7-85之间,溶氧5毫克每升以上,水温保持在30°C左右。

二、甲鱼养殖技术

      1、每亩可以放2-3龄的幼甲鱼100-150千克。先将一部分的甲鱼放如养殖池中的网箱中养殖15天左右,若甲鱼没有出现任何的不适或者异常再进行大型的放养。

      2、用水田间田螺、小鱼、小虾、泥鳅以及田地中的蚯蚓、昆虫等等这一类都能成为甲鱼的饲料。在投放饲料时,要距离水面2-3厘米的地方进行投喂,可以在夜晚7点至8点或者早晨的5点至6点进行喂食,每次喂食的重量占甲鱼体重的5%即可。

      3、每8天至10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时要把池塘内的水位排出20-25厘米,然后把水在灌满,池塘水中的透明度要控制在30-35厘米,这样的水质条件可以让甲鱼生长的更好。

      4、 *** 期的公甲鱼一定要分池饲养,其次是甲鱼摄食能力有差距,体型较大的甲鱼需要分开养殖,否则会欺负弱小甲鱼,影响整体养殖效率。

甲鱼学名鳖,又叫潭鱼、团鱼、脚鱼,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沼、池塘、水库中,是淡水鱼类的珍品,目前世界上十分紧俏,因为它全身皆可入药而身价很高。鳖甲可治痔疮、荫毒等;鳖甲胶可治荫虚潮热、久疟不愈、痔核肿痛等症;鳖肉不仅为酒席佳肴,还可治关节炎、脚气病、疬瘰等症,并有滋荫凉血的功能。人工养鳖饲料简单易取,可喂给田螺、鱼类下脚料、小杂鱼、动物内脏以及瓜皮、菜叶等。现将有关甲鱼的一些养殖 *** 介绍如下:

一、鱼池的建造:甲鱼是生活在水中的卵生爬行动物。它常栖息于水底,有喜荫怕惊、喜静怕风、喜洁怕脏等特性。故鱼池应选择在背风向阳、水源充足和排灌方便,远离人畜车道的地方营造。鱼池面积以0:5—1:5亩,水深1—1:5米为宜。池内四周用石块、水泥砌成60度斜坡,便于甲鱼爬行。池内底部和岸边铺一层0:3米的细沙;并在池内遮荫处堆筑一个超出水面0:5米左右的沙床,以供甲鱼活动和产卵。池内中筑防逃堰,池的进出水口应用铁丝网封住,以防甲鱼外逃。有条件的地方更好分别建池,把亲鳖、幼鳖和成鳖分开在三种池中养殖。成鳖池还应根据鳖龄不同和个体大小分开饲养,减少大小鳖的互相残杀。因为甲鱼长到十五个月后如不卖掉它,公母鳖就会互相残害。鳖是无情的动物,公咬母很残忍。亲鳖池堤岸上应设一个或几个产卵场,产卵场的土质要求疏松,但要保证挖洞 不塌陷,便于亲鳖钻洞产卵,池底还要有疏松的土层,便于鳖在软泥中栖息和过冬。出壳后的小鳖越冬后就发育成幼鳖。幼鳖池要大些,池底铺0厘米厚的细沙,在池子的周围,要设一个场地,让幼鳖休息。生长期超过三年的鳖称为成鳖,可以上市出售。成鳖池的要求较简单,只要不让外逃就行,池的四周必须用砖砌成高约1米的围墙。一般的养鱼池都能饲养鳖。爱好养殖鳖的农户如地不具备建造鳖池的条件,也可将养鱼池稍加改造,用于养鳖。鳖喜欢上岸休息,群众通常称为“晒盖”,因此,利用鱼池养鳖,要在水面上架设木板或其它平板做鳖的休息场所。刚出壳的小仔鳖如果烽量不多,可用脚盆、木桶、水缸养殖,只要在里面放些细沙即可。鱼塘养鳖同样要在周围建造防逃墙,若养亲鳖,还要在塘边设几个产卵场。台湾高雄县美浓镇,有一户“甲鱼大王”所建的养鳖池,就象玻璃世界,也象自来水厂的过滤池。池内有竹筏,每一竹筏在阳光下,鳖都爬上筏晒太阳,人来了又跑下水,人走了又上来。大、中、小鳖分类分居,饲料库、工具库、工作人员室等,应有尽有。外办前往参观者甚多。�

二、选好种鱼:弊种可选用板平而体大肥厚、背甲呈褐色或橄榄绿、黑暗绿色,腹甲呈乳白色或浅红色的野生鳖,年龄三岁以上。具有这些特征的鳖比较好养,繁殖力强。若需要鳖苗,可与福建农学院养鳖场联系购种。自己繁殖鳖苗应选择体重2单位重量左右的体质健壮、肥大、无伤无病个体作种鳖。作亲鳖不可经常换,要坚持饲养数年,有的人分不清鳖的雄雌,一般来说鳖性成熟时,雌鳖的尾巴短而不突于甲壳外,后肢间距离稍 宽些,腹部比较厚;雄鳖的尾巴长,突出甲壳外,后肢间距离较窄,腹部也较薄。雌雄个体要相仿,雄鱼可略大些。平均每平方米投放甲鱼2只。雌雄鳖的比例为3∶1。雄鳖过多,容易干扰雌鳖的正常交配,还与雌鳖争食和争活动场所,影响繁殖。挑选亲鱼的时间更好安排在过冬前或开春时。亲鳖产卵时间较长,从3月到10月都可产卵,最盛期在芒种至大暑间。在雌鳖产卵前,要多放些含蛋白质多的饣料,同时要保持水质的清洁及环境安静。母鳖每年有生蛋期,春天后开始,20—30天生一次,每年可生八次左右。最初一次生七、八粒蛋,正常时是15—20多粒。弊蛋要经过40—60天才能出小鳖。这一切与天气、室温有很大关系。

三、饲养管理:关于鳖的饲料,从出壳到发育成成鳖的各个生长阶段食性基本不变。甲鱼以食动物性饣料为主,植物性饣料为辅。喜食鱼、虾、河蚌、螺蛳、蚕蛹、蝇明、蚯蚓、昆虫,及动物内脏、各种豆类等,也能吃瓜、菜、粮食,但切忌咸食。(养鳖以喂低级海鱼及特有饲料为主,但是,喂海中低级小鱼很不卫生,更好要预先进行加工处理。)饲料每天投放一次,更好做到定时、定量、定位。每天投饣料量占鱼体重的1—3%,也可参考甲鱼食后所剩饣料决定下次投饣量。冬季水温降到15℃时,甲鱼开始停食;降到10℃以下时,便钻入池底泥沙中,处于冬眠状态。此时池水应保持清新、嫩绿。四、甲鱼的人工孵化:甲鱼一般在池边沙滩或沙床上产卵,雌鳖产卵后八小时到一天内,即可把蛋收集进行人工孵化。孵化箱可用木板钉成深10—20厘米,长、宽视卵的多少而定,内铺5厘米厚的干净细沙。然后将卵有白点的一端朝上,按相隔一厘米的距离排放在沙上,可排列整防止积压,覆盖5—8厘米厚的细沙。经常洒水,并保持恒温30℃左右,经50—60天即可孵化出小甲鱼。刚卵出壳的仔鳖,体质较嫩,适应能力较差,对外界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因此,应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仔鳖健康生长。8月份出壳的放室内饲养,9月份以后出壳的仔鳖,室外早晚温度较低,也应放在室内饲养。卵化出的幼甲鱼要放在浅水盘中单独饲养,喂给精细的动物性饲料,不要与母甲鱼混养,以免被其伤害。也可以在一般方形或长方形鳖池的中央或某一角设“产房”,即:垫出一处无水而有沙的地方,沙要30厘米厚,湿润的。让鳖母在怀孕时,夜间能自动来此生蛋,然后用沙埋好,退回水中。母鳖还会常来看看望望。为了保险,人可在白天挖开沙子,将所有的鳖蛋取出移到另一安全池中埋好,防止外侵、伤害和损失。这种池孵有40—60天便会出小鳖了。

小鳖放入一般池中,化母不分,要喂十五个月才是出货期,即才能达到大小适中,适合食用。小甲鱼在出三个月内,发病较多,死亡率较高。主要有“肿脖子病”、“小霉病”等,可抗菌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另外,蚂蚁会危害小甲鱼的卵,田鼠和蛇也常伤害它,都必须

提防。不过,养鳖实际上很少出现病虫害,即使偶尔有,也易于控制。因为它是纯野生动物,适应力强。这方面的主要经验是要经常清池,保持良好水源,注意环境卫生,池中无味,清洁健康。

五、鳖与鱼混养:为了充分利用水面,鳖池中可放养适量的鱼。鳖的胆子小,一般不捕食活鱼,只捕食已死亡的鱼、虾等,而鳖的排泄物又可培育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优质饣料。混养鳖鱼,互利共生,养殖户可增加收入。

首先,你得有个院子。

(一大半人已经关闭了本文 T_T)

起因

因为养半水龟,这两年来抱着“养龟就是养环境”的理念逐步改善我家龟的栖息环境,我从去年就琢磨着要把庭园主要部分彻底改造成一个池塘景观。我理想中的池塘,它必须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逼格要高。我不喜欢那种人工砖砌的鱼池,再配一座巨浮夸的假山,然后假山上这里放个雷峰塔、那里放个姜太公……太丑了,我觉得很多人的审美还停留在三线城市乡镇企业科长办公室的水准上。

景要自然。有乱石,有杂草,有浮出水面巨大的沉木,有极普通的水生植物,极普通的草金鱼,极普通的虾兵蟹将、小蛙小龟在一起热闹地成长。

造价便宜。因为……我是一个 *** 丝。

我更先找到一些不太入流的景观设计公司,询问他们是否可以建造符合我要求的池塘。结果大部分回答是:我们有做锦鲤池的丰富经验……我说,那如果我要做一个和寻常的二逼鱼池不太一样的池子呢?比如:水岸坡度要非常缓,水岸要直接连接草地,不能高出超过 5 公分,池子形状要随便一点,不能就是一个大圆池子……设计师挠了挠头,脑子里闪过在林业大学虚度光阴的日子和毕业前抄袭论文的光景,然后说:这个我们没做过……

好吧,只能自己动手了。

研究

由于国内在这方面起步晚,多数人还停留在本文之一段所描述的在评论里写“首先你得有个 XX”的权贵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所以这方面参考资料非常少。我便开始找一些国外的池塘建造案例来参考。最简单的 *** 是什么呢?在 Google 搜索中输入 pond,看看国外的池塘是什么样子。有跌水的池塘就用 pond waterfall 搜索,然后就可以看到各种设计的非常不错的庭园池塘了。

但是,拿着这些漂亮去找设计师的话,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有些迟疑地说能做,但做出来的效果几乎可以肯定会相差十万八千里,因为国内和国外建造池塘的 *** 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

于是,为了搞清楚国外一般是如何建造池塘的,我找到了下图:

最简单的步骤如下:

1 找一根软水管或者随便什么,先在地面上圈出池塘的大概形状。

2 挖土,注意四周找水平。

3 用湿沙在池塘底部铺一层。(主要为了防止土中尖锐物扎破衬垫)。

4 将池塘专用的防水衬垫(防渗膜)在挖好的池塘里铺好,然后四周用石头固定。

5 开始注水。

6 用石头覆盖住衬垫边缘。

这样,一个池塘就造好了。不需要一袋袋水泥,一卡车黄沙,无数的砖。只需要神奇的池塘衬垫!!!有没有!!!

池塘衬垫

但是池塘衬垫是个什么材料呢?于是在 *** 上搜索了半天,果然有卖。这种衬垫 / 防渗膜国内使用的材料是“HDPE 膜”,国外有“EPDM 橡胶膜”,HDPE 膜据说应用在很多垃圾填埋场,也有大型的水产养殖和水景项目在使用。据卖家自夸,具有:无毒、无味、环保、使用寿命超长、延展性好,防止植物根系刺透的功能。很奇怪有这么好用的材料,国内却很少有人用来做池塘。

水循环过滤系统

接下来就是保持水质的问题。水的循环过滤是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建造池塘的基本环节。因为之前养过热带鱼,过滤系统本身没啥稀奇,往深了说,还有硝化菌群的培养等等,就不深入了。主要问题集中在较大的室外池塘可能要相应功率的水泵以及相应大小的过滤箱(桶)或者生化过滤池。

池塘的过滤系统如下图所示:

水泵将下游深处的水通过连接软管运送到上游的过滤箱,经过滤后的水从出水口流出。完毕。由于我养的是半水龟,所以相对锦鲤池来说,过滤系统的压力小很多,只要找到合适的设备即可。

设备和材料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感觉自己对于池塘建造已经了然于胸,于是开始付诸行动。

首先就是购买所需的一切:

潜水泵。 *** 买。最后选择了某 S 牌 140W 潜水泵,静音,流量为 16 立方每小时。价格:360 元。

过滤箱。 *** 买。最后选择了某 S 牌过滤桶,有紫外线消毒灯,生化棉过滤,方便排污,清洗也不麻烦。价格: 396 元。

15 米软管。 *** 买。最后选择了某 S 牌内径 25mm 的软管,每米 20 元,总共 300 元。(略贵,感觉被坑)

撇渣器。 *** 买。用来自动收集飘落到水面的树叶和水面污物。最后选择了某 B 牌,43W,小巧,静音。180 元。

户外防水接线箱,石头造型。 *** 买。也是某 S 牌。主要是用来连接池塘边所有用电设备的。149 元。

池塘衬垫。 *** 买。保险起见选择了进口的 LLDPE 防渗膜,每平方 249 元。最后加上上门测量裁剪、拼接的人工费 600,总计 1850 元。

鹅卵石和造景石。主要用来在池塘周围镶边以及在上游位置布置出一个跌水点。在莘砖公路(上海)某处找到一处卵石批发场,陆续买了 40 麻袋的石头。每袋都在 100 斤左右。大约 15 元一袋,总计大约花了 600 元。大块的造景石和大块的鹅卵石我都是周末过去在烈日下一块一块挑出来的。造景石主要是挑上下面较平整的,这样可以堆叠起来,以制造跌水效果。大块的鹅卵石挑选周身圆润无破损的,一方面美观,一方面一旦有破裂面,尖锐边缘容易割破池塘衬垫。

精选的鹅卵石和小粒鹅卵石以及其他造景石,例如:千层石、木纹石、青龙石等。 *** 买。主要是用来点缀一下,增加色彩和多样性。大约花了 500 元。

大型沉木。到上海更大的花鸟市场——岚灵花鸟市场物色了三块大沉木,一共花了大概 3000 元。(脸皮薄,不怎么还价,总之是肯定被坑了)

挖土

一切准备就绪后,工人进场了。两个挖土工人挖了大约一星期,期间修修补补改改,因为他们重来没有挖过这样的池子,所以挖了好久终才终于达到我的要求。

我对挖土的要求如下:从水岸边先挖两级台阶,高 10 公分,宽 20 公分左右,然后再斜着挖下去 80 公分,最后在远离上游的地方,再挖一个 30 公分左右的小坑用来放潜水泵。

工人开始挖上游的小池子:

工人在挖主池:

工人在挖最深处:

最后挖完的样子:

开始铺沙:

整体造型是从上游的小池子边缘跌水,经过一条 50 公分宽两米长的溪流,最后水汇入大池塘。

清洗卵石

由于省钱,从卵石批发场买来的鹅卵石是没有进行过任何处理的,所以首先要洗去泥沙,然后挑选出完好无损的,并丢弃破损的,原因还是 1、美观,2、防止割破衬垫。

清洗并挑拣一袋卵石的时间大约是一小时……工作量请自行脑补。腰背不好的年轻人请谨慎尝试。不缺钱的主建议还是购买成品鹅卵石。

池塘衬垫铺设

一切准备就绪,在一个晴朗的午后, *** 上的池塘衬垫卖家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就来我家安装了。他的人工是一小时 800!!! -___-

量取尺寸并裁剪衬垫,然后放在挖好的池塘上:

慢慢压实,让衬垫尽量紧贴土面:

用鹅卵石对边缘进行临时固定:

拼接好小池子、溪流和大池子后的样子:

然后开始注水:

铺设卵石与造景

进一步放置卵石,压住衬垫,将潜水泵放入最深处,软管连接到上游小池子边的过滤桶:

放置沉木:

水差不多注满,主要的布景完成后的样子:

慢慢调整局部的卵石放置组合,大小不同类型混搭,造成一种有层次的自然感:

进一步将卵石放置在岸边接壤处并放置水生植物、撇渣器:

从附近花鸟市场买了 40 条草金鱼试水,然后又陆续从 *** 买了 4 只小龙虾苗,4 只小青蟹苗,一些猫鱼苗,60 条蝌蚪,一些工具虾,一些清道夫,金毛鼠放入,看描述放了好多东西,其实因为有八个立方水,所以放进去都和沧海一粟似的几乎看不到,除了成群的草金鱼:

上游小池子边的跌水造型,还在进一步调整造型中:

此处暂缺一张跌水的照片

最后

铺完草皮后的样子:

当然,这还不是最后的成品,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还要进一步放置并调整岸边的卵石,用一些大卵石交错在小卵石间,使得水岸看上去不那么刻意;还要隐藏连接水泵和过滤桶的软管;另外池塘边缘的处理还要考虑到防止大雨时泥水进入以至于水变得浑浊。图上水质有些浑浊就是因为在铺设草皮之前,上海下了一场暴雨,导致不少泥水冲入池塘,造成浑浊。

池塘衬垫最保守估计使用寿命也超过 5 年,如果不在太阳下暴晒,使用 20-30 年完全没有问题。即使几年以后无法再用,抽干水拿掉石头,换一层衬垫,也不难。

有草金鱼的池子完全不必担心滋生蚊蝇。草金鱼精力旺盛,什么都吃,又便宜。我的池塘运行几周,池塘周围可能是我家院子里飞虫最少的地方。偶尔会有各种漂亮的鸟飞到池塘入水口里扑腾着洗个澡,很可爱。

整个池塘的成本粗算控制在了 1 万以内,而同样大小的传统鱼池建造,成本估计在 3 万左右,然后加上利润,你要花至少 6 万块钱(有时候甚至是 10 万)才能欣赏雷峰塔和姜太公稳坐大假山。

另外,有一本书可以做参考,书名叫《花园水景》,其中介绍了各种水景的建造 *** ,都是可以 DIY 的,但中文翻译的比较坑爹,比如“池塘衬垫”译为“丁基橡胶”,导致我有大半年在 *** 里搜“丁基橡胶”都搜不出东西来,几近绝望放弃衬垫式池塘的建造。

虽然很辛苦,但至少完成了一个小小的梦想。太多人的生活单调乏味毫无创造性,偶尔流连在这个世界表面的浮华里用滤镜装点不真实的想象。不如静下心,听听自己要的是什么,并努力实现之,那种成就感才是无与伦比的。

泥鳅是一种价值很高的鱼类,泥鳅的养殖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业水产养殖项目,在养殖过程当中,泥鳅养殖场所的建造特别关键,我们要进行合理的建造,那么,泥鳅养殖场怎么建造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泥鳅养殖基地建设方案。 一、泥鳅池的选址 1、交通:交通对于泥鳅的养殖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在交通方便的地方,进苗、购买饲料、出售泥鳅等都很便利,不受季节天气的影响。 2、用电:泥鳅池一般要选在电压较为稳定的地方,这对养殖过程中换水的快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各地农村大多已经进行农网改造,但也还有一些地区由于变压器容量小、线路老化等原因,在用电髙峰无法启动水泵抽水,这很容易给泥鳅养殖带来安全隐患,所以初次养鳅的朋友在选择养殖场地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3、水源:水源是否充足决定着泥鳅养殖密度的髙低,因此泥鳅池一般都建造在离江河、湖泊较近的地方,但是水源一定不能受到较重的污染(能够适合鱼类生存)。如果你当地有着较为丰富的地下水,也可以用井水养殖,效果几乎是一样的。 4、土质:土质以黑土、黄土等较黏的土质为好,沙土保水性能差,更好不要选用。 5、地势:地势要稍高,排水方便,而且在夏季洪水季节要不被淹没。 二、泥鳅塘的建造 1、时间:北方地区建造泥鳅塘一般在冬季建造比较合适,冬季建造的泥鳅塘经过下个冬天的冰冻,土质慢慢疏松,对于第二年养殖过程中的保水有较大的作用,当然其他季节也可以,只是要注意渗水的问题。 2、开挖:对于原来田埂较为矮小的稻田或者是在平地新建养鳅池塘,有条件的可以采用小型的推土机或挖掘机进行开挖池塘。在开挖之前,更好能用旋耕机把地耙一遍,然后再开挖,这样,泥土松软,对保水同样有利。对于稻田田埂已经比较牢实的,也可以采用人工将田埂适当加高加宽即可。 3、池的深度:建成后的泥鳅池深度一般保持在1米左右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太深,太深了,开挖的费用也较高。 4、埂(坝)宽度及防渗漏处理:一般保持在1-2米即可(具体根据当地土质确定>,只要能够蓄水在70厘米左右且渗水较慢即可。部分稻田有野生龙虾打洞,容易导致田埂漏水。有的地区土壤含沙较多,防渗效果不佳。对于这样的稻田,可以在度边覆盖土工膜,以防止出现塘水渗漏。一般每平方米130克规格的土工膜价格大约为3元,处理1条100米长的田埂大约需要花费600元,但一般可以使用3年。如果有条件,能将田埂用砖或混凝土进行防渗漏处理当然更好,只是这样一次性的投入就要大一些。- 5、池塘的大小:养鳅池塘一般以长70~120米,宽8~15米,面积1~3亩为宜。如果宽度过宽,投料等管理不是很方便;如果长度过长,换水很难达到比较彻底。池塘当然也不要太小,那样管理起来也有些麻烦。 三、相关材料的准备 1、竹竿和铁丝:竹竿一般买6米长左右的即可,每根竹竿截成4节,每节15米,最上面的一节因为较细,所以不能用,其余3节可以用。在养殖泥鳅池毎35米就要用到一节竹竿,这样,就可以算出竹竿的购买量。支撑网布用水泥棒也可以,一般610米用一根水泥棒。可以向预制构件厂定购水泥棒,长度大约为15米(就是很多葡萄种植户用于搭架的那种)。此外还要准备适量的细钢丝绳或铁丝,其长度能够绕稻田1周即可,用于把每根竹竿或水泥棒连接起来,便于固定网布的一侧。 2、网布:网布主要用于防止泥揪在田埂四周打洞和外逃。为了保证网布的使用寿命和确保泥鳅不外逃,购买网布一定要选择质量较好的聚乙烯网布,网目的大小应根据所放的泥鳅苗而定(一般10~20目的网布均可)。质量较好的网布在日晒雨淋的露天场地可以使用3年以上,但质量差的网布有的不到1年就老化变脆,容易造成养殖的泥鳅逃逸。网布的宽度(高度)以15米左右为宜。由于池水的深度可能在70厘米左右,加上泥下要埋入约50厘米,所以绝不能使用宽度仅为12米的网布代替。网布的长度视泥鳅池的周长而定。一般情况下若泥鳅池的周长为100米,购买布网时更好多买几米,因为网布在埋设时不一定能够做到完全拉直,这样就有可能增加网布的用量。 四、相关设施的设置 1、埋网:在放苗前1个月,就要把网埋在池塘里,埋网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养殖泥鳅的成与败,可以说,它与泥鳅的养殖同样重要,埋得不好,会造成泥鳅大量逃跑。埋网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埋网之前,池塘中不能有水,如果有水,网就埋不结实,但也不能太干,若太干,硬泥块在填埋时容易把网布戳破。 ②埋网沟要用人工挖,所挖的泥土不能放在池塘埂上,要放在池子中,以方便埋网时的回填。埋网沟要在距离池埂底部20厘米左右的地方开挖,如果距离池埂太近,在养殖过程中由于雨水的冲刷,埂上的泥土难免不出现塌陷,这些塌陷的泥土容易把围泥压垮,造成泥鳅逃跑。埋网沟的深度一般以30厘米为宜,这主要是根据泥鳅的好动性设计的,如果埋得太浅,泥鳅容易把埋网的泥扫开,造成泥鳅从网底逃跑;埋得太深,上面的防逃高度就很难保证。在挖到池子四个角的时候,要把沟挖成弧形的而不能顺池埂挖成直角,以免在四角埋网时出现皱褶。 ③埋网沟挖好后,要立即进行埋网,以免泥土变干不利于填埋。网布与池底形成一个“」”形,这样能有效地预防泥鳅逃跑。埋网时,一定要把网拉紧拉直,千万不要让网起皱打兜,否则在养殖过程中,泥鳅容易在皱褶处聚集,时间长了容易把网“拱”破。 2、打桩:网捕埋好后,应在网布靠池埂一侧进行打粧(使用竹竿、杂木棒、水泥棒均可)。若使用竹竿或木棒的,可以将其一端削尖,然后使用锤子将其打入泥内即可(打入泥内的长度约30厘米),每隔3~5米打1个桩;若是使用水泥棒作为支撑的,可以在网外每隔6~10米用铲或锄挖1个坑(坑深30厘米左右),然后放入水泥棒并回填踏实。无论使用哪种材料打桩,都应尽量保证每根桩达到直立,以确保网布能够绷直。 3、拉线及绷网:桩打好后,应使用铁丝或细钢丝绳(铁丝或细钢丝绳的直径大约为3~5毫米即可)从桩的中上部将毎个桩连接起来。铁丝或钢丝绳的高度以略高于网布为宜。连接线拉好并固定到每1个桩上后,应将网布的一侧使用细铁丝或尼龙线捆扎到拉线上(每50厘米左右捆扎一下)。捆扎的时候应注意:部分地方网布边缘离铁丝的距离稍大,只要略微拉紧即可,不要把网布硬拉到拉线上,以防把网布撕破。捆扎好网布后,池塘围网的主要工作也就算基本完成了。 4、安装进排水管:泥鳅池塘的排水管道一般由1个弯头和2节排水管组成。排水管道的一般为大小100~160毫米,一节排水管的长度大约是池塘埂的宽度,挖开塘埂把其埋在略低于池塘底部的位置,在埋好管道的池内一端套上一个同规格的弯头/并用胶水粘好固定,使弯头口向上。在弯头口再插上一段长度约70厘米的同规格水管(不用抹胶),这样泥鳅池塘的排水管道就算安装完成。以后在养殖中,若池塘需要排水,把池塘内弯头上的那节水管抽掉即可。下雨或往池塘加水时,若池塘水位高于池塘内的水管,池塘水便可以通过排水管道流出,完全不必要担心池塘水满漫塘引起泥鳅逃跑。为了增大池塘围网的安全系数,防止万一出现网布破口造成泥鳅逃跑,也可以在排水管处再用小块网布进行围拦,这样即使有个别泥鳅侥幸逃出围网,也不可能逃跑到池塘外。养殖者在平时管理中,若发现有逃跑到围网外的泥鳅,可以使用捞网等将其榜起放回到围网中。由于泥鳅喜憨在进水口附近蹿跳,所以我们在安置池塘的进水管时,应让冲到离池边围网1米以上的位置,以免泥鳅在网布边聚集蹿跳造成头部擦伤。有的养殖户在出水管的下面放置了一小块木板,使抽水入塘时水花四溅,既增加了池水的溶氧,又可以有效地防止泥献在抽水时过度聚集,这一做法值得大家借鉴。 5、其他附属设施 ①打井:如果泥鳅池塘附近没有可靠的水源,则应考虑在塘边打井。在平原地区地下水一般都比较丰富,用直径40厘米左右的水泥管往下打几米即可有比较丰富的水源,放入水泵就可以连续不断地抽水,而且花费一般也就几百元。对于山区、陵地区,若要依靠井水,则应该是先打井,再建塘,以免池塘建好了打的井却没有多少出水量,使泥鳅养殖无法正常开展。 ②建鱼棚:鱼棚的作用主要是供看守的人住宿和存放养殖的饲料等物品和养殖用具,一般可搭一个几平方米的简易棚即可。由于养殖泥鳅的投入比较大,在塘边搭建鱼棚并派认真负责的人进行日夜看守也是非常必要的。 ③塘埂的平整:由于开展泥鳅的养殖管理需要经常在塘埂上行走,因此对于新做的塘埂或新加高的塘埂,更好稍加平整,以方便管理人员行走。 以上设施准备完成以后,围网养殖泥鳅的池塘也就完成了。将池塘注满水(池水深度为50^60厘米),浸泡7天以上(主要是让网布泡软并着生浮游生物,使其光滑避免擦伤鳅体)就可以投放泥鳅入池开始养殖了。 通过以上关于泥鳅养殖基地建设方案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泥鳅养殖场怎么建造,要想养好泥鳅,选好合适的地点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选择水源充足的、水质良好的地方,其次,养殖过程中需要运送饲料、运送泥鳅,因此得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