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殖青口贝?

畜牧养殖012

如何养殖青口贝?,第1张

如何养殖青口贝?
导读:4月份,人们在水中拉上绳子,让青口贝幼体附着在上面。6月份,把已经挂满小青口贝的绳子绕在海中专门用来养殖青口贝的木栅上。青口贝们以各种浮游生物为食,越长越大,等木栅上长满青口贝之后,就可以使用采集机将它们采集下来。查看更多《哇!科学好简单升

4月份,人们在水中拉上绳子,让青口贝幼体附着在上面。6月份,把已经挂满小青口贝的绳子绕在海中专门用来养殖青口贝的木栅上。

青口贝们以各种浮游生物为食,越长越大,等木栅上长满青口贝之后,就可以使用采集机将它们采集下来。

查看更多《哇!科学好简单升级版》

*** :拿着小海鲜:

1,具有长期的清凉干净的水转化循环水灌溉安装小海鲜菜;

2,温度在摄氏18度的控制;

3,水深不超过2CM;

4,找一些干净的沙子是更好的海鲜埋里面的时间很少长寿。

5,注意不要用强光照射,或暴露。

在酒店卫生猛活海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水温,盐度,换水混养的数量都在学习,在引进活海鲜品种提高水温,盐度含(1斤海水克盐盐度已知数量),禁忌之前,让我们来看看在酒店居住加薪海鲜必备之物呢?温度计 - 测量海鲜池的水温。

2,海水浓度计(又称盐度计) - 监测海鲜池盐浓度。

3,温控器 - 提供热量。

4,氧气泵 - 作为海鲜产生氧气单个池。

5,循环水设备 - 使海味上下池水循环和氧的自然流动。

6,制冷设备 - 降低池水温度。

7,过滤器 - 过滤水中杂质。

常见的海鲜品种的水温,盐度,生存和喂养方式:

澳洲龙虾:夏天水温12-15℃,冬季水温18-19℃,盐度24-26%,龙虾一般幸存没有浑水星期就能换水每三个月,由于澳洲龙虾新鲜好动的,所以除了小龙虾,但更好不要混养其他海鲜。

小青龙(小龙虾):水温17-18℃,盐度24-26%,一般可以3-4天生存。可以混养和龙虾。

大菱鲆,三刀鱼:水温18-19℃,盐度16-18%,15天喂养,换水,每周一次,两者可以混养。

蟹,珍宝蟹,梭子蟹,螃蟹:水温17-19℃,盐度23-24%,一般可以七天,所有的蟹混养可以生存。

蛤,蛏子:水温13-15℃,盐度12-15%,可五天左右存活,一般喂食自来水,而他们一般没有贝类混养禁忌,但由于个体较小,所以被单独放置。

鲟鱼,昂刺鱼,虾:水温12-15℃,盐度为0,因为鲟鱼比较勇敢的,它需要一个单一的喂养外,其他品种可以混养。

虾,虾,螺虾,草虾:水温18-19℃,盐度16-18%,可长达1-2天生存,由于水质的虾容易使变质,所以每个人必须每天换一次水,如果你发现池中有虾,必须立即删除。由于该酒店是大量投喂,一般一个饲养。

左口鱼:水温约为-2℃,盐度24-25%,最多饲养15天,需要换水,每周

扇贝扇贝,贻贝,蜗牛:温度0 ℃,盐度18-20%,可以放置长达三天,通常用流动水喂养。这些贝类一般没有混养禁忌,而是因为个体小,所以被分开放置。

东星斑,石斑,苏眉斑,老鼠斑,老虎斑等石斑鱼配料:水的温度为20℃左右(冬季使用温控器),盐度24-26%,一般一周涨跌的水,在除了石斑鱼,皆可混养的其他地方。

象拔蚌:水温约为-2℃,盐度24-25%,一般可存放5天,换一次水,每两天平均,与左口鱼混养。

加州鲈鱼:水温23-28℃,虽然加州鲈原产于纯淡水;但只要保持盐度在10%以下,一般可以为20-30天,每周生存换水,可与其他鱼类混养。

活鲍鱼:?水温12-15℃,10-12%的盐度可以放置多达15天,平均五天换一次水,一般单独喂养。

活海参:15℃左右的温度,盐度10-22%,可以放置三天,换水平均,通常是单独饲养,每两天。

蛤,香螺,文蛤,天鹅蛋:温度10℃,约12%的含盐量,可以放置长达五天,一般喂食自来水,而他们一般没有贝类混养禁忌,但因为小个人,所以都分开放置。

注:

1,在细钩上与海水时自来水,自来水应静置12小时以上,提前,以除去水中的杂质。

2,喂养海鲜特别细海盐,不能用普通食盐代替。

3中,当氧气馈送海鲜并不是说更好,如果填充有太多的氧气,氧气泵出气体喷发将冲海鲜。

4,要经常用蓝色液体的水消毒,换水水滴到每一个每100kg比例在下降到2-3珍惜。

有任何疑问,您可以搜索大连水产咨询 *** 网点打我

扇贝,是我国沿海主要养殖贝类之一,世界上出产的扇贝共有60多个品种,我国约占一半。常见的扇贝养殖种类有栉孔扇贝、海湾扇贝和虾夷扇贝。

( Chlamys farreri )品种来源:黄海

特征特性: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瓣鳃亚纲,异拄目,扇贝科,扇贝属;生活在3m~ 30m岩礁及砂砾质海底;滤食,饵料以浮游植物为主;耐温范围一15℃~25℃;适盐范围16‰~43‰;产卵期在5月至6月;用途广,肉细嫩,味鲜,经济价值高。属我国海区自然生种类。适宜于我国广大海域特别是北方沿海养殖。

栉孔扇贝营附着生活,足丝料发达。成贝壳高可达8厘米以上。因右壳前耳有明显的足丝孔和数枚细栉齿而得名。壳面生长纹细密,具粗细不等放射肋;左壳约10条,右壳约20条,肋上有不整齐的小棘。

( Ar-gopecten irradians )品种来源:1982年从美国引进。

海湾扇贝不宜在我国养殖,主要原因是海湾扇贝个体滤水量24小时会达到12方至15方,随着我国海湾扇贝养殖面积的增大,导致大面积海域水质出现氨氮过高,溶解氧过低,使海湾扇贝产量一年不及一年,其他养殖生物大量减少,导致海底淤泥增厚,这样一来我国的海洋环境会受到严重破坏,个人意见迅速产出渔政及环保部门迅速采取措施,抑制海湾扇贝在我国海域上养殖,为子孙后代留下一片蓝色海洋。

特征特性:软体动物门,瓣鳃纲,异柱目,扇贝科,扇贝属。贝壳扇形,两壳几乎相等,后耳大于前耳,前耳下方生有足丝孔。壳面有放射肋18条,壳面呈黑褐色或褐色。生长适温范围5-30℃,最适生长温度18-28℃。

栉孔扇贝( Chlamys farreri )

生态习性

栉孔扇贝生活在低潮线以下,水流较急、盐度较高、透明度较大、水深10-30m的岩礁或有贝壳沙砾的硬质海底,以足丝附着侧卧于附着基上,右壳在下。动物可开闭双壳排水,以反作用力作短距离的游泳。闭壳运动能发出清脆的声响,能脱落足丝到水中游动。正常生活时,通常张开两壳,滤食海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和有机碎屑以及其他小型微生物。若环境不适合,可自动切断足丝,急剧地伸缩比壳肌,借贝壳张闭排水的力量和海流的力量作短距离的移动。栉孔扇贝对低温的抵抗力较强,在水温0℃以下也能够成活。15-20℃是最适生长温度,水温超过25℃生长受到抑制,4℃以下贝壳几乎不能生长。高盐种类,最适盐度范围为23-34。栉孔扇贝耗氧率高,抗干露的能力较差。产地、产季产于我国北部沿海,山东长岛、威海、蓬莱、石岛、文登和辽宁大连、长山岛等地是主产地。

繁殖特性

栉孔扇贝为雌雄异体,存在雌雄同体的现象。在繁殖季节,雌性生殖腺呈橘红色,雄性生殖腺呈乳白色,区分明显。繁殖季节过后,生殖腺退化,雌、雄外观上完全相同,呈无色半透明状。栉孔扇贝每年有两个繁殖期,之一次在5-7月,水温14-20℃,第二次约在9-10月,水温22-20℃。繁殖季节主要与水温有关,在不同的海区有较大的差异,山东南部沿海,5月上中旬进入繁殖盛期;而在长岛北部岛屿海区,6-7月份才进入繁殖盛期。除水温以外,生殖腺植树的变化也是确定繁殖季节的一个重要依据,生殖腺指数平均达到15%时进入繁殖期。在繁殖季节有多次排放的习性,之一次排放后,经过一周左右又可排放,壳如此反复多次。产卵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壳高6-7cm的两龄倍,怀卵量800万-1000万粒,一次产卵量200万粒左右,壳高8-9cm的3龄贝,怀卵量为1500万粒,一次产卵量400万粒左右。成熟卵子直径70微米左右, *** 全长50微米左右。苗种培育幼虫培育适宜密度为8-12个/mL,培育水温为18-20℃,受精卵孵化至D形幼虫期,即可进行投喂三角褐指藻、等鞭金藻、叉鞭金藻、小球藻、塔胞藻和扁藻等。以等鞭金藻为例,D形幼虫初期日投喂量为1万-15万个/mL;壳顶期日投喂量为15万-5万个/mL;分3-6次投喂。多种饵料种类混合投喂的效果比单一种类要好。每天换水两次。光照一般控制在500lx一下。每5-7天倒池一次。在重金属含量较高的海水中,每立方米水提价入2-3g的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附着基一般是棕绳编成的小帘(绳径8mm左右),或聚乙烯网片,附着继需用05%的氢氧化钠处理,清洗油污等,在经过反复锤打、浸泡,清除碎屑、杂质及可溶性有害物质等。附着基投放过早,不但影响育苗池的正常管理,而且容易被残饵、杂质污染,水质变差,幼虫难以附着;附着基投放过晚,则错过大批幼虫更佳附着机会而下沉死亡。更佳投放时间应在池内幼虫有50%以上出现眼点时,一般配合倒池。养殖要点筏式养殖:在海区设置筏架,然后在筏架上 吊挂养殖笼,1CM左右雅贝一层防治200个左右,放养量为400笼1/15公顷;穿耳吊养:利用壳高3CM以上稚贝,在其前耳钻一小孔,然后吊挂在养殖绳上进行养殖;底播养殖:把贝苗直接播放到海底或滩涂潮间带养殖,可与对虾混养。养成时间栉孔扇贝为多年生,1-2龄贝生长速度较快,在人工筏式养殖的条件下,当年常温培育的苗种,入冬前壳高可达2cm以上,第二年壳底高可达7cm左右。

海湾扇贝 ( Ar-gopecten irradians )

生活习性

海湾扇贝多数分布在海面下3-10米处,性格比较泼辣,耐温范围-1-31℃,5℃以下停止生长,10℃以下生长缓慢,18-28℃生长较快;其耐盐范围16‰-43‰,适盐范围21‰-35‰。在环境不适时,能自切足丝用两壳开闭击水进行快速移动。海湾扇贝一次击水可跃进1-2米左右。海湾扇贝从受精卵起计算,在流大水肥的海区经过8个月,平均壳高能达5-6厘米以上,更大个体达7厘米左右;在内湾流缓海区平均壳高只达5厘米左右。在全人工养殖条件下,低密度放养较高密度放养生长快,分苗早较分苗晚生长快。

生殖习性

海湾扇贝为雌雄同体。其生长发育较快,春季培育的苗种,养殖到秋季(壳高达5厘米左右)性腺就成熟,并可以此为亲贝采卵培育苗种。生物学最小型为22厘米。性腺局限于腹部,精巢位于腹部外周缘,成熟时为乳白色;卵巢位于精巢内侧,成熟时褐红色,通常性腺部位表面具一层黑膜,在性腺逐渐成熟过程中,黑膜逐渐消失,精巢与卵巢便历历分明。当性腺开始发育后,在控温条件下给予一定数量的饵料,能促进性腺提前成熟,排放精卵,这就是提前苗与多茬育苗的生物学根据。在我国北方海域,海湾扇贝一年有春秋两个繁殖盛期,春季为5月下旬至6月,秋季为9至10月。秋季生殖期后,腹部透明,无精卵存在。

虾夷扇贝

虾夷扇贝在我国北方繁殖季节为3—4月份,产卵水温为3—10℃。自然种群雌:雄为6:4左右。虾夷扇贝受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后不断发育,初期D型幼虫壳长110—120μm;经过浮游幼虫阶段,当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μm时出现眼点,随即附着变态,稚贝壳长达3—4cm,足丝腺退化。栽培要点1、育苗亲贝的选择与蓄养:壳长8—13cm的3—4令贝均可做亲贝,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购置5个左右亲贝就可以了(其中雄贝占3—5%)。亲贝运输要在低温季节进行,在气温5℃以下。将亲贝装入麻袋中,麻袋用海水湿透,扎紧,海上运输15小时,成活率可达100%。暂养密度30—40个/立方米,暂养水温5—7℃。以小硅藻为主要饵料,畏投少量金藻和扁藻,日投饵量30万-40万个/ml,每6小时投饵一次,日换水4次,每次1/3。亲贝暂养期间,一般不倒池,不充气。

产卵、孵化:成熟的虾夷扇贝性腺十分饱满雌贝性腺呈桔红色或桃红色,雄性呈乳白色当性腺指数达13%以上,正常换水发现有少量亲贝排放时,采用同温下倒池的 *** 产卵,不进行其他 *** 。亲贝之一次平均产卵量低于300000/只,可留下亲贝再继续暂养3—5天,则又可大量排放。孵化水温8—11℃,孵化期间每隔1小时人工搅动一次;经90—70小时,当60—70%幼虫达到D形幼虫时,用200目拖网及时选优。幼体培育:密度:D形幼虫培育密度前期控制在8—10个/ml,后期6-7个/ml。

饵料:金藻3011,8701均是虾夷扇贝优质的开口饵料,采用金藻与硅藻混合投喂,日投饵量10000-60000/个ml投放附着基后饵料可改为以扁藻为主,并适当增加投饵量。

水温:幼虫培育阶段最适宜水温为15℃左右,D形幼虫选出后每天以05℃的速度将水温升至15℃,达到稚贝后可降温培育,以利向海上过渡。

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向海上过渡,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1/2,并适当充气,每天吸底一次。

2、养殖底播增殖(放流增殖):选择砂泥底质渔场,清除敌害生物;播苗密度为8枚/平方米,亩播苗5500枚;播苗时间为当年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或翌年3-4月;增殖时间为17个月壳高可达8cm以上。浮筏养殖:尽管放流增殖是一种技术简单、不需什么物资设备、成本低的一种生产方式,但由于海底敌害生物较多,侵害严重,存活率低,采捕也比较困难,尤其有些海区又没有具备放流增殖的底质条件,因此对于具备适于虾夷扇贝生长发育水温条件而又没有适于放流增殖底质条件的海区,进行浮筏式垂下养殖是虾夷扇贝生产的另一种方式。所谓浮筏式垂下养殖,就是将贝苗按一定密度装在适宜的容器中,按一定距离和适宜水层吊挂于设置在海上的浮筏(绠)上进行养成。[2] 

3、收获收获时间:分苗时如果贝种个体较大(体高3厘米以上),经过1年半的养殖,体可达10厘米左右的商品规格标准,收获时间主要根据出丁率和出肉率更高的季节进行。出丁率高的时间为5-7月份,其中以7月份更高,而出肉率更高,也就是最肥满的时间为3-5月份,如果加工贝丁,以5-7月份收获为宜,而销鲜则最适收获时间为3-5月份。收获 *** :浮筏养殖的虾夷扇贝,胃酸收 *** 比较简单,即当虾夷扇贝长到商品规格标准时,在其适宜季节,将网笼从筏上解下,运回销售或加工,如果有一部分尚未达到商品规格,则重新装笼继续养殖。经济价值大。

中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包括牡蛎、缢蛏、蚶类和蛤仔。

1、牡蛎:牡蛎及其近缘动物的全体,是海产贝壳。在亚热带、热带沿海都适宜蚝的养殖,我国分布很广,北起鸭绿江,南至海南岛,沿海皆可产蚝。蚝乃软体有壳,依附寄生的动物,咸淡水交界所产尤为肥美。牡蛎是软体动物,有两个贝壳,一个小而平,另一个大而隆起,壳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壳,油都可入药,也叫蚝或海蛎子。

2、缢蛏:缢蛏一般指蛏子,蛏子是帘蛤目竹蛏科瓣鳃纲软体动物的通称,又称蛏子皇、圣子、竹蝗、蜻。贝壳长,近柱状或卵圆形,两壳相等。中国盛产蛏子,南北沿海多有分布。蛏子肉可鲜食,也可加工制成蛏干、蛏油等。中国养殖历史悠久,以福建、浙江产量更大,并有人工养殖。

3、蚶类:为蚶科动物魁蚶、泥蚶 、毛蚶等。毛蚶属海产经济贝类。分布于西太平洋日本、朝鲜、中国沿岸。在中国,北起鸭绿江,南至广西都有分布,莱州湾、渤海湾、辽东湾、海州湾等浅水区资源尤为丰富。生素B12含量较高的食用贝类。

魁蚶:大型蚶,壳高达 8厘米,长 9厘米,宽 8厘米。壳质坚实且厚,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近相等。背缘直,两侧呈钝角,前端及腹面边缘圆,后端延伸。壳面有放射肋42~48条,以43条者居多。放射肋较扁平,无明显结节或突起。同心生长轮脉在腹缘略呈鳞片状。壳面白色,被棕色绒毛状壳皮,有的肋沟呈黑褐色。壳内面灰白色,其壳缘有毛、边缘具齿。

血蚶学名“泥蚶”。海南人就称它为血蚶,广府人称它为“蛳蚶”,潮汕地区的人们则习惯单称为“蚶”。蚶属于软体动物的“瓣鳃类”。它的介壳形状,作心脏形,两壳质厚而隆起,左右同形,表面有垄沟,如瓦屋棱,约有三四十条,均由壳嘴而散射。

毛蚶:成体壳长4-5厘米,壳面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

4、蛤仔:蛤仔,动物界,属帘蛤科,具有药物价值。生活于近河口沿岸和潮间带浅泥沙滩。蛤仔双壳纲真瓣鳃目帘蛤科蛤仔属的统称。中国近海发现有菲律宾蛤仔和杂色蛤仔2种。其生态习性相似,仅外部形态特征和分布区稍有差异。

扩展资料:

在人工控制下贝类生长繁殖的生长过程。贝类一般为草食性,主要摄食藻类及有机碎屑等,饵料基础丰富。河口内湾一带营养盐含量高,能生长大量浮游植物,江河径流及注入的城市污水中常带有大量有机质,成为贝类丰富的食物源,是贝类养殖的理想场所。

浅海养殖贝类不需投饵,可养海面辽阔;滩涂养殖一般也不需耗资建立养殖地,放养苗种后一般1~2年即可采收,成本低而收入高,因此,贝类养殖已成为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主要养殖贝类的国家有美国、法国、英国、日本及中国等。已养殖的贝类有近百种,主要有牡蛎、贻贝、扇贝、缢蛏、泥蚶、蛤仔、鲍等;也有淡水蚌养殖。

20世纪70年代以后,有些工业化国家在沿岸水域污染严重或缺少浅海滩涂的情况下,利用陆上人工塘试养贝类,依靠投饵和循环过滤水系统精养牡蛎,使贝类养殖发展到全人工化阶段。此外,贝藻套养既可充分有效地利用场地及器材,又使两者产生互利的生态效益,如中国的贻贝或扇贝与海带套养,褶牡蛎与紫菜套养等,均达到增产目的。马来西亚实施的对虾、泥蚶混养,效果也很好。

参考资料:

:养殖贝类

1)珍珠养殖的水域类型

珠蚌的生活环境是水域,水域环境条件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

一般说来,凡能养鱼的水域都可以养殖珍珠。

2)珍珠养殖的水域条件

养殖珍珠的水域条件,归纳为水深、水流、水的酸碱度、无机盐和饵料生物等。

1、水深

养殖珍珠的水域,水深15--3米为好。

2、水流

一定速度的流水,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育成都有重要意义。三角帆蚌在水流畅通的河道中养殖生长良好。生产实践证明,在流水的水域中育成的珍珠光泽较静水中育成的珍珠光泽好,产量也高。

3、水的酸碱度(PH值)

中性的水域(PH7-75)最适宜于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质的分泌。大多数淡水水域的PH值为65-85;硬水水域偏于碱性。酸碱度超过一定限度都会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和生存。如果呈酸性,可施石灰水中和;若呈碱性,可施有机肥改变。

4、无机盐

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在水体中溶有很多种无机盐。这些盐类对育珠蚌的生长和珍珠的形成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钙是育珠蚌贝壳和珍珠的主要成份(以碳酸钙形式存在)。因此,育珠蚌的养殖场所要求一定量的钙,一般要在每升10毫克以上。

此外,还有镁、硅、锰、铁等,都要求有一定的含量。

5、饵料生物是育珠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水中饵料生物充沛,育珠蚌的营养丰富,就生长好,从而珍珠也就长得快,且质量高。主要饵料生物有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三角帆蚌以食硅藻为主,兼食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等。

水中的浮游生物和泥沙碎屑的含量,决定着水体的水色和透明度。从水色的深浅,可以估计出水中饵料生物的多少。饵料生物多,透明度低,水色深。一般以黄绿色的水体最宜于养殖育珠蚌。养殖水域的透明度以30厘米为好。

6、光照和通风

光照是生物的主要环境因素之一。光直接产生热效应,从而对育珠蚌和饵料生物的生存提供能量来源;光影响着水环境的理化性状;光对育珠蚌的颜色、生殖和行为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丰富珍珠的光泽也有利。

风起波动。通风的环境水波荡漾,增加水中的溶解氧,还可促进上下水团的运动和热量的传递。

7、水温

温度与生物的代谢作用有密切的关系。育珠蚌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分布都直接地受到水温的影响和控制,珍珠的形成和生长也同样受到水温的制约,育珠蚌对温度变化幅度的耐受范围,有三项温度是最基本的,而且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1)最适温度范围--15-30度:在这个水温范围内,育珠蚌生长和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

(2)更低温度--10度以下:在这个温度以下,育珠蚌的新陈代谢处于停滞状态,活动微弱,珍珠质分泌基本上停止。

(3)更高温度--35度以上:温度超过35度,育珠蚌的生长受到阻碍,新陈代谢作用中的异化大于同化,造成育珠蚌的衰弱或死亡;同时,高温造成育珠蚌缺氧而窒息。

养殖水域底部应无水生维管束植物,因为水生植物既和饵料生物争夺无机盐,植物死亡后又产生有毒物质,影响育珠蚌的生长。如在有水生维管束植物的水域中养殖育珠蚌,应予以清除。

3)珍珠养殖期间的管理

珍珠的养殖时间比较长,一般要经过2-3年的养殖方能采收。

在整个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培育高产优质的珍珠。主要管理工作可归为以下几方面。

(1)养殖初期管理

育珠蚌经过手术后,大都体质比较衰弱,需要半个月至一个月的休养生息,伤口愈合后,恢复正常生理活动。在育珠蚌手术后一个月内,管理工作要特别认真、细致。

(2)清除附着物

在养殖期间,由于水生藻类的大量繁殖,往往有大量的藻类附生于吊养的笼子上,阻碍水流畅通,影响育珠蚌摄食。同时,在蚌的贝壳上也常常附着大量藻类,影响育珠蚌的生长。所以,在养殖期间,要定期清除笼子上和蚌壳上的附着物,也要清除水中的杂草,保持水质清洁。

(3)调节水层

水位的变化及水温的变化,要求调节育珠蚌的养殖深度。吊养的深度要随季节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和夏季宜吊养深一些,以防寒冷和酷暑的不利影响。夏季离水面一尺左右,冬季以放深到近河底而又不碰着泥为宜。春、秋季可吊放得浅一些,以加强光照,促进珍珠的形成和生长。

(4)水质管理

水质管理主要是指养殖水域的肥水培育,因为它是获得珍珠优质高产的重要因素。肥沃的水质,才为育珠蚌培育充沛的饵料生物。为提高育珠水体的生产能力,要适当施肥。

春季水温逐步上升,育珠蚌新陈代谢日趋旺盛,珍珠质开始沉积,饵料需要量不断增加,要施有机质肥料肥水,培育饵料生物,满足育珠蚌的生长发育需要。四、五月份是三角帆蚌性成熟时期,更需大量的营养物质。有机肥有猪牛粪、羊粪、人粪和绿肥等,夏季为防止施有机肥料发酵消耗水中的氧气,宜施无机肥料,氮磷肥混合施,一般比例为2:1。秋季水温逐渐下降,可以施一些有机肥,和无机肥搭配施用。秋季后期应多施有机肥,以保证越冬前育珠蚌有足够的饵料。

施肥宜在晴天进行。施肥量视水质情况而定,原则是少量多次,逐步改善水质肥度,使育珠蚌有个适应过程。有机肥施在水域的四周,或施在育珠蚌的周围,或装在箩筐里吊在水中,使其缓缓溶在水中,千万不能将肥料施在蚌体上,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无机肥更好溶解在水中后泼施。

4)珍珠的采收

珍珠采收,是育珠生产周期的最后工作,也是育珠工作者辛勤劳动的果实获得收获的时节。

(1)珍珠养殖周期

从育珠蚌养殖规律看,一般养殖周期为2-3年。

从无核珠形成过程看,以第二至第三年最快,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下降,育珠蚌也渐趋衰弱,易于死亡。养殖2--3年的珍珠颗粒大,圆整,富有光泽,质量高。三年以上虽颗粒大,但光泽不好,质量并不高。

(2)珍珠采收季节

采收珍珠的季节,一般都在生长期最后一年的秋后,即10--12月份进行,更好在次年的2月份前后采收。

(3)珍珠的采收 ***

珍珠采收常用杀蚌取珠的 *** 。 采珠时把育珠蚌从水里捞出,洗净壳上的污泥和其他附着物,切断前后闭壳肌,用手捏出珍珠即成。

(4)珍珠采收后的处理

采下的珍珠要立即处理,因为在采下珍珠的外表常附有体液和污物,如放置过久,会使珍珠的光泽暗淡,影响质量。

珍珠采收后,先用水洗涤,然后放入饱和盐水中浸泡5--10分钟,捞出用布揩去珠面上的体液和污物,接着用肥皂水洗涤(用碱性弱的肥皂为好),再用清水漂净,最后用绒布或细软的毛巾打光,晾干,即为商品珠。用肥皂水洗涤要损害珍珠的光泽,更好用015--02%十二醇酸钠洗涤(浸泡一夜)。

没什么危险,就是比较累,如果晕船的人就更受不了了。

养殖工作都比较辛苦 ,忙的时候基本休息时间很少, 估计工作要到10小时以上。

虾夷扇贝 原产于日本和朝鲜。现已引进我国,主要在我国北方的辽东半岛、山东长岛等海区进行养殖。生长速度较慢,从稚贝开始至壳高1l--12厘米,最短时间需1年零7个月。据记载,更大壳高可达27。94厘米,其寿命约在25年。 虾夷扇贝在我国北方繁殖季节为3—4月份,产卵水温为3—10℃。

自然种群雌:雄为6:4左右。虾夷扇贝受精卵在海水中受精后不断发育,初期D型幼虫壳长110—120μm;经过浮游幼虫阶段,当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μm时出现眼点,随即附着变态,稚贝壳长达3—4cm,足丝腺退化。 栽培要点: 一、育苗 1、亲贝的选择与蓄养 壳长8—13cm的3—4令贝均可做亲贝,一般按每立方米水体购置5个左右亲贝就可以了。

换水: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向海上过渡,培育期间换水2—3次/日,前期每次1/3,后期每次1/2,并适当充气,每天吸底一次。 4,附着基的投放 幼虫平均生长7μm左右,选育后18—20天,幼虫平均壳长达到220—240,更大壳长达300μm,大部分幼虫即可出现眼点。

1),出池规格 由于小稚贝和幼贝很不稳定,容易切断足丝,移向他处,下海时,环境条件突然改变,也就造成了附着型贝类下海掉苗,目前附着型贝类下海后保苗率均较低,贻贝较好可达50~60%,扇贝20~30%,因此向海上过渡是目前人工育苗中较关键的一环。

扇贝幼体在室内培育至壳高600μm的附着稚贝时,便可移至室外进行中间暂养。为适应室内和海上水温差异,出池前逐渐降低水温至接近自然水温,此时贝苗因个体较小,降温后附着力减弱,极易从附着基质脱落,加上对外界的适应能力差,所以在长到2mm前为死亡高峰期,此阶段也是苗种中间暂养的关键。

6,出池暂养 4),暂养 *** 采用外层40目大袋,内层30目小袋的双层袋保苗保苗,海上中间育成前期,水温低,附着物少,管理上主要是清除浮泥,适时脱掉外层大袋,以及及时分苗。 虾夷扇贝稚贝下海后生长很快,升温培育后苗种海上中间育成期要分苗二次。

之一次在5月底—6月上旬,将小苗分到20—30目网袋,每小袋1000—1500粒为宜;第二次分苗在7月中旬,每天的早上和晚上进行。稚贝经过筛选,按每袋500左右,装入15—20目袋中,并开始向深海转移以利渡夏。 进入10月份,水温已下降到20℃左右。

虾夷扇贝又进入本年度的第二个最适生长期,此时稚贝平均规格达2cm以上,这时要将稚贝及时分到网目为1—1。5cm的暂养笼中疏稀培育(7~10层笼,每层100~200粒) 。 5),稚贝出池时应注意事项 ①选择适宜的网目规格。 ②选择风浪小,无污染,饵料丰富的海区作为培育海区,抓住小汛潮,无风浪天气出池下海。

③出池时,海上水温在5C以上为好,这样才能保证稚贝的正常生理活动。 ④运输稚贝时,要防止风干,日晒,雨淋,防止脱落,防止机械损伤,尽可能缩短操作时间。 7幼贝(中间)培育 1)。幼贝(中间)培育的概念 虾夷扇贝幼贝(中间)培育,是指将刚刚出池壳高为600微米的稚贝,培育至2~3厘米大小的幼贝,可作为养殖或底播增殖大规格幼贝的整个过程。

幼贝(中间)培育,经历的时间为5~6个月。幼贝(中间)培育可分为3个阶段。 (1)一级培育 从600微米左右的稚贝,培育成平均壳高为 3毫米的过程。一级培育所需要的时间,在不同的海区,随着水温的不同,出池时间的不同而不同。在黄海北部,4月初出池的稚贝,一级培育时间约60天左右,5月上旬出池的稚贝,需40天左右。

(2)二级培育 从平均壳高为3毫米的稚贝,培育为平均壳高为5毫米稚贝的过程。二级培育经60天或40天。在培育中,网孔被浮泥杂藻等堵塞,水流不畅,阻碍了稚贝的正常滤食,影响生长。因此,需及时倒袋,更换网目,疏散密度,让其在适宜条件下迅速生长成5毫米大小的稚贝。

(3)三级培育 将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培育成3厘米大小幼贝的过程。当稚贝壳高达5毫米时,应及时筛选进入培育笼中。三级培育的时间较长,还需渡夏。因此,技术要求比较高。 2)。幼贝(中间)培育 (1)一级培育 一级培育海区,应选择在风浪小的内湾,如果有适合的虾池,可作为培育池。

(2)二级培育 二级培育的个体,目标是达到5毫米。培育的器材为网目孔径1。4毫米左右的网袋,规格为30厘米X40厘米,每袋装3毫米稚贝1 500~2000个。二级培育中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分苗操作。要求迅速,细致,避免日晒,风干,雨淋和机械损伤。

分苗时,装苗容器要大些,容器内要常流水,随分随挂,不攒苗。 (3)三级培育 养殖单位从育苗场购到平均壳高为5毫米的稚贝后,运回育苗场继续培育至平均壳高为3厘米大小的幼贝,用于增养殖。这段时间较长,需要渡夏,技术要求比较高。在这段时间内,对于出苗数量至关重要。

因此,三级培育技术必须从运输,下海,分苗,合理投放密度,渡夏和管理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做好工作。 ①运输:5毫米即可运输,宁早勿晚。运输利用早,晚气候凉爽的时候进行,做到防风,防干,防日晒,防雨淋。运到目的地,要及时下海。 ②培育器材和培育密度:下海缓苗后,应及时筛选进人培育笼。

③分苗:分苗操作时,气温较高。因此,要利用早晚时间操作。提倡在海上操作,水新,水活,不致缺氧;随分,随挂,不致聚堆胶合。分苗操作时,要搭棚,避免日晒。陆上分苗时,强调要流水,不攒苗,及时分装,切忌粗暴操作。 ④渡夏:渡夏海区,应选择在水深,流大的外排,水深至少在17—18米,从筏子结构而言,应采用活浮暗筏。

蛤蜊是现在人们常吃的一种海鲜。它的肉很好吃,被誉为世界上更好的和各种口味中的佼佼者。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维生素、氨基酸、牛磺酸等成分,它还具有低热量、高蛋白、低脂等特点,可防治中老年人的慢性病。文蛤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其养殖面积逐渐扩大,文蛤又称文蛤,鲜美可口,营养丰富,是我国滩涂养殖的主要品种。蛤蜊生长很快,在中国北方和南方的沿海地区都有种植。蛤蜊的生长速度与季节、个体大小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在山东沿海地区,蛤蜊的繁殖期为6~8月。产卵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上旬。青少年的生长速度在一年内较快,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慢。一年壳可以长到25厘米左右,两年可以长到30厘米以上,两年左右可以有性成熟。

蛤蜊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其营养更全面,是一种廉价的海鲜。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磷、碘、维生素、氨基酸、牛磺酸等营养成分。它是一种高蛋白、低热量的食物。蛤蜊是防治老年人慢性病的更佳食物。蛤蜊寒,脾胃虚寒,小便忌讳腹泻;胃寒腹痛者不宜进食,妇女月经期及产后饮食;感冒的人不应该吃东西。吃蛤蜊一般起到滋阴、润燥、利尿消肿的作用。

具有滋阴润燥之功效。可用于治疗阴虚、内热、口渴。有利尿消肿作用。蛤蜊性寒。进入膀胱通道,能疏通水通道,清热膀胱,有利于水消肿的效果。可用于治疗水肿、崩漏、排尿不良等。它含有一种胆固醇和24-亚甲基胆固醇,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它们具有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加速胆固醇排泄,从而降低体内胆固醇的独特功效。吃了蛤蜊、贝类之后,人们往往会有一种清爽愉悦的感觉,这无疑有利于缓解一些烦躁的症状。